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阶段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郑凤霄;李来有;韩颖;李欣

关键词:康复护理,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2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和肢体功能(Fugl Meyen积分).结果 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ugl Meyer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指导,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安全性及其麻醉效果.方法 8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和B组各40例,B组局麻药使用0.25%布比卡因,R组使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观察2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氯胺酮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R组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B组在阻滞后即刻发生抽搐1例.结论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较0.25%布比卡因更适用于小儿上肢手术.

    作者:李成宏;沈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实施体会

    预防接种是利用生物制品将免疫原或抗体通过适当的途径有计划地接种于人体,使之对相应疾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相应的传染病.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且也是控制以致终消灭某些传染病根本的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被卫生工作人员认识.现在,医院逐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中心,医院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健康教育.

    作者:畅慧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颅脑损伤后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

    在脑外科护理工作中,常常遇到躁动不安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神志不清,无行为自控能力,如果护理安全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误伤、坠床、拔管等,为加强对躁动患者的护理,现将患者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我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159例,现对躁动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回顾性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雪晴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捏脊疗法加中频脉冲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捏脊疗法加中频脉冲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秋季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捏脊疗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加中频脉冲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73 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捏脊疗法加中频脉冲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且安全,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占杰;史湘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97例肾移植患者906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569例次(62.8%),平均浓度为(175.33±65 97)μg/L;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145例次(16.0%),平均浓度为(72.99±19.22)μg/L;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192例次(21.2%),平均浓度为(808.25±279.78)μg/L.结论根据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避免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庆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时间治疗学在非杓型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时间治疗学在非杓型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根据不同时间给药,对照组在早晨6∶00~7∶00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晚上18∶00~19∶00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时间治疗学,能使血压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多数患者可恢复24h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作者:郑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我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盐城市第一医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使用情况,了解临床抗肿瘤药的用药特点.方法 对该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的品种数、消耗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抗肿瘤药物品种基本固定;抗肿瘤药年销售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他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所占比例较大;天然来源抗肿瘤药在临床上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结论 该院抗肿瘤药的用药现状符合当前国内该类药品消耗的总趋势,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凌柏;成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才千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体会

    肺炎支原体(MP)肺炎是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多发于秋冬季节,以青少年儿童发病较多,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体征表现轻重不一,常伴有肺外合并症,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且可发生周期性流行,较为迁延,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现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作芬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我院住院药房的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住院药房退药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分类统计该院住院药房2010年1~6月份各病区退药情况.结果 退药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和ICU.退药原因主要为护士因素和医师因素.结论 建议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和加强沟通,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以减少病区药房退药现象.

    作者:邓树强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藏药内服联合外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藏医学中白脉病的范畴,其多是由慢性劳损、闪挫暴力、外伤及风寒湿邪侵袭腰间、饮食不当等引起腰部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所致,表现为痛、麻、凉、僵硬等症状.其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病程长、顽固为特征,好发于20~60岁,并有低龄化趋势.多发于青壮年和劳动者,农村高于城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西医均有很多报道.本资料采用纯藏药制剂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庆智;莫生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D+HP治疗.观察2组阿托品用量、恢复清醒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的阿托品用量、恢复清醒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E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HP能有效清除体内有机磷,治疗AOPP疗效显著.

    作者:王雪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不同时间实施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高热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实施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高热预后的影响.方法 15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5例,C组45例,D组40例,A组高热后≤3h行头部低温降温,B组高热后4~6h行头部低温降温,C组高热后7~9h行头部低温降温,D组高热后10~12h行头部低温降温.4组头部低温方法相同,比较4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 4组治疗后NDS、ADL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A、B组NDS、ADL均低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热6h内应用头部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体温.

    作者:刘金枝;王霞;杨燕;李晓丽;赵淑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的种类繁多,新剂型亦不断涌现,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携带方便、奏效快的特点,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青睐.本资料从中成药的辨证论治、用药配伍、合并用药等方面,浅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美玲;葛炜炜;胡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应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40例,诊断准确率为87.5%,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住院治疗的患者40例,年龄18~44岁,其中有明确停经史31例,停经35~60d.1.2 仪器采用美国迈瑞DP 9900黑白超声仪,探头频率3 5MHz.1.3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急诊情况可置导尿管,注入300~500ml温热生理盐水后,按妇科常规检查.

    作者:陶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奥硝唑与头孢噻肟钠配伍稳定性分析

    奥硝唑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的第3代硝基咪唑类衍生物,该药抗菌、杀虫活性高,体内半衰期长,组织渗透性好,不良反应较小,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厌氧菌、阿米巴原虫、贾滴虫、毛滴虫等引起的感染.头孢噻肟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淋球菌都有较强大的抗菌活性,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在临床上对于混合感染,2种药物经常联合应用.但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发现了在联合应用中药物的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

    作者:李华芹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静脉/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云;万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碳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予1.72%碳酸利多卡因,B组予2%盐酸利多卡因,C组予1.72%碳酸利多卡因复合2%盐酸利多卡因,D组予1.72%碳酸利多卡因复合2%盐酸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观察4组患者术后舒适度(BCS)评分,监测并记录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和术前(T0)、切皮(T1)、术毕(T2)的HR、MAP、SpO2.结果 A组、B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组、D组;BCS评分D组低于其他组;A组、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B组、D组;A组、C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B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1 72%碳酸利多卡因复合2%盐酸利多卡因(3:1)用于硬膜外麻醉效果好.

    作者:刘波;王两忠;王雪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门诊采血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采血检查已成为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及了解疾病治愈情况的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抽血室作为医院的对外窗口科室,患者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差异性较大,患者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也间接影响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患者满意度是促使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的一种手段,对采血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护理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措施之一.

    作者:王志芬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爱宝疗治疗不同程度宫颈糜烂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爱宝疗治疗不同程度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89例慢性宫颈糜烂患者按糜烂程度分为轻度组66例,中度组81例,重度组42例,均采用爱宝疗治疗,观察3组疗效.结果 轻度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糜烂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黄成蓉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