何志飞
目的 探讨应用左甲状腺素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126例,随机分为服药组(口服左甲状腺素片)83例和未服药组43例,经2年随访,使用B超、CT等检查,分析口服左甲状腺素片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全部随访,随访时间2年,术后未服药组的复发率为8.3%,术后服药组的复发率为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服左甲状腺素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量表在小儿渗出性中耳炎临床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儿童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量表,选择临床已明确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65 例,采用鼓膜置管术的儿童术前及术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5 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症状评分及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习情况及行为问题评分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改变情况与家长主观反映符合率100%.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是有益的,可在临床推广.儿童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量表可以用于术后评估.
作者:易华容;万小英;朱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体罚在世界各国都历史悠久.学校体罚常见形式为用手脚殴打、用器物打、罚站、顶砖、罚跪、饿饭、罚劳动或身体运动、掌掴或令儿童自掴.造成明显身心伤害的体罚,被视为虐待儿童的犯罪.但世界各国对后果不大的体罚看法则有不同.有些欧洲国家禁止一切形式的体罚,其他国家则允许轻微体罚.
作者:周桂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骨折的临床护理,防止和避免新生儿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新生儿局部护理,固定观察、母婴生活指导以及出院随访护理指导,使新生儿早日康复.结果 2例新生儿骨折患儿顺利康复,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医院的治疗和家庭的延续护理是新生儿骨折修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罗悦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是20世纪80年代抗生育药物领域的重大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不仅限于终止早孕,亦被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作者:程桂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一个多世纪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一直是各种乳腺癌手术腋窝处理的标准模式.即无论是改良根治还是保留乳房治疗,都要常规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控制肿瘤腋窝复发、估计预后,获取临床资料对肿瘤进行分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然而ALND会发生上肢淋巴水肿乃至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又增加治疗费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10多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D)应运而生,现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表明,SLND能够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态,可用来指导是否行ALND,对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可取代腋窝清扫术,即避免了ALND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常规行ALND,使乳腺癌术式从保胸肌、保乳房直至保腋窝成为可能.本文就乳癌前哨淋巴结的部位、手术指征、标记、检测方法及病理学检查方法等做一综述,评价其临床意义及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取代腋窝清扫术的可行性.
作者:李宏杰;胡新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溶液膝关节内脉冲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行膝关节腔内丹参粉针溶液脉冲冲洗及单纯0.9%氯化钠溶液冲洗,测得各组患者冲洗前、冲洗后1周、冲洗后1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冲洗前、冲洗后1周、冲洗后1个月的平均JOA评分分别为(58.83±12.50)、(82.17±12.57)、(81.17±12.08)分,对照组冲洗前、冲洗后1周、冲洗后1个月的平均JOA评分分别为(60.17±11.26)、(75.50±12.06)、(75.50±11.96)分.结论 丹参粉针溶液膝关节内脉冲冲洗与单纯0.9%氯化钠溶液膝关节内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效.
作者:郭浩山;刘刚;安龙;徐金华;杨广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 20例CML-CP患者口服伊马替尼300~800mg/d,监测血常规指标、染色体核型及bcr/abl P210转录本表达,用药期间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0.0%(18/20例),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80.0%(16/20例),分子生物学缓解(CMoR)率为42.9%(6/14例).不良事件:(1)非血液学毒性,如体表水肿(体液潴留)9/20例,肌肉骨骼疼痛7/20例,关节痛6/20例,头痛3/20例;3个月以后均未发现以上不良反应.(2)血液学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20例(3个月)、7/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血小板减少症9/20例(3个月)、5/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贫血2/20例(3个月)、2/18例(6个月)、0/10例(12个月),SGOT/SGPT升高0/20例,胆红素升高0/20例.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以使CML-CP患者获得极高的血液学缓解率和较高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其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早期,与其清除恶性克隆有关.随正常造血的恢复,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作者:陈旭艳;冯亮华;肖萍萍;董志高;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乐卡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探讨乐卡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剂量维生素D3联合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20只8周龄雄性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模型组)和乐卡地平治疗组(治疗组),10只8周龄WKY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于实验结束时,取血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并取胸主动脉下段做HE和Von kossa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清NO水平及诱导型NOS(iNOS)、内皮型NOS(eNOS)活性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的血清iNOS、eNOS活性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乐卡地平可升高e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促进内皮源性NO释放,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这可能是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劲松;王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名列前茅的主要病种之一.CRP在预示未来发生冠脉综合征的应用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速尿配合环磷腺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小剂量速尿配合环磷腺苷葡胺120mg,加入5%葡萄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疗程7~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观察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悸、气喘、肝脾肿大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速尿配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纠正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其疗效比单纯常规疗法显著.
作者:张月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人类疾病的变化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心内科住院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心脏病病种及其诊疗方法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护理管理者培养适应心血管专科发展的护士,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为心内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分疗程使用丹参注射液降脂的疗效.方法 高脂血症患者共96例,给予丹参注射液的分疗程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检测血浆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该治疗能明显降低TC、TG、LDL-C、增高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P<0.05).结论 长期的分疗程使用丹参注射液,对高脂血症的血脂降低有明显的作用,可长期使用.
作者:潘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临床观察,男性不育症有所增加,经我们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益肾生精汤治疗男性不育症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骆岩松;骆岩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完善良好的状态.中学生正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作者:康云英;韩玲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注射剂使用现状,为加强合理使用注射剂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抽查本院门诊2009-2010年处方48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剂在门诊患者中的使用率为50.8%,静脉注射使用率为75.26%,肌内注射使用率6.02%,静脉输液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6.68%.结论 注射剂在门诊患者中的使用率明显偏高,存在滥用现象,应加强管理,进行行政干预.
作者:胡继民;常培英;袁海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输液滴速对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110例,滴速40~50 滴/min;观察组110例,滴速15~25 滴/min.观察两组输液所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能明显减少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仕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期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9月门诊期待治疗的20位异位妊娠患者.结果 18例有效,2例无效,追加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 异位妊娠的期待治疗是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好的方式.
作者:李毅;杨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被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常规应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ml/次,2次/d,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0.5mg/次,2次/d.结果 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98%,对照组分别为50%和66%,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缓解喘憋、哮鸣、咳嗽等临床表现,疗效优于单用沙丁胺醇组.
作者:姚光;文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