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疼痛的研究进展

李树芬

关键词:癌症, 疼痛, 进展
摘要:近年来国际上推出了疼痛治疗新概念,即规范化疼痛治疗(GPM).强调惟有GPM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GPM的主要目标是:(1)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2)避免或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3)大限度减轻疼痛及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及精神负担;(4)大限度地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1 癌痛的治疗由于癌痛的复杂性,因此对癌痛的处理需要综合治疗.治疗的原则:从无创性和低危险性方法开始,然后再考虑有创性和高危险性方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柴胡舒肝散抗抑郁作用分析与疗效调查

    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由四逆散衍化而来.由柴胡、陈皮、川芎、枳实、芍药、香附、甘草组成,是治疗肝郁气滞证的代表方之一,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能,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有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孟宪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早产儿喂养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何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营养需求、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及喂养方法的选择,旨在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

    作者:赵冬秀;任志刚;冯桂青;张道洁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卫生社区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在逐渐减退,调节机制下降,因此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在逐渐减退[1].故要注意老年人使用药物的正确方法,这是关系老年患者健康长寿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现对卫生社区老年人用药提几点注意事项.1 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可导致老年人低血钾.老年人服用的一些药物,如利尿药呋塞米(速尿),抗高血压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有排钾作用.加之很多老年人由于疾病关系而偏食或忌口,都可影响钾的摄入和吸收,而激素则可引起水盐代谢异常,促使原有的血清钾进一步降低,严重时可引起肌无力、瘫痪,还可引起缺钾肾病和心律失常.

    作者:袁浩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妊娠结局母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对妊娠结局母婴的影响.方法 分析GIGT患者161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DM)81例(GDM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血糖正常产妇30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在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及羊水过多各项指标中,两血糖异常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IGT组巨大儿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高于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及GDM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GT对孕妇及围生儿可造成与GDM相同的不良结局.

    作者:王咏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癌症疼痛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际上推出了疼痛治疗新概念,即规范化疼痛治疗(GPM).强调惟有GPM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GPM的主要目标是:(1)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2)避免或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3)大限度减轻疼痛及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及精神负担;(4)大限度地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1 癌痛的治疗由于癌痛的复杂性,因此对癌痛的处理需要综合治疗.治疗的原则:从无创性和低危险性方法开始,然后再考虑有创性和高危险性方法.

    作者:李树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采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5例(5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经1~20个月随访,视力>0.5者42眼占75.0%,视力0.2~0.5者9眼占16.1%,视力<0.2者5眼(C/D>0.9,视神经萎缩)占8.9%.术后眼压(14.56±3.21)mm Hg.术后均未见术后浅前房、角膜内皮失代偿、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期围绕复明、维持正常眼压及防止术后并发症来确定护理程序是保证该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冯美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妊娠合并胆囊炎、胆石症的原因分析及社区护理应对

    妊娠合并胆囊炎、胆石症是指孕产妇在妊娠各期、产褥期合并有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现象,以妊娠晚期和产褥期多见,其中70%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1].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孕产妇在产前、产后体检报告中发现:妊娠合并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生率达10%左右,其中7%无明显临床症状,3%有轻微或明显临床症状.这对我社区的孕产妇来说仍是一大健康隐患.因妊娠合并胆囊炎、胆石症时诊断较非孕期困难,常致漏诊、误诊,因而有发生坏死、穿孔、胆汁性腹膜炎和胆源性胰腺炎的危险;因发热、疼痛又引起胎儿窘迫及诱发宫缩引起流产、早产的可能;在产褥期也因疼痛影响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杨雪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护理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迅速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在脂肪中储存.有机磷农药主要通过与胆碱酰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产生一系列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除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毒蕈碱样症状,尚有昏迷、抽搐、肺水肿、呼吸麻痹等发生.近3年来,我科经常规洗胃、胆碱酯能复能剂、阿托品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等方法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2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琴;朱金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乳腺癌术后2根自制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包扎42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后2根自制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包扎的效果.方法 将8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和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42例采用腋下、肋下2根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治疗后比较2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2根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江;刘文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0例.试验组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常规分娩.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镇痛后第一产程为(2.5±0.1)h短于对照组的(3.5±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剖宫产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好,对产妇生理影响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时机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行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的患者322例,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距症状发作时间间隔不同分为A组118例、B组106例、C组9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相对较高.结论 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发作72h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应给予重视.

    作者:龙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阿司匹林致爆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

    患者,女,19岁.因发热、咳嗽、流涕3d,体温具体不详,到社区医务所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患者自行一次服用3片,每天3次,连服2d,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腹胀、皮肤色黄,随后出现烦躁、谵语、神志恍惚,随后不省人事.由同事急诊送入医院,查体:体温37.8℃,脉搏128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7/12kPa.急性重病容,神志不清,呈浅昏迷状态,时有躁动,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重度黄染,颈部轻度抵抗感,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28次/min,律齐,呈舒张期奔马律,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张力增强,腹壁反射减弱.

    作者:刘艳霞;闫倩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危重患者并发呼吸衰竭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外科急危重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外科急危重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有60例成功撤机,1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8例、脑疝4例.与治疗前比较,撤机后患者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除外呼吸中枢不可逆的损伤,机械通气对外科危重疾病并发的呼吸衰竭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是治疗外科危重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郭宇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探讨

    为探讨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进行检测.色谱柱:Thermo色谱柱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0nm.经验证该法可用于泼尼松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吴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骨折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

    压疮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患者因创伤、疼痛等原因,80%的患者需长期卧床,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软组织坏死,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不利于骨折的治疗与恢复[1].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发生压疮19例,经过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总结对压疮患者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褚晓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隔姜灸结合药物治疗腕管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隔姜灸结合药物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CT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另行隔姜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同支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率平均值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同支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率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姜灸结合药物治疗CTS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飞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我院门急诊不合格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提高处方的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年1-6月不合格处方进行分类,计算出各不合格项目的 比例,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结果 抽查处方17 287张,不合格处方712张,处方合格率为95.88%.不合格处方中规格不规范259张(36.38%),无用药天数111张(15.59%),名称不规范100张(14.04%),修改不规范55张(7.72%),用法用量不正确47张(6.60%),无皮试结果36张(5.06%),内服和外用药未分开开方25张(3.51%),儿童用药处方无体质量19张(2.67%),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11张(1.54%),超量用药未重签名6张(0.84%),其他43张(6.04%).结论 应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防止不合格处方的出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陈廷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8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对糖尿病足患者84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创面清创、局部用药及中药足浴等治疗,治疗后观察其效果.结果 8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4例(76.2%),好转16例(19.0%),无效4例(4.8%),总有效率为95.2%.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国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巴戟天中大黄素甲醚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获得高纯度大黄素甲醚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先用稀硫酸溶液将蒽醌苷水解成苷元,再用热氯仿将苷元提取出来,用2% NaOH反复萃取将大黄素甲醚从氯仿液中提取出来,用薄层色谱法及层析柱法将大黄素甲醚进行分离纯化,经用丙酮反复多次重结晶可得纯度较高的大黄素甲醚.结果 本方法提纯得到的大黄素甲醚的纯度较高.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成本低,有推广价值.

    作者:文映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引产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引产的预后.方法 对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引产37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无剖宫产史的中期妊娠合并前置引产者84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研究组中央型前置胎盘状态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非中央型前置胎盘状态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子宫切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引产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比例为45.9%高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史是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有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时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明显增高.

    作者:李嘉;潘海英;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