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明攀;龙邦宏
目的 通过比较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临床效果,选出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244例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分为地平组122例和噻嗪组120例.噻嗪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和氢氯噻嗪12.5~25mg/d,地平组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氨氯地平2.5~10mg/d.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2年后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T),以及不良发应和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年后IVST、LVDD及LVPT水平均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胃肠道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LVH效果相当,但联合氨氯地平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更少,预后更好,患者获益更多.
作者:梁伟健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布洛芬胶囊0.3g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针剂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5~7d为1个疗程,均同时行患肢功能锻炼.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计良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药学监护(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PC转化.本文主要介绍PC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了解21世纪药师的发展方向,叙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碍.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1)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2)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3)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PC时期.
作者:何生;郭亿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静脉留置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等优点[1].危重患者常需同时输入多种药物,且患者需要床旁监护仪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传统的输液针,难以满足需要,故多选择静脉留置针.但由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易发生静脉炎、管道堵塞等并发症以及脱管、自行拔管、致出血等意外,护理投诉时有发生.为保证护理安全,我科于2009年1月开始对静脉留置针实施安全管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随着医学发展,医院感染成为医疗活动中日益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在多家医院出现的医院感染事件说明任何医疗部门都应重视医院感染的管理.基层医院由于医院感染意识淡薄,设施不健全,预防接种门诊又被认为是医院感染风险低的部门,更易忽视.实际上不尽然,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我所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相关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敬多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希彦;夏峻巍;卢家泉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了解门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1-12月门诊处方9976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处方用药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2551张(25.57%),主要表现为:联用或配伍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等.结论 院不合理用药比例明显偏高,应提高医师和药师的业务素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杜莉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改进型护理干预对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内镜室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和改进型护理干预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的焦虑程度、检查中的反应及效果、检查后的反应.结果 改进型护理干预组VAS评分为(3.66±2.26)分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6.06±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咽部通过情况及胃镜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呕吐次数少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胃镜检查时间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组,胃腔展开程度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胃镜检查后咽痛反应发生率、唾液带血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复查意愿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电子胃镜检查中实施改进型护理干预,体现了护理的人文关怀,增加了患者对胃镜检查的接受度,提高了检查质量.
作者:徐媛;易梅;马超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更昔洛韦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C18色谱柱(250.0mm×4.6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95,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结果 药物峰和各血液杂质峰均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范围为0.05~10μg/ml.回归方程为:C=-0.0959+1.57×10-5 A(r=0.9992).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更昔洛韦的含量测定.
作者:谢彦丽;闫浩胜;刘建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被开水、热水袋或粥等烫伤的病例,造成局部皮肤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剧痛,虽然可使用烫伤药物治疗,但却不能及时有效地解除损伤和痛苦,因此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十分关键[1].笔者近年对27例浅Ⅱ度烫伤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天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外伤性特急性颅内血肿是指伤后3h内出现颅内血肿,并有脑受压或脑疝症状,甚至迅速陷入濒死状态的颅内血肿[1].从部位上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其特点是病情进展快.凶险,常迅速形成脑疝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手术清除血肿是能否成功救治该类患者的关键.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外伤性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7例,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姜学高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鼻出血系耳鼻喉科常见急诊,处理恰当能迅速有效止血,处理不当则可能因反复填塞致频繁出血,给患者造成更多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我科采用中药十灰散加减结合微波及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20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每天2次;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予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口服,每天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旭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护理中常遇到的问题.苏醒期的患者有的可在短时间唤醒,有的则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情况,是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适当行为.躁动的患者往往出现肢体无意识的动作,情绪上极为狂躁,表现为兴奋、烦躁、挣扎、企图拔除气体导管、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1].术后躁动严重时,会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加强苏醒期护理,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引发患者躁动的不同原因,总结相应护理方法,减少躁动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张丽萍;李梓宁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比较完整的药品质量观念,掌握常用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学生要具备上述能力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灵活的分析实验数据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2].我校自2003年成立药学系不断的从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本文将我系在药物分析课课方面的改革实践活动报道如下.
作者:严春临;张季;张丹参;张万明;薛贵平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病死率占居民死因首位.近半个世纪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对肿瘤生物学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左右,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这由于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缺乏足以引人警惕的症状,且不少肿瘤在早期阶段就已发生目前检查手段尚难发现的亚临床微小转移,面对这些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几种有效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作者:王雅丽;李雅玲;王文霞;李富华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与小牛胸腺DNA结合作用的盐效应及热力学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法、热力学理论研究阿德福韦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 证实了阿德福韦是通过嵌插作用模式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结论 阿德福韦与DNA之间存在嵌插作用模式,其相互作用力为静电作用.
作者:孟彦波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自青霉素发现以来,抗菌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使很多患者重获生命.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新品种不断涌现及受经济利益的影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越来越突出,导致了耐药菌的产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还可使药物不良反应突出甚至发生药源性疾病等严重问题[1].因此,临床中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或减缓耐药性发生,是每位临床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闫亚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干法制粒是继第2代制粒方法沸腾制粒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制粒方法[1,2],其优点是环保式的制粒工艺,无需黏合剂、无污染.干法制粒工艺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和化工等行业.同沸腾制粒工艺相比,干法制粒工艺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肤正败毒胶囊成分复杂、喷雾粉黏性大,在沸腾制粒过程中,喷雾温度不易控制,极易塌锅,水分不易控制,且极易吸潮,生产困难,难以保证质量等.干法制粒比沸腾制粒少了干燥和整粒的步骤,可省去一步制粒机、提升整粒一体机等设备,工序少、污染少、成品率高,省去了加热烘干,降低了能耗.且保证了热不稳定品种的稳定性.
作者:白亚灵;柴振平;马国静;苏聪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特别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等,这些主要病原菌已经发展成为多重耐药菌株,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诸多困难[1~3].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封志岚;卢叶青 刊期: 2011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