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

陈瑒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社区
摘要:患者,女,70岁.因反复跌倒1年余,加重1周,于2010年7月14日来我社区中心就诊.询问病史,患者1年来多次于行走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跌倒,发作逐渐频繁,休息后可好转.发作时无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眩晕、耳鸣等.家属诉其反应较前迟钝、语言缓慢且少.半年前曾于外院行头颅CT、MRA(MRI)检查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不除外老年性痴呆.因此每次跌倒后就诊均考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给予改善脑供血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便秘等病史.查体:体温36.0℃,脉搏52次/min,血压64/140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语言缓慢,动作迟缓,颈软无抵抗,心肺腹部无异常.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通心络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每天3次;倍他司汀8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30例仅口服倍他司汀8mg,每天3次.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云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25例临床分析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指包括青春期前后的少年时期起病的SLE,1892年由Stowers首先描述[1].儿童期发病的SLE临床症状较成人严重,病情发展快,预后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而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现对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25例SL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玲;张伟霞;刘玉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给予稳心颗粒及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7例仅给予胺碘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胺腆酮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胺碘酮总用量为(470±40)mg少于对照组的(980±12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元勋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综合征,又称为非器质性消化不良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胀痛不适、早饱、泛酸、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的病因与多因素有关,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认可;此外,精神因素(焦虑与抑郁)和应激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同样有密切关系.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作者:覃泽珍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超声引导小切口冲吸疗法在体表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外伤所致的体表皮下血肿,在外科的日常工作中常会遇到.无论是外用药物促使其吸收,还是加之理疗等方法,对于大血肿均难以彻底奏效,长时间存在还有造成局部皮肤缺血和血肿继发感染的可能.长期以来我院针对此类患者采取手术切开血肿腔、清除淤血块冲洗后缝合关闭伤口的方法.该法手术创伤大,患者冒着伤口再次出血和感染等风险,尤其是对于皮肤条件欠佳或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注意.因此我院对于体表大血肿、局部皮肤条件欠佳、中心液化、有合并症、有明确的外伤后血肿病史、经超声显示中低回声、排除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在局部麻醉下超声引导小切口冲吸疗法.此术式创伤小、恢复快、方法简便、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冰;薛宁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伊布利特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伊布利特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围转复期的护理经验,以便更安全的应用伊布利特.方法 将90例心房颤动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伊布利特组54例给予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心律转复;普罗帕酮组36例给予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进行心律转复,严密观察转复过程中的心电图、血压情况,比较2组药物对不同病程心房颤动患者转复成功率的影响,并观察转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伊布利特组对不同病程组患者转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对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伊布利特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之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严密观察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洪寅;李更新;宫进亮;冯立军;王新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1-12月门诊处方9976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处方用药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2551张(25.57%),主要表现为:联用或配伍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等.结论 院不合理用药比例明显偏高,应提高医师和药师的业务素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杜莉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院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严重者由于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肌麻痹,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是目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因此及时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改善缺氧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米力农首剂负荷量50μg/kg缓慢静脉注射10min,再以0.5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滴注4h,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以多巴酚丁胺20~4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以2.5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滴注,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H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HR、PaO2及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米力农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勤甫;金培印;张福全;张海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手术学科分工的日益精细,各种疑难、高危、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宝成;李士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康复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在妇科种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妇科肿瘤住院放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卫生宣教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比较2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出院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肿瘤放疗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璐;康琳;朱红卫;江锦平;刘志敏;赵静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急性肺栓塞(PTE)发病率日益增高.PTE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漏诊、延诊及误诊率极高.若未及时诊治,病死率较高,所以PTE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23例急性PT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玲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一种较理想的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模式.方法 对19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对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血压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健康教育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196例患者血压情况较教育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 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使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高血压患者实施预防策略,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红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4%,其中优14例占53.8%,良7例占26.9%,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体间均发生融合.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较高的融合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文;范勇;刘刚;李仁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近年来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宫颈组织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发展的重要阶段,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CIN非常必要.CIN是由Richart 1997年首先提出,指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目前认为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连续的瘤变过程.显微镜下根据不典型增生细胞在鳞状上皮内所占的范围可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3级,CINⅠ级相当子宫颈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Ⅱ级相当子宫颈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级相当子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和(或)子宫颈原位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即其开始是CIN,并有CINⅠ,Ⅱ,Ⅲ渐进性,甚至自然消退或可逆,要经历几年或10余年,此过程中病变处于动态变化中,即消退(逆转)、持续(稳定)和发展(恶化).

    作者:秦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陈旧性三踝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一般由一期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养皮所致,受伤时间一般超过4周.此种骨折手术距受伤时间较长,骨折线已模糊不清,手术难度较大.2004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振明;温生文;马宇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涕、嗅觉功能减退等症状.近年来患病人数有增多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随着我院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对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本文就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0月治疗的5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文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氯丙嗪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呃逆85例临床分析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膈肌受刺激所致,也可由其他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食管、纵隔、肺疾病等引起,甚至可由神经精神压力引起[1].目前,国外医学认为:呃逆一次发作持续达48h者是急性呃逆,>48h者被称为持续性呃逆,呃逆持续时间>2个月者被认为是难治性呃逆;而国内大多认为:呃逆症状持续>48h者,即为难治性呃逆.我科2009年7月-2011年4月采用氯丙嗪联合山莨菪碱治疗不同原因所致呃逆8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江慧;胡元汉;陈嘉莹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2组疗效、住院时间、尿β-hCG转阴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75.5%,住院时间、尿β-hCG转阴时间、阴道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淑芬;王珊;黄清蓉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脑性瘫痪伴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1].除运动障碍外,脑瘫还可合并感觉、知觉、行为及情感异常或智力落后等.由于脑瘫患儿存在脑损伤或脑发育不良,易引发惊厥发作,而惊厥是小儿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的紧急症状.脑瘫患儿,尤其是痉挛型脑瘫患儿,四肢肌张力高,对外界反应差,当惊厥发作时,如不仔细观察,不易被发现,所以临床上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乔艳 刊期: 2011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