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临床对比观察

梁伟健

关键词:缬沙坦,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血管事件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临床效果,选出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244例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分为地平组122例和噻嗪组120例.噻嗪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和氢氯噻嗪12.5~25mg/d,地平组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氨氯地平2.5~10mg/d.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2年后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T),以及不良发应和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年后IVST、LVDD及LVPT水平均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胃肠道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LVH效果相当,但联合氨氯地平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更少,预后更好,患者获益更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改进型护理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进型护理干预对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内镜室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和改进型护理干预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的焦虑程度、检查中的反应及效果、检查后的反应.结果 改进型护理干预组VAS评分为(3.66±2.26)分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6.06±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咽部通过情况及胃镜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呕吐次数少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胃镜检查时间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组,胃腔展开程度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胃镜检查后咽痛反应发生率、唾液带血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复查意愿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电子胃镜检查中实施改进型护理干预,体现了护理的人文关怀,增加了患者对胃镜检查的接受度,提高了检查质量.

    作者:徐媛;易梅;马超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瑞舒伐他汀辅治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辅治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疗程12周.12周后观察2组颈动脉斑块的变化、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厚度(Tmax)、横切面大面积(Smax)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MT、Tmax、Smax及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治疗组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至2倍以内1例,停用瑞舒伐他汀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徐园园;马亮;魏迎风;翟林云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干法制粒在扶正败毒胶囊制备中的应用

    干法制粒是继第2代制粒方法沸腾制粒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制粒方法[1,2],其优点是环保式的制粒工艺,无需黏合剂、无污染.干法制粒工艺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和化工等行业.同沸腾制粒工艺相比,干法制粒工艺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肤正败毒胶囊成分复杂、喷雾粉黏性大,在沸腾制粒过程中,喷雾温度不易控制,极易塌锅,水分不易控制,且极易吸潮,生产困难,难以保证质量等.干法制粒比沸腾制粒少了干燥和整粒的步骤,可省去一步制粒机、提升整粒一体机等设备,工序少、污染少、成品率高,省去了加热烘干,降低了能耗.且保证了热不稳定品种的稳定性.

    作者:白亚灵;柴振平;马国静;苏聪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根管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根管治疗患者的影响,探讨提高根管治疗患者护理效果的措施.方法 选择根管治疗患者42例,在常规专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措施,观察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措施对根管治疗患者的影响.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中无抗拒或放弃治疗,术后无不良反应.治疗中患者耐受Ⅰ级38例(90.5%),Ⅱ级3例(7.1%),Ⅲ级1例(2.4%);护理满意39例(92.9%),基本满意3例(7.1%),不满意0例.结论 对根管治疗患者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大有必要,值得临床推广施行.

    作者:寇泽友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新生儿护理体会

    胎儿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28d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病死率也高,所以做好新生儿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王文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2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 对2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6.25mg,每天1次,连服6个月经周期.观察经期痛经程度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中不良反应均不明显,未出现恶心、呕吐或潮热、烦躁等雌激素缺乏症状,未见用药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结论 黄体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鲍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预防接种门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随着医学发展,医院感染成为医疗活动中日益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在多家医院出现的医院感染事件说明任何医疗部门都应重视医院感染的管理.基层医院由于医院感染意识淡薄,设施不健全,预防接种门诊又被认为是医院感染风险低的部门,更易忽视.实际上不尽然,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我所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相关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敬多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2组疗效、住院时间、尿β-hCG转阴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75.5%,住院时间、尿β-hCG转阴时间、阴道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淑芬;王珊;黄清蓉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一种较理想的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模式.方法 对19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对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血压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健康教育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196例患者血压情况较教育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 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使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高血压患者实施预防策略,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红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在小儿隐睾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小儿隐睾固定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组(R组)和氯胺酮组(L组),各20例.L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氯胺酮2mg/kg静脉注射后手术;R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后用微量输液泵泵入瑞芬太尼6μg·kg-1·h-1,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后手术,术中依需要静脉注射氯胺酮加深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呼吸与循环的变化、氯胺酮的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 2组均获良好麻醉效果;R组血压和心率稳定,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P<0.05),R组麻醉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L组(P<0.01).R组较L组易引起呼吸抑制.R组氯胺酮的用量为(54.0±13.8)mg少于L组的(82.0±17.6)mg(P<0.01),R组停药至苏醒时间为(10.3±3.4)min短于L组的(23.1±9.6)min(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全麻疗效确切,苏醒快而完全,可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

    作者:文公堂;刘刚;周菊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伊布利特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伊布利特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围转复期的护理经验,以便更安全的应用伊布利特.方法 将90例心房颤动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伊布利特组54例给予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心律转复;普罗帕酮组36例给予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进行心律转复,严密观察转复过程中的心电图、血压情况,比较2组药物对不同病程心房颤动患者转复成功率的影响,并观察转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伊布利特组对不同病程组患者转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对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伊布利特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之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严密观察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洪寅;李更新;宫进亮;冯立军;王新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临床细菌耐药性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探讨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特别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等,这些主要病原菌已经发展成为多重耐药菌株,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诸多困难[1~3].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封志岚;卢叶青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产程中应用缩宫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缩宫素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 将90例足月无妊娠合并症自然临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比较2组宫颈口扩张情况、产程时间、24h内出血量、分娩方式及胎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1例(2.2%),阴道助产2例(4.4%);对照组剖宫产7例(15.6%),阴道助产6例(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窒息1例(2.2%),无重度窒息;对照组胎儿轻度窒息4例(8.9%),重度窒息2例(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二、三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静脉滴注缩宫素,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英;毕仁捷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长期静脉输液者血管保护方法探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保护静脉是护理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得出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清;范红芬;袁冬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左氧氟沙星辅治复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辅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强化期用异烟肼0.4g,每天1次;利福喷丁胶囊0.45g,每周2次;乙胺丁醇0.75g,每天1次;吡嗪酰胺0.5g,每天3次.3个月后停用吡嗪酰胺,其余药物继续服用,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强化期加用左氧氟沙星0.4~0.6g静脉滴注,每天1次;3个月后将左氧氟沙星改为0.4~0.6g顿服,每天1次.治疗后比较2组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结果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1.8%,病灶吸收率为86.4%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辅治复治肺结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井刚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手术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且行电切术治疗患者32例,比较术前及术后8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量(Qmax)及残余尿量(PRV),并术后随访观察膀胱癌的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8个月随访,IPSS、QOL及PRV均低于术前,Qmax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行电切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会导致肿瘤细胞种植,可减轻前列腺症状、增大尿流率、减少残尿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盛建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多措并举抓行风构建和谐见成效

    加强医院行风建设,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从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积极采取教育、制度、监督等行风建设多措并举,内涵质量得到提高,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医患关系更趋和谐.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

    患者,女,70岁.因反复跌倒1年余,加重1周,于2010年7月14日来我社区中心就诊.询问病史,患者1年来多次于行走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跌倒,发作逐渐频繁,休息后可好转.发作时无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眩晕、耳鸣等.家属诉其反应较前迟钝、语言缓慢且少.半年前曾于外院行头颅CT、MRA(MRI)检查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不除外老年性痴呆.因此每次跌倒后就诊均考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给予改善脑供血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便秘等病史.查体:体温36.0℃,脉搏52次/min,血压64/140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语言缓慢,动作迟缓,颈软无抵抗,心肺腹部无异常.

    作者:陈瑒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2310例教师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教师血脂水平,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对该县2310名教师的血脂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男性血脂异常率高于女性;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年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TG在50岁以上的女性明显高于同龄男性.结论 应对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干预预防和控制高血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芝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阿德福韦与DNA作用的盐效应及热力学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与小牛胸腺DNA结合作用的盐效应及热力学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法、热力学理论研究阿德福韦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 证实了阿德福韦是通过嵌插作用模式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结论 阿德福韦与DNA之间存在嵌插作用模式,其相互作用力为静电作用.

    作者:孟彦波 刊期: 2011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