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病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吴玲玲;祁峰

关键词: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感染率, 药物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病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出院的骨科手术病历726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切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6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抗菌药物术前用药不宜过早,术后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三联及以上用药可致感染率增高.结论 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过度联合用药等问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控制感染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60例体会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其中输卵管因素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占不孕症25%~50%[1].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有10%~20%的患者存在输卵管近端阻塞,对此类患者进行输卵管的插管疏通是首选治疗方法[2].宫腔镜技术是用宫腔内镜直接观察宫腔内部结构和病变,并进行宫腔内治疗的一门技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在妇科检查和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6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英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不同时间实施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高热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实施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高热预后的影响.方法 15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5例,C组45例,D组40例,A组高热后≤3h行头部低温降温,B组高热后4~6h行头部低温降温,C组高热后7~9h行头部低温降温,D组高热后10~12h行头部低温降温.4组头部低温方法相同,比较4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 4组治疗后NDS、ADL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A、B组NDS、ADL均低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热6h内应用头部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体温.

    作者:刘金枝;王霞;杨燕;李晓丽;赵淑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鼠32只分为正常对照3周组(C3),PH模型3、6周组(P3、P6)及法舒地尔治疗组(F6)各8只,F6组给予法舒地尔腹腔内注射治疗.实验后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血浆内皮素 1(ET 1),观察肺小动脉内皮病理变化.结果 P3组较C3组的RVSP、ET 1明显升高,P6组较P3组继续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6组与P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P6组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6组较P3、P6组内皮细胞相对完整,管腔狭窄则显著减轻.结论 法舒地尔能降低RVSP、ET 1水平,显著改善PH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

    作者:左万里;崔健嫦;黄积雄;仝金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门急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

    目的 分析该院2008-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情况.方法 对退药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年度总退药率为0.53%,每年处方退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分别为0.27%、0.17%、0.09%.由药物因素引起退药占首位;由医师因素引起的退药占其次,且逐渐下降;由患者因素引起的退药变化不大,在5%上下波动;因药房或收费因素(收费错误、药房缺药、处方录入有误、药房发药错误)导致退药的比例有所增加.结论 医院应加强管理、规范退药程序,开展用药宣传,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降低退药率.

    作者:李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护理探析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白内障手术尤其是超声乳化术(PHACO)的开展更加广泛,PHACO为现有白内障手术的主导(占85%),是利用超声波能量将硬的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通过小切口将之吸出,保留后囊膜.因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需缝合、炎性反应轻、术后散光小等优点而被临床医师所选择[1].我科近年来采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给予精细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锦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使用夫西地酸钠的注意事项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新药越来越多,很多新药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在药物说明中尚未详细说明,因对新药的了解不全面或使用不当,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配伍变化和临床反应.夫西地酸钠是广谱抗生素,因不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方便.

    作者:潘晓;崔占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儿疝手术中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应用

    小儿疝手术一般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但常常出现用药量已经偏大但仍然躁动的情况.2008年1月-2010年1月笔者试用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小儿疝手术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期行疝手术患儿80例,年龄2~6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

    作者:陈文豪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对脂肪肝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脂肪肝患者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脂肪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出院后在强化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药物治疗、戒烟限酒、定期复诊、按时服药、家庭配合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分别于3、6、12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6、12个月后观察组TG与B型超声的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大大提高脂肪肝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古力·艾麦特;张莲;谢党恩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血液灌流是血液通过体外循环中灌流器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给患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是临床抢救危重中毒患者的有效方法[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发展变化迅速,病死率高.因此,能否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传统应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剂治疗,病死率仍>10%[2].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自2005年6月-2011年6月应用血液灌流技术联合治疗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20例,同时加强灌流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兰世英;周琴;黄琴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才千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儿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这表明护士的行为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的好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及患儿家属维权意识的增强,人民对身体健康与与之密切相关的护理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稍有不留意,就会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和投诉.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科医院,每天有3000~4000例患儿来门诊就医,如何适应时代需求,进行良好沟通,达到患儿家属满意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是儿科护理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常见的护患纠纷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老年人血液生化指标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人的血液生化指标的特点.方法 280例体检者中,将212例>60岁老年人作为老年组,将68例40~59岁中青年人作为中青年组,观察2组血糖、肌酐、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结果 老年组血糖、肌酐、胆固醇、尿酸等的含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人生化指标特点为血糖、肌酐、胆固醇、尿酸等的含量明显比中青年对照组高,三酰甘油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改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外阴巨大尖锐湿疣手术切除2例护理体会

    尖锐湿疣为好发于生殖器的传染病,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皮肤的黏膜交界处,初起时为淡红色小丘疹,可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增生物,根部可有蒂,表面潮湿柔软而有臭味.尖锐湿疣的传播方式有: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传播,>60%病例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此类患者常有不洁性行为史.

    作者:陈芝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射频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射频热疗联合放化疗、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应用射频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B组应用放化疗,C组应用单纯放疗.比较3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年生存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且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尤传文;温林春;陆锡燕;刘金平;陈建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酒精是亲神经物质,被吸收后广泛分布到身体的各器官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敏感的器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也会受到影响.当少量饮酒时,可使人欣快、健谈、控制力下降及轻度的行为障碍;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精神和躯体方面的受损,同时影响社会功能.本文就长期饮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和健康宣教知识报道如下.

    作者:韦秀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安全性及其麻醉效果.方法 8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和B组各40例,B组局麻药使用0.25%布比卡因,R组使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观察2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氯胺酮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R组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B组在阻滞后即刻发生抽搐1例.结论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较0.25%布比卡因更适用于小儿上肢手术.

    作者:李成宏;沈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儿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小儿患者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小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小儿手术的复杂性、风险性远远高于一般成人患者.如何大限度地帮助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将小儿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张彤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的抑制作用.方法 24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62例、B组62例、C组63例、D组61例,4组阿司匹林口服剂量分别为每天50mg、100mg、200mg、300mg,服药前及服药2周后测定PAG.结果 用药前后相比,4组不同剂量阿司匹林(50,100,200,300mg)对PAG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组对PAG的抑制作用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对PAG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司匹林每天200mg可能是一个较合理的治疗剂量.

    作者:郭新胜;王艳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患者也在飞速增加,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90年代至今增加了5~6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疾病之一.糖尿病作为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群,主要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久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治疗方式,要从全面出发,结合患者自身特征,进行综合治疗护理,这其中包括饮食护理、休息与运动、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做一下介绍.

    作者:王慧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40例要求终止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流产术.观察2组流产效果、腹痛发生率、阴道出血及月经复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对照组中度腹痛68例(30 91%),其他不良反应轻微,观察组无腹痛发生.结论 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相比,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恢复快、完全流产率高等优点,是终止早孕的较理想选择.

    作者:赵志宇;王会玲;冯美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