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患者康复阶段的护理

杨艳秋

关键词:脑梗死, 康复, 护理
摘要: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决定了病人生存质量、决定了病人社会活动场所的转变、决定了病人生活空间的变化等,所以说康复期护理尤为重要[1].脑梗死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 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半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史,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抢救成功后,恢复期比较长.根据临床资料统计100 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6 例,占96%;除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外,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心理和情感障碍等.经过系统健康治疗及护理,生活能自理83 例,占偏瘫人数86%以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体会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而社区康复护理是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人,通过设立家庭病床或社区康复点,采取医学和社会的综合措施,尽量恢复病人的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作者:杨志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外伤性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目的 分析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2010年10月35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全部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结果 1例腹膜炎合并颅内感染死亡,7例并发症,分别为分流管阻塞3例,肠梗阻1例,感染1例,硬膜下血肿1例.结论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多样,术者应当视患者相应情况制订手术方案,改善治疗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欧阳淦权;黄小夫;伍锐兴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门诊处方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处方质量现状,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0年6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处方总合格率为86.3%.结论 医院应高度重视处方质量的管理,建立全覆盖的长效干预措施,强化医药人员对处方质量的法律意识.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观察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一种精确手段,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判断有重要帮助.但其由于属于创伤性检查,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术前术后对患者加强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处于佳的身心康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慧涟;刘旺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我科105例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病人的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在心理、术前准备、术后恢复方面的护理经验.结果 经严密护理,患者术后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 认为术前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管道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病人顺利康复的保证.本组105例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谢宁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微创治疗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但腹腔镜术中需要充入CO2来建立气腹,近年来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而无气腹条件下施行腹腔镜手术是对气腹下手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和完善,它可以消除气腹对患者和操作的不利影响.

    作者:李莉;黄华勇;谭俏菊;何姿;蒋民鸣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于优质低蛋白、低盐、低磷、高热量饮食,严格控制高血压,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10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并中药灌肠2次/d,28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及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及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燕晖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征;何挺;陈乐坤;甘凯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脑梗死患者康复阶段的护理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决定了病人生存质量、决定了病人社会活动场所的转变、决定了病人生活空间的变化等,所以说康复期护理尤为重要[1].脑梗死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 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半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史,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抢救成功后,恢复期比较长.根据临床资料统计100 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6 例,占96%;除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外,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心理和情感障碍等.经过系统健康治疗及护理,生活能自理83 例,占偏瘫人数86%以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艳秋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氨基葡萄糖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氨基葡萄糖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2010年我院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服用氨基葡萄糖治疗2个疗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经氨基葡萄糖治疗后,Lequesne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15例,显效3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氨基葡萄糖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缘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我院8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分院门诊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上6月8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8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药物15种,以抗生素类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占5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4%;静脉注射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为主,占47.67%.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安尼瓦尔·艾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一次性头皮针用于婴幼儿药物保留灌肠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简单的婴幼儿药物保留灌肠方法.方法 先将药物用热盐水(37~38℃)稀释,戴手套,用剪刀剪去头皮针头成斜面,保留导管部分,润滑头皮针前端导管,用注射器(去针)抽吸药液、排气,将头皮针导管轻轻插入18~22cm固定,缓缓注入药物,注药完毕,注入3~5ml温盐水冲管,拔出导管,协助家属给患儿取舒适体位.结果 一次性头皮针(去针头部分)用于婴幼儿(0~3岁)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痢疾300余例,一般灌肠4~6次即可治愈,婴幼儿发热260余例,灌肠后30~60min即可达到降温效果.结论 一次性头皮针用于婴幼儿药物保留灌肠操作方便、刺激小、痛苦小,药物保留时间延长,在肠道充分吸收,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裴晶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II~III级年龄在78~92岁患者30例,每组各15例,随机分成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F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术前检查基本正常.RF组采用雷米芬太尼1.5~2.0μg/kg诱导后插管,维持以雷米芬太尼0.1~0.2μg·kg-1·min-1,异丙酚0.1mg·kg-1·min-1及合适的肌松(万可松).F组将雷米芬太尼改为芬太尼3~4μg/kg诱导插管,维持以0.05~0.08μg·kg-1·min-1其他不变.观察患者诱导插管时,插管后1min、3min、5min,切皮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脏指数(CI),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拔管情况及术后镇痛和不良及应等情况.结果 在诱导切皮到期间RF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基本相同(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到呼吸睁眼和拔管时间,RF组显著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但RF组术后疼痛早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高龄患者麻醉可使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长时间静脉输注无蓄积作用,苏醒快,是适合高龄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建江;邓余湖;左恒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口服润燥止痒胶囊.疗程均8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皮损PASI评分和复发情况评估.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痊愈率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媛;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ICU中病菌感染与护理人员干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病原菌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研究护理人员干预在医院感染控制上的意义.方法 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病原菌感染情况、感染部位的构成情况,根据监测和分析的结果发现存在的高危因素,并探索相应的护理人员干预措施.结果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病人2210例,682例病人为院内感染者,感染率为30.86%.所有病原菌阳性的标本中,以呼吸道感染率高,380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检出阳性,占所有感染者的55.72%.在682例病原菌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较高;纵向分析发现呼吸道感染率呈现上升的趋势.重症监护病房的病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复杂,医护人员应立即探索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发生较多的地方,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其中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所有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发生率高,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是预防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感染的有效的防控手段.

    作者:曾金莺;吕彩霞;吴艳春;李晓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老年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脑血管病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病712例患者及其中371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分别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2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371例并发症患者中,除4例未愈外,其余均治愈.结论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预防和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蓝岚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药噻托溴铵治疗,治疗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田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做好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工作的体会

    在肺源性心脏病高发季节前,要提早做好思想和物质准备,病人入院后,要细致观察,记录病情.对意识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帮助其咳嗽排痰,并防止褥疮的发生.设法保持呼吸通畅,正确给氧,必要时需做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在采用这些措施时,要合理、及时、正确.此外,要注意病室适宜的温湿度和适时的通风换气.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综合治疗预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迟发性脑病是ACMP经抢救治疗意识清醒以后的一段时间(2~60d)即假愈期,又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的临床状态,发生率可达20%.此病一旦发生治疗较为困难,所需疗程长、费用高,且大多恢复不佳或(和)遗留后遗症,因此,强调预防为主,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共收治ACMP患者78例,采取综合治疗后,与2008年1月之前未采取此法治疗的64例患者相比,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极大降低,特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邓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诺和龙与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诺和龙与二甲双胍对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0例对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诺和龙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25例,观察治疗3个月,每个月都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用餐2h后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后,空腹血糖值、用餐2h后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诺和龙组的治疗效果相对优于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组的患者治疗期间部分出现了腹部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诺和龙组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药物均有明显效果,诺和龙效果相对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镇永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