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广泛和重要的一类药物,它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院外感染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抗菌药物治愈的同时,也出现了由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几乎用于临床的所有抗生素都有其相应的耐药菌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作者:孟德宝;王琳;冷雪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患者,男,65岁.因突发性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3h急诊入院.查体: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减弱,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壁肌紧张,腹膜刺激征阳性,右上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脾区及肾区叩击痛阴性,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未闻及.辅助检查:腹部B型超声示腹腔积液(下腹部约29mm),肠腔增宽(宽约29mm).腹腔穿刺抽出1ml淡黄色液体.行剖腹探查术,于胃窦前壁偏小弯侧近幽门处见一约1.0cm的穿孔,穿孔周围隆起,可触及不规则肿块,根据探查所见,考虑胃癌伴穿孔,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作者:章栽良;黄爱琴;张永玺;刘友富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膈肌受刺激所致,也可由其他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食管、纵隔、肺疾病等引起,甚至可由神经精神压力引起[1].目前,国外医学认为:呃逆一次发作持续达48h者是急性呃逆,>48h者被称为持续性呃逆,呃逆持续时间>2个月者被认为是难治性呃逆;而国内大多认为:呃逆症状持续>48h者,即为难治性呃逆.我科2009年7月-2011年4月采用氯丙嗪联合山莨菪碱治疗不同原因所致呃逆8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江慧;胡元汉;陈嘉莹 刊期: 2011年第31期
胎儿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28d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病死率也高,所以做好新生儿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王文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双胎妊娠异常发生率为单胎的2倍,一些异常如脑积水、无脑心、内脏外翻、脐膨出等在常胎中也有所见,但有些异常为双胎所特有,如联体双胎、无心畸形、寄生胎等[1].本文采用超声诊断多胎妊娠,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对5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行急诊手术10例,经非手术治疗24~48h症状加重而手术15例,非手术治疗28例.其中痊愈47例,好转6例.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周联 刊期: 2011年第31期
1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环境或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胰岛β细胞损伤和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终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儿童糖尿病已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5%~18%,如未及时给予正规治疗,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致白内障、失明、酮症酸中毒等[1].及早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加强护理,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辅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强化期用异烟肼0.4g,每天1次;利福喷丁胶囊0.45g,每周2次;乙胺丁醇0.75g,每天1次;吡嗪酰胺0.5g,每天3次.3个月后停用吡嗪酰胺,其余药物继续服用,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强化期加用左氧氟沙星0.4~0.6g静脉滴注,每天1次;3个月后将左氧氟沙星改为0.4~0.6g顿服,每天1次.治疗后比较2组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结果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1.8%,病灶吸收率为86.4%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辅治复治肺结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井刚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女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每天2次;三金片3片,每天3次.对照1组单纯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对照2组单纯给予三金片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尿路感染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分别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79.0%和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路感染复发率为5.1%分别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33.3%和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复发率为17.9%低于对照1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或三金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银桂;郑宝寿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布洛芬胶囊0.3g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针剂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5~7d为1个疗程,均同时行患肢功能锻炼.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计良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中药汤剂处方书写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2010年中药汤剂处方9000份,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审核分析.结果 发现不规范处方3590份(39.9%),其中不规范原因为超大剂量用药(45.3%)、诊断无中医特色(32.6%)、饮片名称书写不规范(16.5%)、未标注生品或炮制品(15.8%)、使用方法省略或不规范(8.7%)、脚注省略或不规范(11.6%)、计量单位不正规(11.6%)及其他不规范(8.2%).结论 应建立由质控办、医务科、相关临床科室主任会同药师参与的处方质量督察小组,定期抽查汤剂处方,规范汤剂处方书写,减少调配差错,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陈褆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受试者128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3例(A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者45例(B组),健康体检者50例(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的hsCRP水平.结果 A、B组颈动脉IMT较C组均明显增厚(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斑块发生率为61.9%明显高于B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血清hsCRP均高于C组(P<0.05);A组不同狭窄率者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B组相应狭窄者(P<0.05);且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sCRP越高(P<0.05).结论 软斑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hsCRP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重要促进因素;hsCRP不仅是反映炎症的指标,同时还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
作者:王红;邓远琼;李宏翔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黄少南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15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2组均给予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7.9%(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加强医院行风建设,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从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积极采取教育、制度、监督等行风建设多措并举,内涵质量得到提高,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医患关系更趋和谐.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31期
我院药师从初的用药咨询到逐渐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查房、危重患者的会诊,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就本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胡宏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鼻出血系耳鼻喉科常见急诊,处理恰当能迅速有效止血,处理不当则可能因反复填塞致频繁出血,给患者造成更多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我科采用中药十灰散加减结合微波及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20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给予依那普利5mg/次,每天2次,血压平稳后可增至10mg/次,每天2次;同时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B组仅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8周后观察2组疗效及降压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B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雪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且行电切术治疗患者32例,比较术前及术后8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量(Qmax)及残余尿量(PRV),并术后随访观察膀胱癌的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8个月随访,IPSS、QOL及PRV均低于术前,Qmax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行电切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会导致肿瘤细胞种植,可减轻前列腺症状、增大尿流率、减少残尿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盛建 刊期: 2011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缓释片在肺癌晚期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肺癌晚期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缓释片组和普通片组各50例.缓释片组给予曲马多缓释片100mg口服,普通片组予曲马多普通片50mg口服,6h后再服50mg.比较2组镇痛效果及疼痛缓解指标.结果 用药后12h内2组疼痛强度(PI)逐渐下降,疼痛强度差(PID)逐渐增加,各组中度以上缓解率均能达到66%以上.2组用药后12h内各时间PID及用药1d的SPI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片组中度以上缓解率为68%高于普通片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缓释片对肺癌晚期患者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李树芬 刊期: 2011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