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兰世英;周琴;黄琴

关键词:血液灌流, 有机磷中毒, 护理
摘要:血液灌流是血液通过体外循环中灌流器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给患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是临床抢救危重中毒患者的有效方法[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发展变化迅速,病死率高.因此,能否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传统应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剂治疗,病死率仍>10%[2].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自2005年6月-2011年6月应用血液灌流技术联合治疗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20例,同时加强灌流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应用环孢素A,对照组应用长春新碱.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优于长春新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现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安全性及其麻醉效果.方法 8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和B组各40例,B组局麻药使用0.25%布比卡因,R组使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观察2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氯胺酮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R组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B组在阻滞后即刻发生抽搐1例.结论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较0.25%布比卡因更适用于小儿上肢手术.

    作者:李成宏;沈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的种类繁多,新剂型亦不断涌现,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携带方便、奏效快的特点,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青睐.本资料从中成药的辨证论治、用药配伍、合并用药等方面,浅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美玲;葛炜炜;胡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但是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但是无法治愈[1].随着医学介入技术的蓬勃发展,射频消融术可以根治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某些已明确异位兴奋点的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微创手术,其创伤小,对患者活动、进食、日常生活影响小,它在B型超声动态观察及引导下,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正确定位介入到局部病变部位[2].我们对25例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通过全面细致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谭治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各3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血淋巴细胞数(LYM)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 营养治疗后(术后第8天)E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与(EN+PN)组相比,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元红;符永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强化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和病理标本的准确性等密切相关.注重过程控制,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更是预防热原反应,减少微粒的危害,保证病理标本的准确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医院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姚芳;李咏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PDCA循环理论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化学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PICC导管为乳腺癌患者化疗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对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DCA循环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适应性运行质量管理的方法[2].其特点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我科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乳腺癌PICC留置患者的管理中,对于PICC留置者实施全程环节质量控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踝关节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为早期活动提供充分稳定性.踝穴的稳定性是由骨的形态和骨的韧带结构系统共同支撑的,踝关节骨折是否需要手术,不仅仅取决于骨折类型,软组织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007年2月-2010年8月我科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8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有亮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有效识别风险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风险可能存在于包括管理在内的各个环节[1].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护士与患者接触机会多,也是医疗行为终实施者,故出现护理风险概率相对较高[2].呼吸内科患者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其各个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复合病多,病情重,变化快,突发事件多,猝死率高,使其成为风险管理高危人群.自2009年以来我科尝试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有效护理风险管理,完善和制定相应管理对策,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李光华;秦立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1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用后踝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0.3%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优于外固定.

    作者:王卫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消毒供应室收发物品质量管理及体会

    消毒供应室被誉为医院的心脏,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也是临床一线重要的支持保障系统.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工作中,供应室改变了以往的工作形式,开展了每日下收下送的工作,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即保证了临床工作需求,又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我科室自2003年开展至今,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科室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K-F组和F组各40例.K-F组应用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镇痛;F组单纯应用芬太尼镇痛.观察2组术后4、12、24、48h的镇静评分、静息镇痛评分(VAS评分)、动态镇痛评分(VAFS评分)、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K-F组4、12、24、48h镇静评分,4、12h VAS评分及4、12、24h VAFS评分均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F组镇痛效果总满意率为97.5%明显高于F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F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幻觉发生.结论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成;刘振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我院门诊处方书写差错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该院处方书写中的差错,以减少可避免的药物治疗差错和药源性损害,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分析院门诊药房差错记录,对处方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医师、药师等环节均出现差错.结论 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学习和执行,使处方书写规范化,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何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使用夫西地酸钠的注意事项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新药越来越多,很多新药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在药物说明中尚未详细说明,因对新药的了解不全面或使用不当,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配伍变化和临床反应.夫西地酸钠是广谱抗生素,因不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方便.

    作者:潘晓;崔占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老年人血液生化指标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人的血液生化指标的特点.方法 280例体检者中,将212例>60岁老年人作为老年组,将68例40~59岁中青年人作为中青年组,观察2组血糖、肌酐、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结果 老年组血糖、肌酐、胆固醇、尿酸等的含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人生化指标特点为血糖、肌酐、胆固醇、尿酸等的含量明显比中青年对照组高,三酰甘油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改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特点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中国城市人口的首位死因.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多数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有限,缺乏有效的可治愈的药物,亟需开发新的药物来满足患者需要.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是所有类别药物研究中力量投入多、投资大的领域,而对这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验证,主要是基于高质量、规范化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始于20世纪40年代,历经60余年的发展,从初的回顾性、非随机、单中心试验逐渐向前瞻性、随机分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方向发展[1].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既具有一般药物的临床试验的共性,也具有不同于其他药物的特点.

    作者:杜文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查2011年3~5月门诊处方21450张,筛选出含抗菌药物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0.5%,其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23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61%.结论 该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偏高,须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

    作者:陈楚雄;罗嘉玲;刘超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65例按外周血病毒量分为HBV DNA阴性组15例、低病毒量组20例和高病毒量组30例.另选本科室健康工作人员1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结果 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高病毒量组3组 CD4+和CD4+/CD8+依次下降,而CD8+依次升高.高病毒量组CD3+、CD4+、CD4+/CD8+低于其他3组,CD8+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CD3+、CD4+、CD8+及CD4+/CD8+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引起HBV活跃复制,而HBV活跃复制反过来又加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韩宏艳;王鑫;孙静;张敏;李晓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儿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这表明护士的行为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的好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及患儿家属维权意识的增强,人民对身体健康与与之密切相关的护理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稍有不留意,就会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和投诉.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科医院,每天有3000~4000例患儿来门诊就医,如何适应时代需求,进行良好沟通,达到患儿家属满意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是儿科护理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常见的护患纠纷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我院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 对医院门诊处方进行质量分析,以了解门诊患者用药的基本情况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5~2011年5月门诊处方13634张,对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13 634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95张占2.16%,其中书写不规范占30.84%,不合理用药占69 16%.结论 该院应深入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监督检查,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田晓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