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明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白内障手术尤其是超声乳化术(PHACO)的开展更加广泛,PHACO为现有白内障手术的主导(占85%),是利用超声波能量将硬的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通过小切口将之吸出,保留后囊膜.因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需缝合、炎性反应轻、术后散光小等优点而被临床医师所选择[1].我科近年来采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给予精细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锦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常规治疗心绞痛无明显疗效时,在不改变原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加用生脉注射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心绞痛患者86例,均符合WHO1979年诊断标准,男50例,女36例;年龄45~78岁,中位年龄68岁;病程<3年19例,3~5年24例,6~10年24例,>10年19例;经常规抗心绞痛治疗≥1个月无明显疗效;稳定型心绞痛56例,恶化型18例,自发型12例.
作者:薛艳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97例肾移植患者906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569例次(62.8%),平均浓度为(175.33±65 97)μg/L;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145例次(16.0%),平均浓度为(72.99±19.22)μg/L;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192例次(21.2%),平均浓度为(808.25±279.78)μg/L.结论根据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避免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庆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1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疗法,通过随访比较2组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6个月和1年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治疗跟痛症,远期疗效满意,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新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藏医学中白脉病的范畴,其多是由慢性劳损、闪挫暴力、外伤及风寒湿邪侵袭腰间、饮食不当等引起腰部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所致,表现为痛、麻、凉、僵硬等症状.其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病程长、顽固为特征,好发于20~60岁,并有低龄化趋势.多发于青壮年和劳动者,农村高于城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西医均有很多报道.本资料采用纯藏药制剂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庆智;莫生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65例按外周血病毒量分为HBV DNA阴性组15例、低病毒量组20例和高病毒量组30例.另选本科室健康工作人员1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结果 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高病毒量组3组 CD4+和CD4+/CD8+依次下降,而CD8+依次升高.高病毒量组CD3+、CD4+、CD4+/CD8+低于其他3组,CD8+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CD3+、CD4+、CD8+及CD4+/CD8+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引起HBV活跃复制,而HBV活跃复制反过来又加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韩宏艳;王鑫;孙静;张敏;李晓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应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40例,诊断准确率为87.5%,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住院治疗的患者40例,年龄18~44岁,其中有明确停经史31例,停经35~60d.1.2 仪器采用美国迈瑞DP 9900黑白超声仪,探头频率3 5MHz.1.3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急诊情况可置导尿管,注入300~500ml温热生理盐水后,按妇科常规检查.
作者:陶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该院住院药房退药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分类统计该院住院药房2010年1~6月份各病区退药情况.结果 退药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和ICU.退药原因主要为护士因素和医师因素.结论 建议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和加强沟通,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以减少病区药房退药现象.
作者:邓树强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公田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所以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是指术前30min给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目的是预防术后感染,由于抗感染效果确切,目前被大多数医院采用,但由于各种新药临床应用广泛、药物来源不一造成护士工作混乱等都是造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隐患.我院从2010年开始普遍执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制度,手术室认真做好术前用药的管理,以确保抗菌药物合理正确地使用.
作者:荆会玲;杜巧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各3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血淋巴细胞数(LYM)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 营养治疗后(术后第8天)E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与(EN+PN)组相比,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元红;符永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中成药的种类繁多,新剂型亦不断涌现,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携带方便、奏效快的特点,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青睐.本资料从中成药的辨证论治、用药配伍、合并用药等方面,浅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美玲;葛炜炜;胡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酒精是亲神经物质,被吸收后广泛分布到身体的各器官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敏感的器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也会受到影响.当少量饮酒时,可使人欣快、健谈、控制力下降及轻度的行为障碍;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精神和躯体方面的受损,同时影响社会功能.本文就长期饮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和健康宣教知识报道如下.
作者:韦秀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已占癌症病死率之首.其65%~70%的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不宜手术的Ⅲ~Ⅳ期,而Ⅲb~Ⅳ期以化疗为主.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是以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紫杉醇、长春瑞滨),一线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有效率仅30%~40%,中位生存期约10个月,因此对复发或初治无效患者的治疗,需引入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重组人凋亡素是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Apo2L/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之一,能迅速诱导一系列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1].目前临床为Ⅲ期临床研究.本文通过对该药联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和护理,以总结防治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作者:黄彩萍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其中胃小弯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见,故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致病因素主要有H.pylori(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消炎药、胃酸和胃蛋白酶,以及遗传、精神、饮食等其他因素.因此,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可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现将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改仙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近年来,因使用中药而产生不良反应的频率越来越高,轻者会带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的损害,给患者带来痛苦,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现就临床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刘雪芳;姚晓霞;林争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急诊科是医疗服务的前哨,也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急诊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护士对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往往重于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急诊工作中,不仅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等,运用情商理论,控制自己情感,解除患者心理压力,积极主动配合救治.
作者:曾灿辉;郭萍;敬丽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1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用后踝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0.3%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优于外固定.
作者:王卫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与血胆碱酯酶(ChE)及氯磷定、阿托品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92例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中毒程度分为轻、中度中毒组54例和重度中毒组3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血药浓度与ChE及氯磷定、阿托品用量的关系.结果 重度中毒组血药浓度及氯磷定、阿托品用量均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ChE活性明显低于轻、中度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hE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ChE结合血药浓度在中毒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广军;杨伟红;赵慧卿;郭琳;李秀敏;王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结膜囊内致病菌种的耐药性、药敏性也在变化,避免眼内感染是眼科手术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眼科术前结膜囊冲洗彻底与否对手术至关重要,如何选用舒适、清洁、抑菌、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的冲洗液,提供清洁的手术区域,减少眼内炎的发生,是眼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结膜囊冲洗是眼科手术前的常规术野消毒环节,理想的冲洗液既要有消毒效果、又要对眼部的不良反应轻,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目前,国内对结膜囊冲洗液的选用尚无统一标准,各家医院眼科使用的结膜囊冲洗液不一致.本资料根据近年来临床眼科在结膜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及对各种临床应用的结膜囊冲洗液作一概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莫贻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射频热疗联合放化疗、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应用射频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B组应用放化疗,C组应用单纯放疗.比较3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年生存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且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尤传文;温林春;陆锡燕;刘金平;陈建章 刊期: 201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