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芳
卡马西平常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其所引起的过敏反应有时是严重甚至致命的.对使用卡马西平等患者,应详细询问过敏史,给药应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避免药物过量产生不良反应.
作者:唐晓兰;罗薇;何蕾;谭倩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II~III级年龄在78~92岁患者30例,每组各15例,随机分成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F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术前检查基本正常.RF组采用雷米芬太尼1.5~2.0μg/kg诱导后插管,维持以雷米芬太尼0.1~0.2μg·kg-1·min-1,异丙酚0.1mg·kg-1·min-1及合适的肌松(万可松).F组将雷米芬太尼改为芬太尼3~4μg/kg诱导插管,维持以0.05~0.08μg·kg-1·min-1其他不变.观察患者诱导插管时,插管后1min、3min、5min,切皮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脏指数(CI),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拔管情况及术后镇痛和不良及应等情况.结果 在诱导切皮到期间RF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基本相同(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到呼吸睁眼和拔管时间,RF组显著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但RF组术后疼痛早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高龄患者麻醉可使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长时间静脉输注无蓄积作用,苏醒快,是适合高龄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建江;邓余湖;左恒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盐酸坦索洛辛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应用坦索洛辛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IPSS、QOL评分及PVR、Q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无显著性变化.无一例体位性低血压发生.8周后有2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3例因尿潴留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结论 盐酸坦索洛辛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症具有安全、方便、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作为有TURP禁忌患者有效的短时治疗性药物,为择期TURP提供时间.
作者:蔡文波;夏晨辉;刘风云;郭景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性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35例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病情轻重、病情预后等过程.结果 35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7例,占77.1%,死亡8例,占22.9%.结论 老年人获得性肺炎起病隐匿、病程进展快,症状多变,病情重,容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缩短治疗时间与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有显著帮助.
作者:邹美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9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静滴.对照组应用病毒唑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静滴.对于体温在 38℃以上的患者给予解热镇痛剂及相关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79%,两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明显低.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能明显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王哲;姜树民;陈海铭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46例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3例.分别采用非手术和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手术方法对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周礼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服清咽利膈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体温、扁桃体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且治疗组体温、扁桃体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咽利膈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四肢骨折康复过程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7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45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45例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没有功能障碍的发生.结论 对四肢骨折的患者全面正确的评估,认真细致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徐继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决定了病人生存质量、决定了病人社会活动场所的转变、决定了病人生活空间的变化等,所以说康复期护理尤为重要[1].脑梗死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 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半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史,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抢救成功后,恢复期比较长.根据临床资料统计100 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6 例,占96%;除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外,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心理和情感障碍等.经过系统健康治疗及护理,生活能自理83 例,占偏瘫人数86%以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艳秋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比较3M Filtek Z350与3M Filtek P60直接修复后牙邻面洞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146例后牙邻面洞,随机采用3M Filtek Z350和3M Filtek P60修复充填,并于术后1、2、3年复查,评估充填体情况.结果 术后第1年复查了140颗牙,复查率为94.59%;第2年复查了134颗牙,复查率为91.78%;第3年复查了128颗牙,复查率为86.49%.结论 3M Filtek Z350与3M Filtek P60都是良好的后牙邻面洞修复材料,在控制充填物边缘着色方面Z350纳米树脂优于P60树脂.
作者:严森;王亚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病毒大蛋白(HBV-LHBS)和前S1(PreS1)抗原,探讨HBV-LHBS和PreS1在反映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经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120份HBeAg阴性HBV病毒感染者血清,将这些标本按DNA拷贝数分为3组(≥106copies/ml、103~105 copies/ml、≤103 copies/ml),每组各4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LHBS和PreS1抗原.结果 ≥106 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95.0%和(92.12±29.38)ng/ml,103~105 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72.5%和(33.26±19.44)ng/ml,≤103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37.5%和(15.02±11.10)ng/ml,3组标本PreS1抗原阳性率依次为80.0%、42.5%、20.0%;LHBS总阳性率为61.6%,PreS1抗原阳性率为38.1%.结论 与PreS1抗原比较,LHBS的测定结果与HBV DNA载量呈现良好的相关性,更能准确地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程度,因此LHBS定量可能成为判断HBV活动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杨晋荣;杨栋梁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阿莫西林钠在3种大输液中化学稳定性.方法 将阿莫西林钠分别加入到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中混合,在25℃恒温下放置.采用HPLC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的阿莫西林钠含量,同时观察混合液的外观、颗粒并测定pH值.结果 阿莫西林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无色透明,未检出颗粒,pH稳定,放置12h内含量降低较少.阿莫西林钠在木糖醇注射液中不稳定.结论 阿莫西林钠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配置使用.
作者:李丹;王佩贤;贺立泽;梅丹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研究分析各类抗菌药物对机体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作者:赵明德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经诊断确诊为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120例患者.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同时行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地塞米松用量不改变,在安全范围下由少量到足量地静滴甘露醇.动态监测患者夜间平均心率、呼吸次数、咳嗽次数.结果 随甘露醇静滴量增加,患者夜间心率异常,呼吸异常的发生率减少,同时咳嗽次数明显降低.结论 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中效果显著,减轻患者炎症方面尤为突出.故推荐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在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时作为辅助治疗的优选.
作者:周舸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眼科收治的84例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治疗.术后4、12周用房角镜检查患者房角变化,同时记录眼压变化.结果 治疗组100.00%(42/42)房角开放都>180°,都为宽角,没有发生色素减少或者再次房角粘连的情况.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术后4周仅50.00%(21/42)房角开放>180°,术后12周7.14%(3/42)再次发生房角粘连,同时19.05%(8/42)色素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眼压分别(28.67±2.11)mmHg、(28.90±1.18)mmHg.术后不用降眼压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压均值为(22.17±1.98)mmHg、(26.10±1.08)mmHg,正常眼压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0.48%(38/42)、42.86%(1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效果显著,可以重新打开已经闭合的房角,同时在新打开的房角中,巩膜的位置、房角度数、虹膜形态等都比较固定,而且降低眼压的效果较好,还不用同时切除小梁,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伟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乳腺肿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目前检查乳腺肿瘤的常用方法是乳腺钼靶X线检查和超声检测,钼靶X线摄影适合年龄为40岁;我国年轻妇女以致密型乳腺为多,高频超声在乳腺肿瘤病灶与正常腺体组织的对比优于钼靶X线摄影;而且超声检查因简便、可重复性和无创伤性及费用低廉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检查.
作者:苏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心理学已被广泛运用到临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无论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接近手术日期时,患者的忧虑达到高峰.由于患者的这种心理变化直接影响了机体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加强,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不能正常的休息睡眠,处于焦虑不安的痛苦状态.皮质类固醇分泌明显增加,从而降低机体抵抗力及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围术期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岳亚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而社区康复护理是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人,通过设立家庭病床或社区康复点,采取医学和社会的综合措施,尽量恢复病人的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作者:杨志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西瓜霜喷雾剂与思密达口腔局部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普通手足口病患儿200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1组加用西瓜霜喷雾剂外用;治疗2组加用思密达口腔局部涂敷;普通治疗组(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对比3组疗效.结果 治疗1、2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局部用药可快速缓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引起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为血管结扎不牢固16例(38.1%)、漏扎出血血管13例(31.0%)、引流不畅8例(19.0%)、凝血功能障碍5例(11.9%).37例患者经二次手术抢救及清除血肿,所有患者均经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引起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血管结扎不牢固、漏扎出血血管、引流不畅、凝血功能障碍等,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操作,提高操作水平,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病情,减少颈部活动等护理措施,以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陈艳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