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工作危机意识探讨

丁俊

关键词:护理工作, 危机意识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4%的住院患者遭受某种不良事件的伤害.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上报汇总制度,据有关资料统计三级医院平均发生医疗纠纷30起左右,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此种医患纷争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全国范围内,医患矛盾冲突呈现出多发的态势,而在这些医患纷争的案例中,因护理人员的过失造成的医患纷争不在少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改进型护理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进型护理干预对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内镜室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和改进型护理干预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的焦虑程度、检查中的反应及效果、检查后的反应.结果 改进型护理干预组VAS评分为(3.66±2.26)分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6.06±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咽部通过情况及胃镜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呕吐次数少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胃镜检查时间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组,胃腔展开程度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型护理干预组胃镜检查后咽痛反应发生率、唾液带血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复查意愿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电子胃镜检查中实施改进型护理干预,体现了护理的人文关怀,增加了患者对胃镜检查的接受度,提高了检查质量.

    作者:徐媛;易梅;马超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各类外伤性脱位牙再植治疗体会

    前牙外伤是口腔科门诊、急诊常见多发病.常规治疗方法采用金属丝牙弓夹板固定、树脂粘结固定及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前牙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选用2种脱位牙(即外伤性离体牙、植入性脱位牙)行再植术,治疗结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真伟;李莉萍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每天2次;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予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口服,每天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旭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15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2组均给予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7.9%(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医院药学的新模式——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PC转化.本文主要介绍PC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了解21世纪药师的发展方向,叙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碍.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1)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2)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3)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PC时期.

    作者:何生;郭亿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中药辅治鼻出血208例疗效观察

    鼻出血系耳鼻喉科常见急诊,处理恰当能迅速有效止血,处理不当则可能因反复填塞致频繁出血,给患者造成更多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我科采用中药十灰散加减结合微波及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20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娟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氯沙坦对家兔环孢素A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家兔环孢素A(CsA)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法)测定6只家兔合用氯沙坦前后CsA的血药浓度,并对2组(单用CsA组和合用氯沙坦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合用氯沙坦组的CsA峰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0→24)均显著升高(P<0.01),血浆清除率(CL)及表观分布容积(V)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余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合用氯沙坦可升高CsA的血药浓度,临床上其与CsA合用需监测CsA的血药浓度,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作者:钱小蔷;褚健耘;刘心慧;尚如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脑性瘫痪伴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1].除运动障碍外,脑瘫还可合并感觉、知觉、行为及情感异常或智力落后等.由于脑瘫患儿存在脑损伤或脑发育不良,易引发惊厥发作,而惊厥是小儿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的紧急症状.脑瘫患儿,尤其是痉挛型脑瘫患儿,四肢肌张力高,对外界反应差,当惊厥发作时,如不仔细观察,不易被发现,所以临床上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乔艳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肝炎标志物阴性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114例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肝炎标志物阴性的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 选取年龄≥60岁的肝功能异常患者164例作为老年组,其中肝炎标志物阴性者114例(老年肝炎阴性亚组);另选年龄<60岁的肝功能异常者152例作为非老年组,其中肝炎标志物阴性者90例(非老年肝炎阴性亚组).比较2组肝功能异常率及2亚组肝功能异常原因.结果 老年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9.51%(114/164),非老年组为59.21%(90/15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肝炎阴性亚组以药物性肝损害、胆源性肝损害、肿瘤为病因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肝炎阴性亚组,以病毒感染为病因的发病率低于非老年肝炎阳性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肝功能异常由非病毒性肝炎引起者所占比例较高,在病因构成上老年组与中青年无明显差异,但在构成比上有老年人自身的特点.

    作者:李晨;刘青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的体会与探索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胚胎学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组织胚胎学教学内容繁杂、抽象,学生学习困难.实验教学是组织胚胎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可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巩固学习效果,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扎实的知识及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去学,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作者:吴琳琳;王越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多措并举抓行风构建和谐见成效

    加强医院行风建设,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从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积极采取教育、制度、监督等行风建设多措并举,内涵质量得到提高,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医患关系更趋和谐.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米力农首剂负荷量50μg/kg缓慢静脉注射10min,再以0.5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滴注4h,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以多巴酚丁胺20~4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以2.5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滴注,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H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HR、PaO2及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米力农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勤甫;金培印;张福全;张海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卫生社区常见外科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笔者对卫生社区常见外科感染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1 单个毛囊或汗腺炎(疖)1.1 病因病理 疖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偶可见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感染好发于颈项、头面部、背部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等有关.

    作者:袁浩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紫癜1例

    患者,女,70岁.2011年2月25日因阵发性心慌加剧1周入院,以晨起时明显.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子宫全切、输血、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反复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使用护肝片、维生素C、肌苷片等药物.同时服用尼群地平10mg,每天3次;美托洛尔12.5mg,每天2次,未用其他药物.无药物过敏史,无出血病史.体检:BP 160/80mm Hg,T 36.5℃,P 85次/min,R 20次/min.神志清楚,面部及颈部多发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界不扩大,无杂音,心律不齐,频发早搏,肝脏右肋下1cm,脾左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无皮肤紫癜.辅助检查: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室舒张功能下降.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稍增多.入院诊断:(1)冠心病,房性早搏,心功能Ⅱ级;(2)高血压2级,极高危症;(3)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作者:聂明攀;龙邦宏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在小儿隐睾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小儿隐睾固定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组(R组)和氯胺酮组(L组),各20例.L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氯胺酮2mg/kg静脉注射后手术;R组于切皮前2min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后用微量输液泵泵入瑞芬太尼6μg·kg-1·h-1,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后手术,术中依需要静脉注射氯胺酮加深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呼吸与循环的变化、氯胺酮的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 2组均获良好麻醉效果;R组血压和心率稳定,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P<0.05),R组麻醉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L组(P<0.01).R组较L组易引起呼吸抑制.R组氯胺酮的用量为(54.0±13.8)mg少于L组的(82.0±17.6)mg(P<0.01),R组停药至苏醒时间为(10.3±3.4)min短于L组的(23.1±9.6)min(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氯胺酮静脉全麻疗效确切,苏醒快而完全,可用于小儿隐睾固定手术.

    作者:文公堂;刘刚;周菊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6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6例,肝左叶19例,肝尾叶1例,共发现78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4例,多发癌结节12例,结节直径0.5~3.0cm.CT平扫检出率为61.5%,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87.2%、80.8%和74.4%.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有典型特征表现且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占军;李颖勤;秦培鑫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2种输液方法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2种输液方法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清洁灌肠患者根椐采用灌肠管的不同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对照组采用普通肛管灌肠.比较2组灌肠后的有效率和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和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舒适度更佳.

    作者:刘莉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给予稳心颗粒及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7例仅给予胺碘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胺腆酮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胺碘酮总用量为(470±40)mg少于对照组的(980±12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元勋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陈旧性三踝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一般由一期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养皮所致,受伤时间一般超过4周.此种骨折手术距受伤时间较长,骨折线已模糊不清,手术难度较大.2004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振明;温生文;马宇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与保健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病死率占居民死因首位.近半个世纪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对肿瘤生物学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左右,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这由于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缺乏足以引人警惕的症状,且不少肿瘤在早期阶段就已发生目前检查手段尚难发现的亚临床微小转移,面对这些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几种有效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作者:王雅丽;李雅玲;王文霞;李富华 刊期: 2011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