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名超;徐进;张莉;武芝梅
超声作为胆囊结石的首选辅助检查手段有巨大的优势,但在某些病例检查中仍有漏误诊现象,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并改善超声检查手法有利于避免漏误诊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侍艳;牛海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患儿,男,2岁,因口中含一伍角硬币玩耍时忽然摔倒,造成吞咽困难,无法进食而急诊就医.查体:患儿意识清楚,心率、呼吸正常.经X线检查:食管上段圆形金属异物.诊断为:食管异物.因患儿哭闹,纤维内镜置入有窒息及食管损伤等危险.故在全麻下行纤维内镜异物钳取术.
作者:张伟;王鑫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14d)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作者:王霞;张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近几年医患之间不断发生纠纷和冲突,究其根本原因,可以确认未对各自权利的维护.这些纠纷导致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仔细观察这些纠纷和冲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因为发生医疗过失或事故,只是因为双方沟通不满意而产生,因此,作为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直接面对患者开展工作的护士,其沟通技巧的水平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影响重大.
作者:高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七氟醚在小儿支气管异物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诱导期患儿表现,记录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监测并记录诱导前、置入支气管镜后5min的心率、SPO2和呼吸频率.结果 观察组躯体运动、屏气呛咳、喉痉挛、分泌物增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5min时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高于诱导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在小儿支气管异物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陈日亮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对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实施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后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呼吸、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护理前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均未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护理方案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明显,可以使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得到显著的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作者:卞跃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保证儿童合理用药.方法 调取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上报的ADR报告145例,分别从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5例ADR中以≤6岁患儿为主,占79.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4.5%;ADR共涉及8大类药物,其中以抗生素为主,占61.4%;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为常见,占61.9%.结论 儿童ADR的发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加强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周沛珮;王从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应充分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合理用药、合理饮食与运动、健康宣教、加强护理,可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现将其原因及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3.3%和90.0%均高于对照组的23.3%和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徐平;周玉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及菌体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9月从临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174株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ICU、呼吸科、泌尿科、神经内科和腹部外科.标本来源主要是痰、尿、引流液等.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高,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很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创面感染,是一类耐药性较高的细菌,治疗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郑晓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其应用于临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感染、抗风湿的治疗.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中环加氧酶1(COX-1),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本文就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的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席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培菲康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呕吐、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喂养奶量达10ml/kg每2小时1次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培菲康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惠琴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区机关干部健康状况,提出建议.方法 2009年对全区机关干部(处级以上)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结果由临床医师进行总结与汇总.结果 736名机关干部中,体检全部正常237名,异常499名,其中以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发病率高.结论 应合理膳食,按时体检,积极防治疾病.
作者:孙素红;侯素珍;姜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我院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2例患者进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2例,男18例,女34例,年龄50~70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股骨颈骨折(新鲜骨折)40例,陈旧性骨折12例.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经过有针对性锻炼后情况良好,住院时间16~71d.
作者:余启碧;余莉;廖莲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病起病急、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科自2008年6月-2011年3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9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或微创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俊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输卵管妊娠是常见的异位妊娠,约占异位妊娠的95%,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阴道彩色超声对诊断输卵管妊娠有明显优势,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及拟诊输卵管妊娠患者120例,探讨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秀云;李玉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将64例老年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步长稳心颗粒1包(9g),每天3次;胺碘酮200mg,每天3次,7d后减为200mg,每天2次,维持量为0.1~0.2mg/d;对照组仅口服胺碘酮,用法同治疗组.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君;王雅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患者,女,33岁,2010年7月8日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多灶),乳头及皮肤未见特殊,腋窝淋巴结转移性癌(5/19).免疫组化结果:雌激素(ER,-),孕激素(PR,-),P53蛋白(-),CerbB-2基因(+++),Ki-67基因(+:约50%~60%),雌激素调节蛋白(PS2,-).
作者:李雷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检测子宫胎盘床动脉血流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疾病的发生.方法 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113例孕20~21周的孕妇的子宫胎盘床动脉血流,测定RI(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S/D(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并随访至妊娠终止,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发生妊高征和未发生妊高征两组,对比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其与妊高征的相关性.结果 113例孕妇中10例发生妊高征,RI、PI及S/D的预测界值分别为:RI值0.55,PI值0.62,S/D值2.40,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血流RI、PI、S/D值对妊高征的发生发展有预测作用.
作者:罗翠娟;罗文珍;胡春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院用药、品种、数量、剂量、用法等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国际、国内现状表明,保证用药安全是一个被国际上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现将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如何合理安全用药进行分析.
作者:郭彦菊;王俊霞;安淑银;陈晓丽 刊期: 201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