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成毅;廖崎;沈郭成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超声骨密度值逐渐降低,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同时骨质疏松症也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该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且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骨质疏松易导致骨折,而在骨折发生前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1].随着我国人口高龄人群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上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因此定期做好骨密度检测,及早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戴莉华;毕天虹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给予依那普利5mg/次,每天2次,血压平稳后可增至10mg/次,每天2次;同时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B组仅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8周后观察2组疗效及降压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B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雪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 将90例足月无妊娠合并症自然临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比较2组宫颈口扩张情况、产程时间、24h内出血量、分娩方式及胎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1例(2.2%),阴道助产2例(4.4%);对照组剖宫产7例(15.6%),阴道助产6例(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窒息1例(2.2%),无重度窒息;对照组胎儿轻度窒息4例(8.9%),重度窒息2例(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二、三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静脉滴注缩宫素,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英;毕仁捷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比较2种输液方法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清洁灌肠患者根椐采用灌肠管的不同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对照组采用普通肛管灌肠.比较2组灌肠后的有效率和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和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舒适度更佳.
作者:刘莉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微粉,密封在铝箔条内.其组分为沙美特罗(支气管扩张剂)和丙酸氟替卡松(皮质激素),用于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常规治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欲使药物达到佳疗效,患者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为此,笔者调查我科2010年1~5月住院患者使用舒利迭的情况,了解影响舒利迭正确使用的相关因素及错误形式.
作者:陈隆玖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综合征,又称为非器质性消化不良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胀痛不适、早饱、泛酸、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的病因与多因素有关,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认可;此外,精神因素(焦虑与抑郁)和应激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同样有密切关系.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作者:覃泽珍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 对2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6.25mg,每天1次,连服6个月经周期.观察经期痛经程度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中不良反应均不明显,未出现恶心、呕吐或潮热、烦躁等雌激素缺乏症状,未见用药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结论 黄体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鲍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前牙外伤是口腔科门诊、急诊常见多发病.常规治疗方法采用金属丝牙弓夹板固定、树脂粘结固定及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前牙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选用2种脱位牙(即外伤性离体牙、植入性脱位牙)行再植术,治疗结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真伟;李莉萍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指包括青春期前后的少年时期起病的SLE,1892年由Stowers首先描述[1].儿童期发病的SLE临床症状较成人严重,病情发展快,预后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而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现对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25例SL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玲;张伟霞;刘玉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状况.方法 统计2010年医院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状况.结果 2010年该院产科共活产新生儿1012例,卡介苗接种869例,接种率为85.87%.143例未接种卡介苗,其原因依次为新生儿低体质量儿(62.94%)、新生儿窒息(22.38%)、吸入性肺炎(10.49%)、其他(4.20%).结论 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转科患儿,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前及时补种是提高卡介苗接种率的简易方法.
作者:李庆梅;朱丽霖;沈红;黄秀群;杜薇;梁婷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给予稳心颗粒及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7例仅给予胺碘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胺腆酮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胺碘酮总用量为(470±40)mg少于对照组的(980±12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元勋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纠正老年人不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方法 抽查老年人门诊处方5879张,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106张,不合理用药原因依次为:未关注老年人特点(38.7%),药物相互作用(24.5%),联合用药不合理(17.0%),未注意不良反应(14.2%),用药与诊断不符(5.7%).结论 加强老年人临床药学的培训学习,提高医师、药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何子祥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对心理和躯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24例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等措施.观察2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后血压、脉搏变化程度和恶心、呕吐情况及患者接受能力.结果 试验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恶心呕吐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接受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减少恶心呕吐等不适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春英;王春青;马立新;邵雪斋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陈旧性三踝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一般由一期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养皮所致,受伤时间一般超过4周.此种骨折手术距受伤时间较长,骨折线已模糊不清,手术难度较大.2004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振明;温生文;马宇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辅治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疗程12周.12周后观察2组颈动脉斑块的变化、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厚度(Tmax)、横切面大面积(Smax)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MT、Tmax、Smax及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治疗组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至2倍以内1例,停用瑞舒伐他汀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徐园园;马亮;魏迎风;翟林云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黄少南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每天3次;倍他司汀8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30例仅口服倍他司汀8mg,每天3次.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云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妊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9例PIH患者(PIH组,另分为妊娠高血压亚组16例、子痫前期亚组17例和子痫亚组6例)与同期18例妊娠健康妇女(正常对照组)的hs-CRP水平比较,来判断其变化的意义.结果 PIH组hs-CRP血清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妊娠高血压亚组、子痫前期亚组、子痫亚组hs-CRP血清水平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结论 PIH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健康孕妇,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hs-CRP水平亦呈逐渐升高趋势.检测血清hs-CRP水平变化对PIH患者病情的评定起指导作用.
作者:鲍永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了解头孢吡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56例头孢吡肟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例不良反应中,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男性,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头孢吡肟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其次为皮肤系统损害及消化系统.多数药物不良反应在第1次用药时即可出现.结论 老年患者应慎用头孢吡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作者:杨英;冯兰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受试者128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3例(A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者45例(B组),健康体检者50例(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的hsCRP水平.结果 A、B组颈动脉IMT较C组均明显增厚(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斑块发生率为61.9%明显高于B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血清hsCRP均高于C组(P<0.05);A组不同狭窄率者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B组相应狭窄者(P<0.05);且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sCRP越高(P<0.05).结论 软斑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hsCRP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重要促进因素;hsCRP不仅是反映炎症的指标,同时还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
作者:王红;邓远琼;李宏翔 刊期: 2011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