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体会

袁作芬

关键词:小儿, 肺炎支原体, 诊断, 治疗
摘要:肺炎支原体(MP)肺炎是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多发于秋冬季节,以青少年儿童发病较多,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体征表现轻重不一,常伴有肺外合并症,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且可发生周期性流行,较为迁延,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现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处方质量抽查点评分析

    随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发展,医疗质量已得到不断地提高.作为患者用药依据的处方,其质量水平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好处方的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的保障.自2010年2月10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院对处方质量管理提出的新规定和新要求进行了实施.现对自<规范>实施后的2010年3个季度的处方进行质量抽查分析.

    作者:林王椿;张妙英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电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电针拔罐治疗不同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125例患者分为A组67例和B组58例,A组为L3~4间盘突出,B组为L4~5与L5~S1混合突出,均用SDZ Ⅱ电针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13%、95.51%高于B组的18.97%、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且治疗单纯L3~4间盘突出效果优于L4~5与L5~S1混合突出.

    作者:马俊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针刀治疗跟痛症85例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1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疗法,通过随访比较2组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6个月和1年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治疗跟痛症,远期疗效满意,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新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查我院2008-2010年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300份,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手术过程、用药情况、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300份病历中,使用合理136份(45.3%),使用不合理164份(54.7%).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用药品种不当、首次用药时间不适宜、疗程过长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培训、监督和检查,建全与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陈铁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骨科病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病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出院的骨科手术病历726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切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6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抗菌药物术前用药不宜过早,术后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三联及以上用药可致感染率增高.结论 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过度联合用药等问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控制感染率.

    作者:吴玲玲;祁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49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方法 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剖宫产分娩的49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以剖宫产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妊娠5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周为(267±9)d,对照组孕周为(270±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0.57%高于对照组的7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粘连,对照组无粘连.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数的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十分必要.

    作者:邹敏;刘正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活跃期应用山莨菪碱配合手法扩张宫颈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及手法扩张宫颈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儿情况的影响.方法 240例初产孕妇随机分为A、B组和对照组各80例,A组采用山莨菪碱配合手法扩张宫颈,B组单用山莨菪碱,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比较3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宫颈裂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A、B组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A组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A、B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及手法扩张宫颈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因产程延长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使自然分娩率提高,且安全、方便、经济、有效.

    作者:丁玉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鼠32只分为正常对照3周组(C3),PH模型3、6周组(P3、P6)及法舒地尔治疗组(F6)各8只,F6组给予法舒地尔腹腔内注射治疗.实验后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血浆内皮素 1(ET 1),观察肺小动脉内皮病理变化.结果 P3组较C3组的RVSP、ET 1明显升高,P6组较P3组继续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6组与P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P6组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6组较P3、P6组内皮细胞相对完整,管腔狭窄则显著减轻.结论 法舒地尔能降低RVSP、ET 1水平,显著改善PH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

    作者:左万里;崔健嫦;黄积雄;仝金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手术期间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0 %~80%[1].老年患者因机体的退行性病变及脏器的储备功能降低,有效调节和保持恒温能力差,更易出现术后低体温[2].围术期低体温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入院治疗的高龄患者发生低体温者病死率高达30%~75%[3].为防止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我们采取综合保温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低体温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车红英;庞晓军;梁华珍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97例肾移植患者906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569例次(62.8%),平均浓度为(175.33±65 97)μg/L;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145例次(16.0%),平均浓度为(72.99±19.22)μg/L;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192例次(21.2%),平均浓度为(808.25±279.78)μg/L.结论根据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避免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庆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65例按外周血病毒量分为HBV DNA阴性组15例、低病毒量组20例和高病毒量组30例.另选本科室健康工作人员1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结果 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高病毒量组3组 CD4+和CD4+/CD8+依次下降,而CD8+依次升高.高病毒量组CD3+、CD4+、CD4+/CD8+低于其他3组,CD8+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CD3+、CD4+、CD8+及CD4+/CD8+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引起HBV活跃复制,而HBV活跃复制反过来又加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韩宏艳;王鑫;孙静;张敏;李晓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门诊输液室患者不满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患者不满意的原因,以提高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200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原因.结果 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护士服务态度生硬、不主动和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其次是巡回护士巡视不及时主动、输液等候时间过长及护士未交代清楚输液的注意事项等.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平均为95.6%.结论改善护士的服务态度,加强技术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优化输液流程,主动巡回,积极与患者沟通有助于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岳亚琴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藏药内服联合外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藏医学中白脉病的范畴,其多是由慢性劳损、闪挫暴力、外伤及风寒湿邪侵袭腰间、饮食不当等引起腰部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所致,表现为痛、麻、凉、僵硬等症状.其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病程长、顽固为特征,好发于20~60岁,并有低龄化趋势.多发于青壮年和劳动者,农村高于城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西医均有很多报道.本资料采用纯藏药制剂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庆智;莫生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探讨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住院患者经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但出院后仍需遵循长期、综合治疗.为此,做好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是预防或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维持健康的重要措施.多年来,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对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进行了探讨,收到良好效果,具体实施如下.

    作者:孟召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氨氯地平分别与替米沙坦及复方阿米洛利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分别与替米沙坦及复方阿米洛利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12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和B组59例.A组给予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加复方阿米洛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2年.观察2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 B组治疗后LVMI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LVMI变化及2组治疗后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降压更有助于降低左室质量指数,从而改善高血压对心脏靶器官的损害作用.

    作者:涂国胜;李鸣媛;陈图刚;方正旭;谭维羚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40例要求终止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流产术.观察2组流产效果、腹痛发生率、阴道出血及月经复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对照组中度腹痛68例(30 91%),其他不良反应轻微,观察组无腹痛发生.结论 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相比,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恢复快、完全流产率高等优点,是终止早孕的较理想选择.

    作者:赵志宇;王会玲;冯美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不同时间实施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高热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实施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高热预后的影响.方法 15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5例,C组45例,D组40例,A组高热后≤3h行头部低温降温,B组高热后4~6h行头部低温降温,C组高热后7~9h行头部低温降温,D组高热后10~12h行头部低温降温.4组头部低温方法相同,比较4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 4组治疗后NDS、ADL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A、B组NDS、ADL均低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热6h内应用头部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体温.

    作者:刘金枝;王霞;杨燕;李晓丽;赵淑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结膜囊内致病菌种的耐药性、药敏性也在变化,避免眼内感染是眼科手术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眼科术前结膜囊冲洗彻底与否对手术至关重要,如何选用舒适、清洁、抑菌、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的冲洗液,提供清洁的手术区域,减少眼内炎的发生,是眼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结膜囊冲洗是眼科手术前的常规术野消毒环节,理想的冲洗液既要有消毒效果、又要对眼部的不良反应轻,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目前,国内对结膜囊冲洗液的选用尚无统一标准,各家医院眼科使用的结膜囊冲洗液不一致.本资料根据近年来临床眼科在结膜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及对各种临床应用的结膜囊冲洗液作一概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莫贻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各3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血淋巴细胞数(LYM)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 营养治疗后(术后第8天)E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与(EN+PN)组相比,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元红;符永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体会

    肺炎支原体(MP)肺炎是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多发于秋冬季节,以青少年儿童发病较多,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体征表现轻重不一,常伴有肺外合并症,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且可发生周期性流行,较为迁延,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现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作芬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