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力皮也木·阿布都热合曼;张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多,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其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其突出优点是创伤小、低风险、疗效显著[1、2].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3月完成心脏介入手术4967例,经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林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各3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血淋巴细胞数(LYM)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 营养治疗后(术后第8天)E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与(EN+PN)组相比,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元红;符永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时间治疗学在非杓型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根据不同时间给药,对照组在早晨6∶00~7∶00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晚上18∶00~19∶00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时间治疗学,能使血压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多数患者可恢复24h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作者:郑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常规治疗心绞痛无明显疗效时,在不改变原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加用生脉注射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心绞痛患者86例,均符合WHO1979年诊断标准,男50例,女36例;年龄45~78岁,中位年龄68岁;病程<3年19例,3~5年24例,6~10年24例,>10年19例;经常规抗心绞痛治疗≥1个月无明显疗效;稳定型心绞痛56例,恶化型18例,自发型12例.
作者:薛艳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其中胃小弯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见,故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致病因素主要有H.pylori(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消炎药、胃酸和胃蛋白酶,以及遗传、精神、饮食等其他因素.因此,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可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现将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改仙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监狱服刑人员HIV感染情况.方法 对服刑人员2090名进行HIV 抗体筛查.结果 筛查出HIV感染者23例,以青壮年为主,主要以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监狱服刑人员构成复杂,应积极防治艾滋病,以便有效遏制其传播.
作者:尤宜刚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藏医学中白脉病的范畴,其多是由慢性劳损、闪挫暴力、外伤及风寒湿邪侵袭腰间、饮食不当等引起腰部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所致,表现为痛、麻、凉、僵硬等症状.其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病程长、顽固为特征,好发于20~60岁,并有低龄化趋势.多发于青壮年和劳动者,农村高于城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西医均有很多报道.本资料采用纯藏药制剂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庆智;莫生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65例按外周血病毒量分为HBV DNA阴性组15例、低病毒量组20例和高病毒量组30例.另选本科室健康工作人员1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结果 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高病毒量组3组 CD4+和CD4+/CD8+依次下降,而CD8+依次升高.高病毒量组CD3+、CD4+、CD4+/CD8+低于其他3组,CD8+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CD3+、CD4+、CD8+及CD4+/CD8+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引起HBV活跃复制,而HBV活跃复制反过来又加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韩宏艳;王鑫;孙静;张敏;李晓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有效识别风险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风险可能存在于包括管理在内的各个环节[1].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护士与患者接触机会多,也是医疗行为终实施者,故出现护理风险概率相对较高[2].呼吸内科患者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其各个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复合病多,病情重,变化快,突发事件多,猝死率高,使其成为风险管理高危人群.自2009年以来我科尝试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有效护理风险管理,完善和制定相应管理对策,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李光华;秦立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手术期间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0 %~80%[1].老年患者因机体的退行性病变及脏器的储备功能降低,有效调节和保持恒温能力差,更易出现术后低体温[2].围术期低体温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入院治疗的高龄患者发生低体温者病死率高达30%~75%[3].为防止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我们采取综合保温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低体温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车红英;庞晓军;梁华珍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细胞免疫状况,为防治婴幼儿RV肠炎开辟新思路.方法 RV肠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婴幼儿1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重型患儿CD3+、CD4+低于轻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下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因此,测定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对肠炎的预后、疗效和转归有辅助指导意义.
作者:张学军;尹显贵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患者不满意的原因,以提高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200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原因.结果 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护士服务态度生硬、不主动和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其次是巡回护士巡视不及时主动、输液等候时间过长及护士未交代清楚输液的注意事项等.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平均为95.6%.结论改善护士的服务态度,加强技术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优化输液流程,主动巡回,积极与患者沟通有助于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岳亚琴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碳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予1.72%碳酸利多卡因,B组予2%盐酸利多卡因,C组予1.72%碳酸利多卡因复合2%盐酸利多卡因,D组予1.72%碳酸利多卡因复合2%盐酸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观察4组患者术后舒适度(BCS)评分,监测并记录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和术前(T0)、切皮(T1)、术毕(T2)的HR、MAP、SpO2.结果 A组、B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组、D组;BCS评分D组低于其他组;A组、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B组、D组;A组、C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B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1 72%碳酸利多卡因复合2%盐酸利多卡因(3:1)用于硬膜外麻醉效果好.
作者:刘波;王两忠;王雪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该院2008-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情况.方法 对退药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年度总退药率为0.53%,每年处方退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分别为0.27%、0.17%、0.09%.由药物因素引起退药占首位;由医师因素引起的退药占其次,且逐渐下降;由患者因素引起的退药变化不大,在5%上下波动;因药房或收费因素(收费错误、药房缺药、处方录入有误、药房发药错误)导致退药的比例有所增加.结论 医院应加强管理、规范退药程序,开展用药宣传,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降低退药率.
作者:李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查我院2008-2010年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300份,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手术过程、用药情况、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300份病历中,使用合理136份(45.3%),使用不合理164份(54.7%).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用药品种不当、首次用药时间不适宜、疗程过长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培训、监督和检查,建全与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陈铁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麻醉时需要采用单肺通气以避免左侧正常通气的肺影响手术操作.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具有疗效确切、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其麻醉处理也具有较大风险.我院2004年4月-2010年6月收治胸主动脉夹层患者53例,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麻醉行腔内隔绝术,效果良好,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沈华春;郭建荣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消毒供应室被誉为医院的心脏,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也是临床一线重要的支持保障系统.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工作中,供应室改变了以往的工作形式,开展了每日下收下送的工作,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即保证了临床工作需求,又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我科室自2003年开展至今,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科室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1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疗法,通过随访比较2组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6个月和1年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治疗跟痛症,远期疗效满意,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新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尖锐湿疣为好发于生殖器的传染病,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皮肤的黏膜交界处,初起时为淡红色小丘疹,可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增生物,根部可有蒂,表面潮湿柔软而有臭味.尖锐湿疣的传播方式有: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传播,>60%病例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此类患者常有不洁性行为史.
作者:陈芝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纳洛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2周后比较2组血浆BNP水平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低于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纳洛酮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周月涛;张爱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