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刘振明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各3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血淋巴细胞数(LYM)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 营养治疗后(术后第8天)E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与(EN+PN)组相比,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元红;符永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时间治疗学在非杓型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根据不同时间给药,对照组在早晨6∶00~7∶00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晚上18∶00~19∶00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时间治疗学,能使血压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多数患者可恢复24h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作者:郑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3个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的化疗日益凸显了其对肿瘤治疗作用中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肿瘤定位、肿瘤转移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特别是其治疗作用中对正常细胞的杀伤性作用与不良反应并存的药物特性,使临床医师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不得不在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之间反复权衡.肿瘤靶向药物为开发高效低毒高富集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临床思路,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新型靶向载体系统、寻找新靶点、改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特性、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减少靶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降低不良反应,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特点[1].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者其药物载体的原因导致其仍然有很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表明,改进这类药物的载体,可能是降低此类不良反应的重要途径.目前药理学上对载体的研究大致包括大分子载体系统、微粒载体系统、磁性药物制剂系统及多重靶向制剂等.
作者:张德荣;刘福臣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急诊科是医疗服务的前哨,也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急诊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护士对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往往重于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急诊工作中,不仅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等,运用情商理论,控制自己情感,解除患者心理压力,积极主动配合救治.
作者:曾灿辉;郭萍;敬丽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安全性及其麻醉效果.方法 8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和B组各40例,B组局麻药使用0.25%布比卡因,R组使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观察2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氯胺酮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R组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B组在阻滞后即刻发生抽搐1例.结论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较0.25%布比卡因更适用于小儿上肢手术.
作者:李成宏;沈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缓解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DSM 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进行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2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S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于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素婷;牛雪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与血胆碱酯酶(ChE)及氯磷定、阿托品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92例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中毒程度分为轻、中度中毒组54例和重度中毒组3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血药浓度与ChE及氯磷定、阿托品用量的关系.结果 重度中毒组血药浓度及氯磷定、阿托品用量均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ChE活性明显低于轻、中度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hE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ChE结合血药浓度在中毒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广军;杨伟红;赵慧卿;郭琳;李秀敏;王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是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于1992年首创[1].裘华德教授于1994年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并创造性地应用于骨科及普外科[2],近年来VSD广泛运用于多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其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通过引流管和敷料负压作用于清创后创面,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是创伤护理领域新的里程碑.我科于2010年11月-2011年6月采用VSD治疗深度压疮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该院2008-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情况.方法 对退药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年度总退药率为0.53%,每年处方退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分别为0.27%、0.17%、0.09%.由药物因素引起退药占首位;由医师因素引起的退药占其次,且逐渐下降;由患者因素引起的退药变化不大,在5%上下波动;因药房或收费因素(收费错误、药房缺药、处方录入有误、药房发药错误)导致退药的比例有所增加.结论 医院应加强管理、规范退药程序,开展用药宣传,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降低退药率.
作者:李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血液灌流是血液通过体外循环中灌流器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给患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是临床抢救危重中毒患者的有效方法[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发展变化迅速,病死率高.因此,能否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传统应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剂治疗,病死率仍>10%[2].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自2005年6月-2011年6月应用血液灌流技术联合治疗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20例,同时加强灌流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兰世英;周琴;黄琴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本文对我科2008-2010年收治的低血糖症患者20例加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鑫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调查盐城市第一医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使用情况,了解临床抗肿瘤药的用药特点.方法 对该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的品种数、消耗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抗肿瘤药物品种基本固定;抗肿瘤药年销售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他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所占比例较大;天然来源抗肿瘤药在临床上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结论 该院抗肿瘤药的用药现状符合当前国内该类药品消耗的总趋势,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凌柏;成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患儿在家长的陪护下,因牙痛或牙外伤等症状来口腔科就诊时,对看到的一切,常常感到害怕和恐惧,有些患儿表现哭闹、不合作,给牙病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帮助和管理好不合作的儿童克服看牙时的惧怕心理以及牙痛时选择镇静技术,就成了口腔科医师探讨解决的主要问题.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的适应力还较弱,易产生恐惧心理,不能配合治疗,现针对不同儿童行为所采用的管理和镇静技术探讨如下.
作者:祖力皮也木·阿布都热合曼;张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电针拔罐治疗不同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125例患者分为A组67例和B组58例,A组为L3~4间盘突出,B组为L4~5与L5~S1混合突出,均用SDZ Ⅱ电针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13%、95.51%高于B组的18.97%、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且治疗单纯L3~4间盘突出效果优于L4~5与L5~S1混合突出.
作者:马俊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患者不满意的原因,以提高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200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原因.结果 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护士服务态度生硬、不主动和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其次是巡回护士巡视不及时主动、输液等候时间过长及护士未交代清楚输液的注意事项等.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平均为95.6%.结论改善护士的服务态度,加强技术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优化输液流程,主动巡回,积极与患者沟通有助于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岳亚琴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中成药的种类繁多,新剂型亦不断涌现,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携带方便、奏效快的特点,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青睐.本资料从中成药的辨证论治、用药配伍、合并用药等方面,浅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美玲;葛炜炜;胡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随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发展,医疗质量已得到不断地提高.作为患者用药依据的处方,其质量水平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好处方的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的保障.自2010年2月10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院对处方质量管理提出的新规定和新要求进行了实施.现对自<规范>实施后的2010年3个季度的处方进行质量抽查分析.
作者:林王椿;张妙英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查我院2008-2010年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300份,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手术过程、用药情况、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300份病历中,使用合理136份(45.3%),使用不合理164份(54.7%).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用药品种不当、首次用药时间不适宜、疗程过长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培训、监督和检查,建全与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陈铁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颈内静脉置管术能迅速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血液透析中较常用、安全和有效的临时性血管通路[1].我科于2009年5月-2011年4月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9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通过积极预防感染及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新君;燕学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多,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其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其突出优点是创伤小、低风险、疗效显著[1、2].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3月完成心脏介入手术4967例,经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林琳 刊期: 201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