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饮食疗法对小儿腹泻的效果分析

杨鸿斌

关键词:饮食疗法, 腹泻, 小儿, 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饮食疗法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26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观察组实施限制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必要时暂禁食;对照组不限制食物供给,比较2组患儿腹泻次数、尿量及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尿量多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限制高蛋白食物的供给,合理调配饮食,更有利于腹泻次数的减少及疾病的恢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安全性及其麻醉效果.方法 8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和B组各40例,B组局麻药使用0.25%布比卡因,R组使用0.25%甲磺酸罗比卡因.观察2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氯胺酮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R组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B组在阻滞后即刻发生抽搐1例.结论 0.25%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较0.25%布比卡因更适用于小儿上肢手术.

    作者:李成宏;沈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临床护士压疮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临床护士压疮护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 建立压疮护理小组及压疮护理培训基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指导、个案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临床护士压疮护理知识得到更新,护理技能明显提高;培训后90名小组成员的知识问卷得分和操作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压疮护理小组和压疮护理培训基地对临床护士压疮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切实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周庆茹;李来友;李欣;王娇兰;康琳;宿桂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不同采收期地耳草的色谱图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采收期地耳草的色谱图.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 MS)技术对不同采收期地耳草进行分析,测定其色谱图.结果 不同采收期地耳草HPLC、HSGC MS色谱图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结论 为确定地耳草的佳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作者:顾国栋;刘训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氟桂利嗪的临床应用

    氟桂利嗪(FNA)是一种双氧化哌嗪衍生物,系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阻止钙内流,进而防止多种组织由于钙超载而引起的组织损害,如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护内皮细胞,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前庭兴奋性,同时也有抗组胺和抗惊厥的作用.临床上用于多种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许勇;丁红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重组人凋亡素联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与护理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已占癌症病死率之首.其65%~70%的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不宜手术的Ⅲ~Ⅳ期,而Ⅲb~Ⅳ期以化疗为主.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是以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紫杉醇、长春瑞滨),一线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有效率仅30%~40%,中位生存期约10个月,因此对复发或初治无效患者的治疗,需引入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重组人凋亡素是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Apo2L/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之一,能迅速诱导一系列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1].目前临床为Ⅲ期临床研究.本文通过对该药联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和护理,以总结防治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作者:黄彩萍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PDCA循环理论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化学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PICC导管为乳腺癌患者化疗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对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DCA循环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适应性运行质量管理的方法[2].其特点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我科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乳腺癌PICC留置患者的管理中,对于PICC留置者实施全程环节质量控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芪斛楂颗粒治疗婴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芪斛楂颗粒治疗婴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乐康冲剂+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斛楂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78%和90%均高于对照组的30%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芪斛楂颗粒治疗婴儿腹泻疗效显著、安全、方便、口感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波;殷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依沙吖啶凝胶皮肤局部给药毒性研究

    目的 了解依沙吖啶凝胶对局部皮肤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依沙吖啶凝胶用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产生的急性毒性情况;采用致敏与激发接触依沙吖啶凝胶,观察动物过敏情况;以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方法,将依沙吖啶凝胶外涂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 依沙吖啶凝胶小剂量(0.05g/cm2)和大剂量(0.2g/cm2)外用时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不产生过敏反应;对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结论 外用依沙吖啶凝胶未产生急性毒性和过敏反应,对豚鼠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h或72h,这种刺激性消失.

    作者:于葆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静脉/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云;万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沧州市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 了解沧州市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对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对艾滋病认知率逐年提高,但也存在着对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认识误区.结论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李晓梅;阎瑞霞;王金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97例肾移植患者906例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μg/L)569例次(62.8%),平均浓度为(175.33±65 97)μg/L;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μg/L)145例次(16.0%),平均浓度为(72.99±19.22)μg/L;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μg/L)192例次(21.2%),平均浓度为(808.25±279.78)μg/L.结论根据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避免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庆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门急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

    目的 分析该院2008-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情况.方法 对退药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年度总退药率为0.53%,每年处方退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分别为0.27%、0.17%、0.09%.由药物因素引起退药占首位;由医师因素引起的退药占其次,且逐渐下降;由患者因素引起的退药变化不大,在5%上下波动;因药房或收费因素(收费错误、药房缺药、处方录入有误、药房发药错误)导致退药的比例有所增加.结论 医院应加强管理、规范退药程序,开展用药宣传,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降低退药率.

    作者:李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酒精是亲神经物质,被吸收后广泛分布到身体的各器官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敏感的器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也会受到影响.当少量饮酒时,可使人欣快、健谈、控制力下降及轻度的行为障碍;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精神和躯体方面的受损,同时影响社会功能.本文就长期饮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和健康宣教知识报道如下.

    作者:韦秀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Vitapex用于成年患者根尖诱导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Vitapex和氢氧化钙2种根充糊剂在成年患者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差别.方法 门诊41例成年患者共44颗根尖发育不全的恒牙,按就诊顺序的奇偶数分为Vitapex组和氢氧化钙组各22颗.经根管预备,消毒后分别用Vitapex和氢氧化钙两种根充糊剂进行根尖诱导,随访3年,比较2组疗效.结果 Vitapex组的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氢氧化钙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根尖诱导制剂.

    作者:温东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65例按外周血病毒量分为HBV DNA阴性组15例、低病毒量组20例和高病毒量组30例.另选本科室健康工作人员1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结果 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高病毒量组3组 CD4+和CD4+/CD8+依次下降,而CD8+依次升高.高病毒量组CD3+、CD4+、CD4+/CD8+低于其他3组,CD8+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CD3+、CD4+、CD8+及CD4+/CD8+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引起HBV活跃复制,而HBV活跃复制反过来又加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韩宏艳;王鑫;孙静;张敏;李晓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安全管理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公田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所以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是指术前30min给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目的是预防术后感染,由于抗感染效果确切,目前被大多数医院采用,但由于各种新药临床应用广泛、药物来源不一造成护士工作混乱等都是造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隐患.我院从2010年开始普遍执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制度,手术室认真做好术前用药的管理,以确保抗菌药物合理正确地使用.

    作者:荆会玲;杜巧红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我院门诊处方书写差错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该院处方书写中的差错,以减少可避免的药物治疗差错和药源性损害,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分析院门诊药房差错记录,对处方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医师、药师等环节均出现差错.结论 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学习和执行,使处方书写规范化,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何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氨氯地平分别与替米沙坦及复方阿米洛利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分别与替米沙坦及复方阿米洛利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12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和B组59例.A组给予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加复方阿米洛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2年.观察2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 B组治疗后LVMI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LVMI变化及2组治疗后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降压更有助于降低左室质量指数,从而改善高血压对心脏靶器官的损害作用.

    作者:涂国胜;李鸣媛;陈图刚;方正旭;谭维羚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动脉血、末梢血标本血糖仪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动脉血、末梢血标本血糖仪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30例住院患者,对其动脉血和末梢血标本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值.比较2种方法测定的结果.结果 动脉血标本血糖值为(8.2±1.8)mmol/L,末梢血标本血糖值为(8.8±1.5)mmol/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可以用动脉血直接监测末梢血糖.

    作者:刘小妹;吴雪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本文对我科2008-2010年收治的低血糖症患者20例加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鑫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