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与生化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彭广军;杨伟红;赵慧卿;郭琳;李秀敏;王丽

关键词:农药中毒, 甲胺磷, 急性, 血药浓度, 胆碱酯酶, 氯磷定, 阿托品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与血胆碱酯酶(ChE)及氯磷定、阿托品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92例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中毒程度分为轻、中度中毒组54例和重度中毒组3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血药浓度与ChE及氯磷定、阿托品用量的关系.结果 重度中毒组血药浓度及氯磷定、阿托品用量均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ChE活性明显低于轻、中度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hE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ChE结合血药浓度在中毒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手术期间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0 %~80%[1].老年患者因机体的退行性病变及脏器的储备功能降低,有效调节和保持恒温能力差,更易出现术后低体温[2].围术期低体温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入院治疗的高龄患者发生低体温者病死率高达30%~75%[3].为防止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我们采取综合保温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低体温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车红英;庞晓军;梁华珍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结膜囊内致病菌种的耐药性、药敏性也在变化,避免眼内感染是眼科手术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眼科术前结膜囊冲洗彻底与否对手术至关重要,如何选用舒适、清洁、抑菌、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的冲洗液,提供清洁的手术区域,减少眼内炎的发生,是眼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结膜囊冲洗是眼科手术前的常规术野消毒环节,理想的冲洗液既要有消毒效果、又要对眼部的不良反应轻,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目前,国内对结膜囊冲洗液的选用尚无统一标准,各家医院眼科使用的结膜囊冲洗液不一致.本资料根据近年来临床眼科在结膜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及对各种临床应用的结膜囊冲洗液作一概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莫贻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依沙吖啶凝胶皮肤局部给药毒性研究

    目的 了解依沙吖啶凝胶对局部皮肤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依沙吖啶凝胶用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产生的急性毒性情况;采用致敏与激发接触依沙吖啶凝胶,观察动物过敏情况;以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方法,将依沙吖啶凝胶外涂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 依沙吖啶凝胶小剂量(0.05g/cm2)和大剂量(0.2g/cm2)外用时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不产生过敏反应;对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结论 外用依沙吖啶凝胶未产生急性毒性和过敏反应,对豚鼠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h或72h,这种刺激性消失.

    作者:于葆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静脉/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云;万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藏药内服联合外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藏医学中白脉病的范畴,其多是由慢性劳损、闪挫暴力、外伤及风寒湿邪侵袭腰间、饮食不当等引起腰部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所致,表现为痛、麻、凉、僵硬等症状.其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病程长、顽固为特征,好发于20~60岁,并有低龄化趋势.多发于青壮年和劳动者,农村高于城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西医均有很多报道.本资料采用纯藏药制剂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庆智;莫生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K-F组和F组各40例.K-F组应用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镇痛;F组单纯应用芬太尼镇痛.观察2组术后4、12、24、48h的镇静评分、静息镇痛评分(VAS评分)、动态镇痛评分(VAFS评分)、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K-F组4、12、24、48h镇静评分,4、12h VAS评分及4、12、24h VAFS评分均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F组镇痛效果总满意率为97.5%明显高于F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F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幻觉发生.结论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成;刘振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安全性及其麻醉效果.方法 8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和B组各40例,B组局麻药使用0.25%布比卡因,R组使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观察2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氯胺酮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R组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B组在阻滞后即刻发生抽搐1例.结论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较0.25%布比卡因更适用于小儿上肢手术.

    作者:李成宏;沈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PDCA循环理论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化学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PICC导管为乳腺癌患者化疗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对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DCA循环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适应性运行质量管理的方法[2].其特点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我科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乳腺癌PICC留置患者的管理中,对于PICC留置者实施全程环节质量控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氟桂利嗪的临床应用

    氟桂利嗪(FNA)是一种双氧化哌嗪衍生物,系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阻止钙内流,进而防止多种组织由于钙超载而引起的组织损害,如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护内皮细胞,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前庭兴奋性,同时也有抗组胺和抗惊厥的作用.临床上用于多种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许勇;丁红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患者也在飞速增加,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90年代至今增加了5~6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疾病之一.糖尿病作为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群,主要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久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治疗方式,要从全面出发,结合患者自身特征,进行综合治疗护理,这其中包括饮食护理、休息与运动、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做一下介绍.

    作者:王慧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5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我院2008-2010年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50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痊愈40例,死亡10例.现将其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0例,其中由于助产时外力作用不当而致胎儿头颅变形引起损伤性颅内出血8例,多合并有缺氧性出血.宫内窒息20例,出生后发生窒息30例,其中1例窒息长达40min.

    作者:黄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为避免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家庭康复护理是关键,现将笔者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亚兰;薛素波;黄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依达拉奉治疗原发性脑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出血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春雷;解雄伟;王志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40例要求终止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流产术.观察2组流产效果、腹痛发生率、阴道出血及月经复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对照组中度腹痛68例(30 91%),其他不良反应轻微,观察组无腹痛发生.结论 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相比,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恢复快、完全流产率高等优点,是终止早孕的较理想选择.

    作者:赵志宇;王会玲;冯美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

    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创伤性大的开胸手术,手术创伤、麻醉插管对气管黏膜损伤及出血等常导致肺功能损伤,易造成肺不张、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我科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食管癌患者95例进行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丽娟;许丽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 高龄肺癌患者日益增多,但是由于老年脏器生理功能低下,且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气肿、心血管等疾病,致使心肺功能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围手术期潜在风险、相关并发症明显增高.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老年肺癌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护理高龄肺癌手术患者9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晓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消毒供应室收发物品质量管理及体会

    消毒供应室被誉为医院的心脏,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也是临床一线重要的支持保障系统.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工作中,供应室改变了以往的工作形式,开展了每日下收下送的工作,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即保证了临床工作需求,又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我科室自2003年开展至今,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科室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肿瘤靶向药物载体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3个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的化疗日益凸显了其对肿瘤治疗作用中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肿瘤定位、肿瘤转移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特别是其治疗作用中对正常细胞的杀伤性作用与不良反应并存的药物特性,使临床医师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不得不在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之间反复权衡.肿瘤靶向药物为开发高效低毒高富集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临床思路,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新型靶向载体系统、寻找新靶点、改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特性、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减少靶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降低不良反应,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特点[1].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者其药物载体的原因导致其仍然有很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表明,改进这类药物的载体,可能是降低此类不良反应的重要途径.目前药理学上对载体的研究大致包括大分子载体系统、微粒载体系统、磁性药物制剂系统及多重靶向制剂等.

    作者:张德荣;刘福臣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踝关节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为早期活动提供充分稳定性.踝穴的稳定性是由骨的形态和骨的韧带结构系统共同支撑的,踝关节骨折是否需要手术,不仅仅取决于骨折类型,软组织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007年2月-2010年8月我科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8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有亮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系统中具备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科室,是再生无菌物品供应周转的物流中心,是临床医疗服务的保障部门.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转变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其工作内容不仅延伸至临床,还贯穿与整个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此,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的监测工作.现就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及工作责任心,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

    作者:李咏梅;姚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