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11例体会

王凡;李小燕

关键词:硝酸异山梨酯, 左心衰竭, 急性, 舌下含服, 体检
摘要:疲劳、紧张、兴奋导致心排血功能降低,造成心排出量不足,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如抢救不及时,易造成死亡,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危急重症之一[1].我院体检科2008-2011年在体检过程中采用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抢救老年急性左心衰竭1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实施体会

    预防接种是利用生物制品将免疫原或抗体通过适当的途径有计划地接种于人体,使之对相应疾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相应的传染病.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且也是控制以致终消灭某些传染病根本的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被卫生工作人员认识.现在,医院逐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中心,医院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健康教育.

    作者:畅慧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安全管理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公田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所以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是指术前30min给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目的是预防术后感染,由于抗感染效果确切,目前被大多数医院采用,但由于各种新药临床应用广泛、药物来源不一造成护士工作混乱等都是造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隐患.我院从2010年开始普遍执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制度,手术室认真做好术前用药的管理,以确保抗菌药物合理正确地使用.

    作者:荆会玲;杜巧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连续使用20d.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且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对治疗无影响.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电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电针拔罐治疗不同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125例患者分为A组67例和B组58例,A组为L3~4间盘突出,B组为L4~5与L5~S1混合突出,均用SDZ Ⅱ电针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13%、95.51%高于B组的18.97%、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且治疗单纯L3~4间盘突出效果优于L4~5与L5~S1混合突出.

    作者:马俊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纳洛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纳洛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2周后比较2组血浆BNP水平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低于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纳洛酮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周月涛;张爱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D+HP治疗.观察2组阿托品用量、恢复清醒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的阿托品用量、恢复清醒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E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HP能有效清除体内有机磷,治疗AOPP疗效显著.

    作者:王雪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各3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血淋巴细胞数(LYM)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 营养治疗后(术后第8天)E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与(EN+PN)组相比,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元红;符永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麻醉处理

    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麻醉时需要采用单肺通气以避免左侧正常通气的肺影响手术操作.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具有疗效确切、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其麻醉处理也具有较大风险.我院2004年4月-2010年6月收治胸主动脉夹层患者53例,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麻醉行腔内隔绝术,效果良好,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沈华春;郭建荣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沧州市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 了解沧州市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对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对艾滋病认知率逐年提高,但也存在着对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认识误区.结论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李晓梅;阎瑞霞;王金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结膜囊内致病菌种的耐药性、药敏性也在变化,避免眼内感染是眼科手术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眼科术前结膜囊冲洗彻底与否对手术至关重要,如何选用舒适、清洁、抑菌、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的冲洗液,提供清洁的手术区域,减少眼内炎的发生,是眼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结膜囊冲洗是眼科手术前的常规术野消毒环节,理想的冲洗液既要有消毒效果、又要对眼部的不良反应轻,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目前,国内对结膜囊冲洗液的选用尚无统一标准,各家医院眼科使用的结膜囊冲洗液不一致.本资料根据近年来临床眼科在结膜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及对各种临床应用的结膜囊冲洗液作一概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莫贻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结晶天花粉蛋白保守治疗胎盘植入22例临床分析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造成产妇产后大出血、感染,甚至危及产妇生命.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多,剖宫产率的升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胎盘植入面积小、深度较浅的患者,传统的保守性手术治疗有残余灶刮匙骚刮、局部病灶的梭形切除、宫腔填塞纱条止血等方法,但刮宫术易增加产后出血及子宫穿孔的几率,宫腔填塞易引起产褥感染,24~36h后需取出纱条,但有再次出血的可能.对于植入面积较大,比较分散,出血呈弥漫性的胎盘植入患者多采用子宫切除术以挽救产妇生命,但给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妇女带来极大的生理与心理痛苦.近年来国内外也不乏采取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药物保守治疗而成功保留子宫的报道[1~3].我院对22例产后胎盘植入的患者采取宫颈注射结晶天花粉蛋白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红;郭金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

    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痰液排出,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湿化是以液态水的形式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的一种物理疗法,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标准过程.我们给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其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郭娟;刘亚飞;陈凯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门急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

    目的 分析该院2008-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情况.方法 对退药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年度总退药率为0.53%,每年处方退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分别为0.27%、0.17%、0.09%.由药物因素引起退药占首位;由医师因素引起的退药占其次,且逐渐下降;由患者因素引起的退药变化不大,在5%上下波动;因药房或收费因素(收费错误、药房缺药、处方录入有误、药房发药错误)导致退药的比例有所增加.结论 医院应加强管理、规范退药程序,开展用药宣传,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降低退药率.

    作者:李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捏脊疗法加中频脉冲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捏脊疗法加中频脉冲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秋季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捏脊疗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加中频脉冲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73 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捏脊疗法加中频脉冲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且安全,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占杰;史湘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饮食疗法对小儿腹泻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饮食疗法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26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观察组实施限制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必要时暂禁食;对照组不限制食物供给,比较2组患儿腹泻次数、尿量及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尿量多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限制高蛋白食物的供给,合理调配饮食,更有利于腹泻次数的减少及疾病的恢复.

    作者:杨鸿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活跃期应用山莨菪碱配合手法扩张宫颈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及手法扩张宫颈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儿情况的影响.方法 240例初产孕妇随机分为A、B组和对照组各80例,A组采用山莨菪碱配合手法扩张宫颈,B组单用山莨菪碱,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比较3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宫颈裂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A、B组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A组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A、B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及手法扩张宫颈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因产程延长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使自然分娩率提高,且安全、方便、经济、有效.

    作者:丁玉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1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用后踝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0.3%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优于外固定.

    作者:王卫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多,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其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其突出优点是创伤小、低风险、疗效显著[1、2].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3月完成心脏介入手术4967例,经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林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体会

    肺炎支原体(MP)肺炎是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多发于秋冬季节,以青少年儿童发病较多,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体征表现轻重不一,常伴有肺外合并症,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且可发生周期性流行,较为迁延,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现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作芬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5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我院2008-2010年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50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痊愈40例,死亡10例.现将其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0例,其中由于助产时外力作用不当而致胎儿头颅变形引起损伤性颅内出血8例,多合并有缺氧性出血.宫内窒息20例,出生后发生窒息30例,其中1例窒息长达40min.

    作者:黄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