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41例疗效观察

王宇娟

关键词:中耳炎, 分泌性, 鼓膜穿刺, 鼓室注药
摘要:目的 观察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鼓膜穿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鼓膜穿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mg和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0.5ml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尿潴留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产妇产后6~8h膀胱不能自动排尿者称为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常影响子宫收缩,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10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护理介绍如下.1 发病原因1.1 人为因素产妇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导致尿潴留.1.2 机体因素腹壁由于妊娠时长期持久扩张导致松弛,腹压下降,无力排尿.产程较长,膀胱和尿道受胎心露压迫过久,导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及张力变低而发生尿潴留.

    作者:张红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胃溃疡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汉勋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38例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上大多数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轻度颈项强直和Kerning征阳性.部分病例可因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或惟一症状而就诊于精神科,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疾病及其他以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脑病.本文通过对我院内科确诊的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帮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危重患者并发呼吸衰竭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外科急危重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外科急危重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有60例成功撤机,1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8例、脑疝4例.与治疗前比较,撤机后患者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除外呼吸中枢不可逆的损伤,机械通气对外科危重疾病并发的呼吸衰竭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是治疗外科危重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郭宇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诊疗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完美的医患沟通是经过传递后患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医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在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医患沟通的说明和剖析,进而阐明如何保证有效的医患沟通.1 医患沟通的内涵医患沟通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的不断深化的信息交流.医患沟通所交流的信息既有同疾病诊治直接相关的内容,也包括医患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表达[1].

    作者:顾康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与头孢匹罗存在配伍禁忌

    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为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主要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1].1 临床资料与实验我科于2011年4月19日收治了一位男性右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用药时发现头孢匹罗与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茂菲滴管中出现了乳白色浑浊物,立即更换了输液管,未发生严重后果.对此现象,笔者特意做了如下实验.

    作者:魏玲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2组术后营养状况,包括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作者:袁胜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不孕症726例子宫输卵管造影回顾临床分析

    子宫输卵管造影可判断患者输卵管是否通畅,并可对输卵管阻塞、子宫粘连、子宫输卵管畸形、黏膜下肌瘤等疾病作出诊断.该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是提高不孕症诊断率的较理想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9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726例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资料,患者年龄20~36岁;原发不孕481例,继发不孕245例;其中有1~2胎正常生产史67例,有人工流产史163例,有异位妊娠行单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史53例.

    作者:刘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是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品质和综合动手能力的关键.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激发她们对护理工作的热爱、提高带教质量,已成为临床带教面临的新课题.对此,笔者所在医院对护理专业实习生采取了相应的带教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小慧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且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根椐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予布托啡诺6mg+罗哌卡因75mg;Ⅱ组予罗哌卡因225mg+芬太尼0.4mg,每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200ml,背景剂量3ml/h,自控镇痛(PCA)2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观察4、12、24和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患者平静时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统计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各时间点MAP、HR及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低于Ⅱ组的16.7%(P<0.05);Ⅰ组镇痛治疗总体满意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PCEA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术后总体满意率高,可作为临床PCEA的一种较佳选择.

    作者:陈勇;罗燕;董理;杨帅;邓磊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2010年门诊患者基本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全年各科室处方6000张,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张数和类型.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276张,占总处方数的4.60%.门诊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原因为联用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当及溶媒选择不当、激素应用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配伍或重复用药.结论 医院应加大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加强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陈翠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急性脑出血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OSAHS并急性脑出血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昏迷程度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昏迷程度较对照组重,预后较对照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并发急性脑出血患者昏迷程度重,预后较非OSAHS急性脑出血患者差,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闫庆红;范建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渐进式压力长袜在预防普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渐进式压力长袜预防普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2例普外科大手术时间≥2h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2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措施,试验组术中和术后加用渐进式压力长袜.比较术后2d、7d和10d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和术后应用渐进式压力长袜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普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陈明霞;杭菲;王君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柴胡舒肝散抗抑郁作用分析与疗效调查

    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由四逆散衍化而来.由柴胡、陈皮、川芎、枳实、芍药、香附、甘草组成,是治疗肝郁气滞证的代表方之一,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能,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有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孟宪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组),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2例(B组).术后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疼痛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半髋置换术,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李小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梗死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其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致残率高,可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和经济负担[1].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及时有效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护理干预,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金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巴戟天中大黄素甲醚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获得高纯度大黄素甲醚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先用稀硫酸溶液将蒽醌苷水解成苷元,再用热氯仿将苷元提取出来,用2% NaOH反复萃取将大黄素甲醚从氯仿液中提取出来,用薄层色谱法及层析柱法将大黄素甲醚进行分离纯化,经用丙酮反复多次重结晶可得纯度较高的大黄素甲醚.结果 本方法提纯得到的大黄素甲醚的纯度较高.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成本低,有推广价值.

    作者:文映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老年瘙痒性皮肤病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愈率.方法 对76例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25例患者伴有血脂异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21例,合并肝胆疾病19例,血糖异常4例,合并肾炎或肾功能异常2例,合并脑部疾病4例;治愈率为89.47%(68/76).结论 瘙痒与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免疫调节剂及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对缓解老年患者的瘙痒性皮肤病症状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晓斌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8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对糖尿病足患者84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创面清创、局部用药及中药足浴等治疗,治疗后观察其效果.结果 8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4例(76.2%),好转16例(19.0%),无效4例(4.8%),总有效率为95.2%.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国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原因,以期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分析医院32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报告.结果 在320份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不合理使用病历136份,不合理率达42.50%.外科系统160份病历中,不合理使用93份,不合理率为58.12%;内科系统160份中,不合理使用43份,不合理率为26.88%.结论 外科系统在围术期预防抗菌药物时,用药时机、预防时限、药物选择、Ⅰ级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高,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内科系统存在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掌握不严、缺乏临床循证证据支持等问题;对及时取标本送病原学检查重视不够,经验性抗感染占较大比例,且以换药频繁为主要特征等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持续改进.

    作者:胥渝;付鸿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