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尹春英;王春青;马立新;邵雪斋

关键词:老年人, 胃镜检查, 躯体应激, 心理应激,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对心理和躯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24例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等措施.观察2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后血压、脉搏变化程度和恶心、呕吐情况及患者接受能力.结果 试验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恶心呕吐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接受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减少恶心呕吐等不适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米力农首剂负荷量50μg/kg缓慢静脉注射10min,再以0.5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滴注4h,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以多巴酚丁胺20~4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以2.5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滴注,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H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HR、PaO2及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米力农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勤甫;金培印;张福全;张海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2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 对2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6.25mg,每天1次,连服6个月经周期.观察经期痛经程度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中不良反应均不明显,未出现恶心、呕吐或潮热、烦躁等雌激素缺乏症状,未见用药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结论 黄体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鲍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甲状腺癌再手术32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头颈部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5.1%[1].甲状腺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不足,医院条件限制,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的局限性及首次手术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患者不得不经受再次手术.笔者回顾近年收治的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杨仁荣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分析

    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护理中常遇到的问题.苏醒期的患者有的可在短时间唤醒,有的则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情况,是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适当行为.躁动的患者往往出现肢体无意识的动作,情绪上极为狂躁,表现为兴奋、烦躁、挣扎、企图拔除气体导管、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1].术后躁动严重时,会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加强苏醒期护理,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引发患者躁动的不同原因,总结相应护理方法,减少躁动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张丽萍;李梓宁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给予铝碳酸镁20mg口服,每天3次;B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1次;C组给予铝碳酸镁20mg口服,每天3次,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1次.2个月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A、B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3.3%和96.7%,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2个月后无效患者经治疗1年后均痊愈或有效.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铝碳酸镁或奥美拉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在小儿隐睾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小儿隐睾固定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组(R组)和氯胺酮组(L组),各20例.L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氯胺酮2mg/kg静脉注射后手术;R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后用微量输液泵泵入瑞芬太尼6μg·kg-1·h-1,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后手术,术中依需要静脉注射氯胺酮加深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呼吸与循环的变化、氯胺酮的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 2组均获良好麻醉效果;R组血压和心率稳定,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P<0.05),R组麻醉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L组(P<0.01).R组较L组易引起呼吸抑制.R组氯胺酮的用量为(54.0±13.8)mg少于L组的(82.0±17.6)mg(P<0.01),R组停药至苏醒时间为(10.3±3.4)min短于L组的(23.1±9.6)min(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全麻疗效确切,苏醒快而完全,可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

    作者:文公堂;刘刚;周菊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外伤性特急性颅内血肿7例抢救体会

    外伤性特急性颅内血肿是指伤后3h内出现颅内血肿,并有脑受压或脑疝症状,甚至迅速陷入濒死状态的颅内血肿[1].从部位上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其特点是病情进展快.凶险,常迅速形成脑疝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手术清除血肿是能否成功救治该类患者的关键.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外伤性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7例,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姜学高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胃腺鳞癌1例

    患者,男,65岁.因突发性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3h急诊入院.查体: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减弱,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壁肌紧张,腹膜刺激征阳性,右上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脾区及肾区叩击痛阴性,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未闻及.辅助检查:腹部B型超声示腹腔积液(下腹部约29mm),肠腔增宽(宽约29mm).腹腔穿刺抽出1ml淡黄色液体.行剖腹探查术,于胃窦前壁偏小弯侧近幽门处见一约1.0cm的穿孔,穿孔周围隆起,可触及不规则肿块,根据探查所见,考虑胃癌伴穿孔,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作者:章栽良;黄爱琴;张永玺;刘友富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宫腔镜联合口服避孕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优思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采用宫腔镜联合优思明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应用宫腔镜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宫腔镜平均手术时间为(15.0±8.2)min,平均出血量为(5.0±2.0)ml,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及子宫粘连等并发症.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妊娠率为53.8%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优思明治疗可显著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术后妊娠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2组疗效、住院时间、尿β-hCG转阴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75.5%,住院时间、尿β-hCG转阴时间、阴道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淑芬;王珊;黄清蓉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高脂血症患者每晚餐前口服洛伐他汀40mg,持续8周.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服药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不良反应.结果 48例患者中显效26例(54.2%),有效18例(37.5%),无效4例(8.3%).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学慧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手术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且行电切术治疗患者32例,比较术前及术后8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量(Qmax)及残余尿量(PRV),并术后随访观察膀胱癌的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8个月随访,IPSS、QOL及PRV均低于术前,Qmax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行电切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会导致肿瘤细胞种植,可减轻前列腺症状、增大尿流率、减少残尿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盛建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综合征,又称为非器质性消化不良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胀痛不适、早饱、泛酸、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的病因与多因素有关,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认可;此外,精神因素(焦虑与抑郁)和应激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同样有密切关系.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作者:覃泽珍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陈旧性三踝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一般由一期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养皮所致,受伤时间一般超过4周.此种骨折手术距受伤时间较长,骨折线已模糊不清,手术难度较大.2004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振明;温生文;马宇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与保健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病死率占居民死因首位.近半个世纪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对肿瘤生物学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左右,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这由于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缺乏足以引人警惕的症状,且不少肿瘤在早期阶段就已发生目前检查手段尚难发现的亚临床微小转移,面对这些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几种有效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作者:王雅丽;李雅玲;王文霞;李富华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预防接种门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随着医学发展,医院感染成为医疗活动中日益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在多家医院出现的医院感染事件说明任何医疗部门都应重视医院感染的管理.基层医院由于医院感染意识淡薄,设施不健全,预防接种门诊又被认为是医院感染风险低的部门,更易忽视.实际上不尽然,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我所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相关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敬多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近年来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宫颈组织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发展的重要阶段,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CIN非常必要.CIN是由Richart 1997年首先提出,指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目前认为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连续的瘤变过程.显微镜下根据不典型增生细胞在鳞状上皮内所占的范围可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3级,CINⅠ级相当子宫颈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Ⅱ级相当子宫颈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级相当子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和(或)子宫颈原位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即其开始是CIN,并有CINⅠ,Ⅱ,Ⅲ渐进性,甚至自然消退或可逆,要经历几年或10余年,此过程中病变处于动态变化中,即消退(逆转)、持续(稳定)和发展(恶化).

    作者:秦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治探讨

    目的 了解头孢吡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56例头孢吡肟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例不良反应中,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男性,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头孢吡肟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其次为皮肤系统损害及消化系统.多数药物不良反应在第1次用药时即可出现.结论 老年患者应慎用头孢吡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作者:杨英;冯兰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主动脉夹层误诊6例分析

    我院2007-2010年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32例,以胸痛为首发表现就诊96例,以上腹痛为首发表现就诊30例,以晕厥为首发表现就诊2例,以四肢疼痛为首发表现就诊4例.其中因胸痛合并心电图改变,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证1例;因上腹痛误诊为胃溃疡1例,急性胆囊炎2例;因晕厥误诊为脑血管病1例;因四肢疼痛合并心房颤动,误诊为外周动脉栓塞1例.误诊率近5%.所有患者除1例诊断为马凡综合征外均有高血压病史.

    作者:王江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改进型护理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进型护理干预对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内镜室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和改进型护理干预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的焦虑程度、检查中的反应及效果、检查后的反应.结果 改进型护理干预组VAS评分为(3.66±2.26)分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6.06±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咽部通过情况及胃镜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呕吐次数少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胃镜检查时间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组,胃腔展开程度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胃镜检查后咽痛反应发生率、唾液带血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复查意愿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电子胃镜检查中实施改进型护理干预,体现了护理的人文关怀,增加了患者对胃镜检查的接受度,提高了检查质量.

    作者:徐媛;易梅;马超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