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体会

谭治双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术后, 护理
摘要: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但是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但是无法治愈[1].随着医学介入技术的蓬勃发展,射频消融术可以根治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某些已明确异位兴奋点的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微创手术,其创伤小,对患者活动、进食、日常生活影响小,它在B型超声动态观察及引导下,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正确定位介入到局部病变部位[2].我们对25例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通过全面细致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氟桂利嗪的临床应用

    氟桂利嗪(FNA)是一种双氧化哌嗪衍生物,系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阻止钙内流,进而防止多种组织由于钙超载而引起的组织损害,如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护内皮细胞,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前庭兴奋性,同时也有抗组胺和抗惊厥的作用.临床上用于多种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许勇;丁红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外阴巨大尖锐湿疣手术切除2例护理体会

    尖锐湿疣为好发于生殖器的传染病,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皮肤的黏膜交界处,初起时为淡红色小丘疹,可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增生物,根部可有蒂,表面潮湿柔软而有臭味.尖锐湿疣的传播方式有: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传播,>60%病例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此类患者常有不洁性行为史.

    作者:陈芝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四肢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

    四肢骨折患者治疗的终目的是促使骨折愈合,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防止和减少骨折后遗症和并发症.现代骨折治疗学认为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对骨折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愈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科自2001年设立专人负责对骨折患者实施系统的功能锻炼,10年来在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促进功能恢复上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邓远平;张利红;龚元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骨科病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病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出院的骨科手术病历726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切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6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抗菌药物术前用药不宜过早,术后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三联及以上用药可致感染率增高.结论 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过度联合用药等问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控制感染率.

    作者:吴玲玲;祁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电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电针拔罐治疗不同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125例患者分为A组67例和B组58例,A组为L3~4间盘突出,B组为L4~5与L5~S1混合突出,均用SDZ Ⅱ电针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13%、95.51%高于B组的18.97%、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且治疗单纯L3~4间盘突出效果优于L4~5与L5~S1混合突出.

    作者:马俊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40例要求终止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流产术.观察2组流产效果、腹痛发生率、阴道出血及月经复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对照组中度腹痛68例(30 91%),其他不良反应轻微,观察组无腹痛发生.结论 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相比,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恢复快、完全流产率高等优点,是终止早孕的较理想选择.

    作者:赵志宇;王会玲;冯美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各3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血淋巴细胞数(LYM)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 营养治疗后(术后第8天)E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与(EN+PN)组相比,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元红;符永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焦虑抑郁心理与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心理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对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同时检测其HRV时域分析指标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自评和抑郁自评分值与其HRV各时域分析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焦虑抑郁心理可能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进一步紊乱,HRV随之减低.

    作者:陈振强;笱晓葵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11例体会

    疲劳、紧张、兴奋导致心排血功能降低,造成心排出量不足,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如抢救不及时,易造成死亡,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危急重症之一[1].我院体检科2008-2011年在体检过程中采用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抢救老年急性左心衰竭1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凡;李小燕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中医院校开展临床病理讨论课程的实践

    病理学是中医专业教学中重要的西医基础学科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院校的学生既要学习中医课程,又要学习西医课程,其课程设置多,但课时少,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提高中医院校学生应用病理学思维去分析临床现象,培养科学的逻辑分析能力,满足后续课程和临床实践的需要,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教研室把临床病理讨论(CPC)课程引入到病理试验教学中,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CPC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共同对死亡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明确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是否相符、治疗措施是否合适、诊疗错误造成的后果是否涉及医务人员的责任,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和机制[1].在病理实习课中开展CPC,将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病例,将枯燥、呆板的书本内容与生动、变化的现实情境结合在一起,对初步接触临床知识的医学生有很大帮助,是病理学教学中十分有益和重要的环节.

    作者:刘湘花;周浩;李建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不稳定骨折27例观察

    股骨转子周围不稳定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受创伤暴力及骨质疏松等因素的影响,多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复位的好坏及内固定的选择对骨折愈合、术后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科于2007年1月-2011年1月切开复位股骨内侧结构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转子周围骨折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记选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安全管理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公田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所以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是指术前30min给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目的是预防术后感染,由于抗感染效果确切,目前被大多数医院采用,但由于各种新药临床应用广泛、药物来源不一造成护士工作混乱等都是造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隐患.我院从2010年开始普遍执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制度,手术室认真做好术前用药的管理,以确保抗菌药物合理正确地使用.

    作者:荆会玲;杜巧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护理探析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白内障手术尤其是超声乳化术(PHACO)的开展更加广泛,PHACO为现有白内障手术的主导(占85%),是利用超声波能量将硬的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通过小切口将之吸出,保留后囊膜.因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需缝合、炎性反应轻、术后散光小等优点而被临床医师所选择[1].我科近年来采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给予精细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锦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儿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小儿患者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小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小儿手术的复杂性、风险性远远高于一般成人患者.如何大限度地帮助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将小儿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张彤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我院门诊处方书写差错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该院处方书写中的差错,以减少可避免的药物治疗差错和药源性损害,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分析院门诊药房差错记录,对处方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医师、药师等环节均出现差错.结论 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学习和执行,使处方书写规范化,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何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消毒供应室收发物品质量管理及体会

    消毒供应室被誉为医院的心脏,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也是临床一线重要的支持保障系统.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工作中,供应室改变了以往的工作形式,开展了每日下收下送的工作,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即保证了临床工作需求,又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我科室自2003年开展至今,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科室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门诊输液室患者不满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患者不满意的原因,以提高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200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原因.结果 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护士服务态度生硬、不主动和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其次是巡回护士巡视不及时主动、输液等候时间过长及护士未交代清楚输液的注意事项等.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平均为95.6%.结论改善护士的服务态度,加强技术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优化输液流程,主动巡回,积极与患者沟通有助于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岳亚琴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为避免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家庭康复护理是关键,现将笔者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亚兰;薛素波;黄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不同采收期地耳草的色谱图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采收期地耳草的色谱图.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 MS)技术对不同采收期地耳草进行分析,测定其色谱图.结果 不同采收期地耳草HPLC、HSGC MS色谱图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结论 为确定地耳草的佳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作者:顾国栋;刘训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纳洛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纳洛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2周后比较2组血浆BNP水平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低于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纳洛酮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周月涛;张爱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