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杨月琳;黄家芳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 大肠杆菌, 克雷伯杆菌, 肺炎, 抗菌药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不同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结合双纸片确证法对我院2005-2006年微生物室从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523株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6.1%,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3.1%,中段尿、痰、伤口分泌物3种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菌在ICU病房所占比例大,其次为呼吸科病房,儿科病房所占比例小;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多重耐药.目前我院产ESBLs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 产ESBLs菌在我院各个病房、不同标本均有发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仍采用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临床上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乳腺癌,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现收集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乳腺癌患者48例,均应用此方案治疗坚持6个周期的化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嵇绍兵;张万芳;廖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腋窝清扫术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目的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一个多世纪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一直是各种乳腺癌手术腋窝处理的标准模式.即无论是改良根治还是保留乳房治疗,都要常规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控制肿瘤腋窝复发、估计预后,获取临床资料对肿瘤进行分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然而ALND会发生上肢淋巴水肿乃至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又增加治疗费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10多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D)应运而生,现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表明,SLND能够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态,可用来指导是否行ALND,对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可取代腋窝清扫术,即避免了ALND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常规行ALND,使乳腺癌术式从保胸肌、保乳房直至保腋窝成为可能.本文就乳癌前哨淋巴结的部位、手术指征、标记、检测方法及病理学检查方法等做一综述,评价其临床意义及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NO患者取代腋窝清扫术的可行性.

    作者:李宏杰;胡新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控制分析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12月呈报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150例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通过静脉给药125例,口服给药25例.在6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多.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多见,临床主要为轻度不良反应.经过合理的治疗后,治愈145例,死亡5例,治疗有效率为96.7%.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不同品种之间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存在差异,提示临床上对个体患者应恰当选择适宜的品种.

    作者:江煜旻;韩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宫颈插管联合口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钳刮术中的临床分析

    钳刮术是指用机械方法或药物扩张宫颈,钳取胎儿及胎盘的手术,适用于终止11~14周的妊娠[1].妊娠11~14周要求终止妊娠者,负压吸引术嫌大,中期引产嫌小.传统的方法是宫颈插管后住院1d,第2天行钳刮术,但术中子宫收缩差,出血较多,并发症多,故已少用.现大多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排胎,但住院时间长,排胎不净,残留多,清宫率高,总病程时间长,患者满意度低.我院自2008年起开展上午行宫颈插管联合口服米索前列醇0.6μg,下午行钳刮术,无需住院,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催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宣肺止嗽合剂止咳、祛痰等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疗程均为4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与7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宣肺止嗽合剂对治疗儿童患者的咳嗽痰多症状,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药酊剂湿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酊剂湿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中药酊剂湿敷,3次/d,200min/次.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方法简便、科学、安全.

    作者:宋修爱;时书库;王天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经验体会

    目的 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自2003年1月-2011年5月对诊断新生儿肺出血的患者,气管内注入立止血,及时应用高呼吸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综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8例.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治愈率达70.7%,且无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结论 早诊断、早上机,在尚未发生多器官功能可为基层医院争取抢救机会,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气管内注入立止血和高PEEP可缩短止血时间,肺出血稳定24~36h再降PEEP可防止肺出血反弹.

    作者:傅建平;胡安辉;袁水生;杨磊;刘华;胡小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量表在小儿渗出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量表在小儿渗出性中耳炎临床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儿童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量表,选择临床已明确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65 例,采用鼓膜置管术的儿童术前及术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5 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症状评分及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习情况及行为问题评分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改变情况与家长主观反映符合率100%.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是有益的,可在临床推广.儿童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量表可以用于术后评估.

    作者:易华容;万小英;朱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是20世纪80年代抗生育药物领域的重大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不仅限于终止早孕,亦被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作者:程桂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小儿全麻手术的配合与护理

    目的 探讨患儿全麻手术的合理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全麻手术患儿在手术期间全麻的配合与护理要点.结果 96例例患儿术中护理得当,未发生护理缺陷,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良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肢体的适当固定、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及恰当的输液输血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张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社区健康教育加常规治疗(实验组),6个月后观察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有较大提高.

    作者:周义先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心内科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随着人类疾病的变化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心内科住院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心脏病病种及其诊疗方法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护理管理者培养适应心血管专科发展的护士,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为心内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2007年6月-2010年10月,我科应用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5~78岁,均为单侧新鲜骨折,其中外展型13例,内收型9例,无其他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6d.

    作者:吴伟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着其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和内涵建设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

    作者:袁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32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误诊原因,以吸取经验教训.方法 收集32例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资料,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确诊后,经泼尼松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原因多为认识不足,问诊不详,查体不细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欠准确等原因造成.

    作者:曾智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新形势下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初探

    医学科研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主动力.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医学科研管理则是对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限度地实现研究任务,为医院的科研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就笔者个人观点,探讨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韩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处方调配中对药剂人员的要求

    本文通过自身工作经验,介绍处方调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处方调配要求药学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严把处方质量关,严格遵守药品调剂操作规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杨秀荣;王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DNA、Ki-67及CyclinD1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它反应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作者:王之艾;吴素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抗肿瘤药物培美曲塞在临床应用上的配伍禁忌

    目的 观察抗肿瘤药物培美曲塞在临床应用上的配伍禁忌.方法 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培美曲塞化疗,同时15例患者行同步放疗和紫杉醇加顺铂化疗(A组),15例化疗患者分别用吉西他滨加顺铂、多西他赛加奈达铂或卡铂化疗(B组),10例化疗患者分别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化疗(C组).结果 经过治疗后,40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0例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62.5%.同时三组间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耐受性良好,无因药物相关毒性反应而停止培美曲塞维持化疗.但是B与C组出现血小板减少各3例、白细胞减少各2例,C组出现贫血2例,B组与C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在临床应用上的应用应结合多种药物共同使用,但是应禁忌与二线乃至三线化疗药物配合使用.

    作者:邓燕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小剂量速尿配合环磷腺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观察小剂量速尿配合环磷腺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小剂量速尿配合环磷腺苷葡胺120mg,加入5%葡萄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疗程7~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观察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悸、气喘、肝脾肿大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速尿配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纠正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其疗效比单纯常规疗法显著.

    作者:张月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