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玲
目的 探讨缩宫素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 将90例足月无妊娠合并症自然临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比较2组宫颈口扩张情况、产程时间、24h内出血量、分娩方式及胎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1例(2.2%),阴道助产2例(4.4%);对照组剖宫产7例(15.6%),阴道助产6例(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窒息1例(2.2%),无重度窒息;对照组胎儿轻度窒息4例(8.9%),重度窒息2例(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二、三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静脉滴注缩宫素,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英;毕仁捷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陈旧性三踝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一般由一期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养皮所致,受伤时间一般超过4周.此种骨折手术距受伤时间较长,骨折线已模糊不清,手术难度较大.2004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振明;温生文;马宇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家兔环孢素A(CsA)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法)测定6只家兔合用氯沙坦前后CsA的血药浓度,并对2组(单用CsA组和合用氯沙坦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合用氯沙坦组的CsA峰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0→24)均显著升高(P<0.01),血浆清除率(CL)及表观分布容积(V)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余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合用氯沙坦可升高CsA的血药浓度,临床上其与CsA合用需监测CsA的血药浓度,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作者:钱小蔷;褚健耘;刘心慧;尚如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1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环境或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胰岛β细胞损伤和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终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儿童糖尿病已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5%~18%,如未及时给予正规治疗,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致白内障、失明、酮症酸中毒等[1].及早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加强护理,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布洛芬胶囊0.3g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针剂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5~7d为1个疗程,均同时行患肢功能锻炼.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计良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院前急救中常见危重病症之一,其发病率、院前急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也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此病症患者易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和猝死等情况,尤其是如该病突然在院外发生,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死亡的患者中50%发生在发病后1h内,此时如早期使用电除颤尤其是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则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宇琼;欧荔青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15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2组均给予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7.9%(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给予依那普利5mg/次,每天2次,血压平稳后可增至10mg/次,每天2次;同时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B组仅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8周后观察2组疗效及降压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B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雪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胎儿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28d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病死率也高,所以做好新生儿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王文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蝮蛇木瓜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RA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给予蝮蛇木瓜胶囊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蝮蛇木瓜胶囊治疗RA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侯鲁斌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静脉留置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等优点[1].危重患者常需同时输入多种药物,且患者需要床旁监护仪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传统的输液针,难以满足需要,故多选择静脉留置针.但由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易发生静脉炎、管道堵塞等并发症以及脱管、自行拔管、致出血等意外,护理投诉时有发生.为保证护理安全,我科于2009年1月开始对静脉留置针实施安全管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小儿隐睾固定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组(R组)和氯胺酮组(L组),各20例.L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氯胺酮2mg/kg静脉注射后手术;R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后用微量输液泵泵入瑞芬太尼6μg·kg-1·h-1,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后手术,术中依需要静脉注射氯胺酮加深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呼吸与循环的变化、氯胺酮的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 2组均获良好麻醉效果;R组血压和心率稳定,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P<0.05),R组麻醉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L组(P<0.01).R组较L组易引起呼吸抑制.R组氯胺酮的用量为(54.0±13.8)mg少于L组的(82.0±17.6)mg(P<0.01),R组停药至苏醒时间为(10.3±3.4)min短于L组的(23.1±9.6)min(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全麻疗效确切,苏醒快而完全,可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
作者:文公堂;刘刚;周菊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对5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行急诊手术10例,经非手术治疗24~48h症状加重而手术15例,非手术治疗28例.其中痊愈47例,好转6例.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周联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4%,其中优14例占53.8%,良7例占26.9%,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体间均发生融合.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较高的融合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文;范勇;刘刚;李仁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了解教师血脂水平,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对该县2310名教师的血脂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男性血脂异常率高于女性;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年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TG在50岁以上的女性明显高于同龄男性.结论 应对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干预预防和控制高血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芝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经内镜确断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静脉输液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40m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首剂予250μ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继而以25μg/h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再出血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树旗;冷明芳;周国华;周红宇;孟红叶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在妇科种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妇科肿瘤住院放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卫生宣教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比较2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出院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肿瘤放疗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璐;康琳;朱红卫;江锦平;刘志敏;赵静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与尿蛋白试带条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组病史越长,尿MA阳性率越高(P<0.05或P<0.01).尿液分析定性试带条无法准确、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可采用透射比浊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
作者:彭大钢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外伤性特急性颅内血肿是指伤后3h内出现颅内血肿,并有脑受压或脑疝症状,甚至迅速陷入濒死状态的颅内血肿[1].从部位上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其特点是病情进展快.凶险,常迅速形成脑疝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手术清除血肿是能否成功救治该类患者的关键.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外伤性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7例,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姜学高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近年来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宫颈组织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发展的重要阶段,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CIN非常必要.CIN是由Richart 1997年首先提出,指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目前认为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连续的瘤变过程.显微镜下根据不典型增生细胞在鳞状上皮内所占的范围可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3级,CINⅠ级相当子宫颈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Ⅱ级相当子宫颈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级相当子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和(或)子宫颈原位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即其开始是CIN,并有CINⅠ,Ⅱ,Ⅲ渐进性,甚至自然消退或可逆,要经历几年或10余年,此过程中病变处于动态变化中,即消退(逆转)、持续(稳定)和发展(恶化).
作者:秦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