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严春临;张季;张丹参;张万明;薛贵平

关键词: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药学
摘要: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比较完整的药品质量观念,掌握常用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学生要具备上述能力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灵活的分析实验数据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2].我校自2003年成立药学系不断的从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本文将我系在药物分析课课方面的改革实践活动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1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1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环境或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胰岛β细胞损伤和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终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儿童糖尿病已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5%~18%,如未及时给予正规治疗,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致白内障、失明、酮症酸中毒等[1].及早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加强护理,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急诊创伤外科在新建三级综合医院中的作用探讨

    随着工农业机械化生产、城市道路交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意外伤害日益成为急诊外科工作常见的致伤因素.创伤所引起的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给社会、家庭带来诸多的后遗症等突出问题,已逐渐成为各级综合性医院急诊外科工作的重点、难点,因此对各级综合性医院尤其是新建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外科的工作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翟志海;武彦霞;高月彩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氯沙坦对家兔环孢素A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家兔环孢素A(CsA)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法)测定6只家兔合用氯沙坦前后CsA的血药浓度,并对2组(单用CsA组和合用氯沙坦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合用氯沙坦组的CsA峰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0→24)均显著升高(P<0.01),血浆清除率(CL)及表观分布容积(V)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余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合用氯沙坦可升高CsA的血药浓度,临床上其与CsA合用需监测CsA的血药浓度,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作者:钱小蔷;褚健耘;刘心慧;尚如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超声引导小切口冲吸疗法在体表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外伤所致的体表皮下血肿,在外科的日常工作中常会遇到.无论是外用药物促使其吸收,还是加之理疗等方法,对于大血肿均难以彻底奏效,长时间存在还有造成局部皮肤缺血和血肿继发感染的可能.长期以来我院针对此类患者采取手术切开血肿腔、清除淤血块冲洗后缝合关闭伤口的方法.该法手术创伤大,患者冒着伤口再次出血和感染等风险,尤其是对于皮肤条件欠佳或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注意.因此我院对于体表大血肿、局部皮肤条件欠佳、中心液化、有合并症、有明确的外伤后血肿病史、经超声显示中低回声、排除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在局部麻醉下超声引导小切口冲吸疗法.此术式创伤小、恢复快、方法简便、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冰;薛宁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手术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且行电切术治疗患者32例,比较术前及术后8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量(Qmax)及残余尿量(PRV),并术后随访观察膀胱癌的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8个月随访,IPSS、QOL及PRV均低于术前,Qmax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行电切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会导致肿瘤细胞种植,可减轻前列腺症状、增大尿流率、减少残尿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盛建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健脾益气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分析

    目的 建立健脾益气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细菌计数法为培养基稀释法;霉菌、酵母菌计数法为培养稀释法.结果 在3次独立的平行实验中,5株实验菌回收率>70%.结论 本法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检查.

    作者:李笑芬;黄少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受试者128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3例(A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者45例(B组),健康体检者50例(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的hsCRP水平.结果 A、B组颈动脉IMT较C组均明显增厚(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斑块发生率为61.9%明显高于B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血清hsCRP均高于C组(P<0.05);A组不同狭窄率者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B组相应狭窄者(P<0.05);且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sCRP越高(P<0.05).结论 软斑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hsCRP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重要促进因素;hsCRP不仅是反映炎症的指标,同时还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

    作者:王红;邓远琼;李宏翔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与N2O吸入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LC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吸组和全静脉组各20例.静吸组采用吸复合麻醉,全静脉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10min、气腹毕、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停止麻醉至拔管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 全静脉组气腹后10min HR、SBP、DBP及术毕HR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或P<0.01).静吸组气腹后10min、气腹结束、术毕后HR均明显低于静吸组(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组拔管时清醒程度及术后随访情况均优于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芬太尼靶控输注与N2O吸入复合麻醉用于LC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特点,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同时有效减少了静脉给药量,降低成本,可供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赵建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Balthazar-CTSI评分对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和Balthazar-CTSI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评估,并分析2种评分方法对AP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 将195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41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54例.通过SIRS评分和Balthazar-CTSI评分评分系统对2组AP患者SIRS发生率、病死率进行分析;同时分析SIRS评分与Balthazar-CTSI评分法对AP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病死率和SIRS发生率均低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Bahhazar-CTSI评分>3分者为2例(1.42%)少于SAP组的15例(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IRS评分将AP患者分为5个等级,各等级组间Bahhazar-CTSI评分>3分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SIRS评分与Balthazar-CTSI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SIRS评分和Balthazar-CTSI评分均可用于评估AP患者的预后,且SIRS评分与Balthazar-CTSI评分对评估AP预后具有正相关性.

    作者:冯仕彦;胡卫建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新生儿室的护理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要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必须常关注和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在特护婴儿室护理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现报道如下.1 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特护婴儿室的工作紧张而繁重,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高尚的护理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婴儿室面对的是不能主诉的婴儿,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才能为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为此笔者采取了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多种方法,使护士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作者:赵冬秀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4%,其中优14例占53.8%,良7例占26.9%,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体间均发生融合.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较高的融合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文;范勇;刘刚;李仁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6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6例,肝左叶19例,肝尾叶1例,共发现78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4例,多发癌结节12例,结节直径0.5~3.0cm.CT平扫检出率为61.5%,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87.2%、80.8%和74.4%.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有典型特征表现且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占军;李颖勤;秦培鑫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每天2次;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予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口服,每天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旭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长期静脉输液者血管保护方法探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保护静脉是护理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得出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清;范红芬;袁冬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康复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在妇科种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妇科肿瘤住院放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卫生宣教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比较2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出院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肿瘤放疗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璐;康琳;朱红卫;江锦平;刘志敏;赵静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的体会与探索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胚胎学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组织胚胎学教学内容繁杂、抽象,学生学习困难.实验教学是组织胚胎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可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巩固学习效果,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扎实的知识及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去学,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作者:吴琳琳;王越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整形外科治疗额面部白癜风1例

    患者,男,21岁.因额面部白斑2年于2010年9月入院.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额部可见一约2.5cm×1.5cm不规则色素脱失斑,边缘不清,中央呈乳白色,左侧面颊部可见一1.5cm×0.8cm椭圆形色素脱失斑,周边色素加深.身体其他部位未见色素脱失斑.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ANA)阳性,抗ds-DNA抗体阴性,IgM 0.33g/L,IgG 16.3g/L,IgA 3.7g/L,C3 0.7,C4 0.18.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诊断:额面部色素脱失斑(白癜风).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证.患者行手术治疗.

    作者:王伟;翟晓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综合征,又称为非器质性消化不良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胀痛不适、早饱、泛酸、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的病因与多因素有关,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认可;此外,精神因素(焦虑与抑郁)和应激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同样有密切关系.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作者:覃泽珍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1-12月门诊处方9976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处方用药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2551张(25.57%),主要表现为:联用或配伍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等.结论 院不合理用药比例明显偏高,应提高医师和药师的业务素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杜莉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环磷腺苷联合生脉注射液辅治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联合生脉注射液辅治心力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对50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环磷腺苷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的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心脏供血能力明显增强,呼吸状况良好,心跳次数正常,血压平稳.患者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范围内.本组显效38例(76%),有效11例(22%),一般1例(2%).结论 环磷腺苷联合生脉注射液辅治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但平时还要注意心脏的保养和护理,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作者:李彤明 刊期: 2011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