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研究

王文华

关键词:辛伐他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粉针溶液脉冲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溶液膝关节内脉冲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行膝关节腔内丹参粉针溶液脉冲冲洗及单纯0.9%氯化钠溶液冲洗,测得各组患者冲洗前、冲洗后1周、冲洗后1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冲洗前、冲洗后1周、冲洗后1个月的平均JOA评分分别为(58.83±12.50)、(82.17±12.57)、(81.17±12.08)分,对照组冲洗前、冲洗后1周、冲洗后1个月的平均JOA评分分别为(60.17±11.26)、(75.50±12.06)、(75.50±11.96)分.结论 丹参粉针溶液膝关节内脉冲冲洗与单纯0.9%氯化钠溶液膝关节内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效.

    作者:郭浩山;刘刚;安龙;徐金华;杨广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胺碘酮在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4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心率、射血分数、QT间期离散度、心律失常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 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 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作者:张清文;董永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心脏手术患儿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患儿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 我病区对159例幼儿心胸手术患者加强了手术前后的预防性护理,规范了操作流程.加强学习,使护士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对清醒患儿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加强对心脏手术患儿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从而减少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深静脉置管患儿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至关重要.

    作者:魏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新形势下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初探

    医学科研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主动力.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医学科研管理则是对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限度地实现研究任务,为医院的科研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就笔者个人观点,探讨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韩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经口茎突截短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口茎突截短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茎突综合征患者7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麻醉方法同全麻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组采用经口咽径路,对照组采用经颈外径路.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茎突截短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锦明;李卡凡;黄东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疗效观察指导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大,有效抗炎治疗后一周复查彩超,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肠间积液消失,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腹痛的常见原因,超声仪器性能的提高及技术的发展,为疾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依据,极大地减少了漏、误诊.

    作者:冯志敏;吕桂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新生儿骨折的临床护理,防止和避免新生儿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新生儿局部护理,固定观察、母婴生活指导以及出院随访护理指导,使新生儿早日康复.结果 2例新生儿骨折患儿顺利康复,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医院的治疗和家庭的延续护理是新生儿骨折修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罗悦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被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常规应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ml/次,2次/d,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0.5mg/次,2次/d.结果 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98%,对照组分别为50%和66%,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缓解喘憋、哮鸣、咳嗽等临床表现,疗效优于单用沙丁胺醇组.

    作者:姚光;文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股骨头坏死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引发股骨头坏的主要病因是,激素的大量使用、外部创伤以及酗酒、风湿等.它们共同致病的特点是,先破坏邻近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所以,治疗股骨头坏的关键是改善供血,修复受损血管,建立侧肢循环.本文通过对46例股骨头坏死血管介入患者治疗的细心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了好的效果.

    作者:赵小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左甲状腺素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左甲状腺素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126例,随机分为服药组(口服左甲状腺素片)83例和未服药组43例,经2年随访,使用B超、CT等检查,分析口服左甲状腺素片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全部随访,随访时间2年,术后未服药组的复发率为8.3%,术后服药组的复发率为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服左甲状腺素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而近年来研究表明,除了降脂作用以外,他汀类药物还有很多降脂外的作用,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肾脏保护等方面介绍其降脂以外的作用,为临床上对他汀类药物的全面认识提供参考.

    作者:龚建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评价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LM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收集HBsAg(+)、HBeAg(+)、Anti-HBc(+)、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组(Ⅰ组)26例以及单用拉米夫定组(Ⅱ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与Ⅱ组相比,Ⅰ组ALT、AST复常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HBV-DNA转阴率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能够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作者:马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观察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消栓颗粒对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流变学亦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其FIB和全血还原粘度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栓颗粒具有改善脑血流、对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邹春颖;黄作义;张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脂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我校近十年职工健康查体工作中,平均每年体检为人数为3500人,其中血脂异常者787人,占总查体人数的22.5%,其中45岁以上占46%.为了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减少冠心病临床事件和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现将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近况,简要分述如下.

    作者:何志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患关系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

    通过对我院的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患关系的现状,其中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护理技术等是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患者的需求,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根本对策.

    作者:孙艳;周凤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是20世纪80年代抗生育药物领域的重大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不仅限于终止早孕,亦被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作者:程桂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在健康人群中药物动力学和代谢转化研究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盐酸阿扎司琼后的药物动力学及体内代谢转化特征.方法 15名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盐酸阿扎司琼1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盐酸阿扎司琼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盐酸阿扎司琼主要动力学参数为AUC0-t为(63.37±13.02) (mg/L)h,AUC0-∞为(51.89±11.84)(mg/L)h,Cmax为(7.125±0.591)mg/L,Tmax为(0.667±0.249)h.12%的原型药经尿液排出.结论 盐酸阿扎司琼在生物体内能迅速被吸收,分布快,药效明显.

    作者:袁赛红;戴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卵巢癌患者护理体会

    针对卵巢癌患者治疗的特殊性,浅谈在妇科肿瘤患者中如何推行多方面、多层次综合护理和责任制护理.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