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迟发性脑病是ACMP经抢救治疗意识清醒以后的一段时间(2~60d)即假愈期,又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的临床状态,发生率可达20%.此病一旦发生治疗较为困难,所需疗程长、费用高,且大多恢复不佳或(和)遗留后遗症,因此,强调预防为主,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共收治ACMP患者78例,采取综合治疗后,与2008年1月之前未采取此法治疗的64例患者相比,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极大降低,特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邓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小儿肾病综合征与喘息样发作的关系以及肾病综合征合并喘息样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 搜集我科2003年1月-2011年1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儿57例,其中合并喘息样发作17例.结果 患儿冬春季发病12例,秋季发病4例,夏季1例.14例患儿在7~10 d喘息缓解;另外3例患儿中,1例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给予抗感染治疗,3~4d喘息缓解;1例患儿水肿、蛋白尿严重,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6~7d喘息缓解,随访6个月,肾病未见反复;1例患儿因经济原因出院;其余16例患儿临床喘息得到控制和好转,尿蛋白转阴或好转.结论 防治呼吸道感染及预防过敏性物质是减少或阻止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
作者:辛谭秀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肿瘤患者常需要医护人员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理解健康的意义,增强维护健康的行为,能更好地运用科学的知识增强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通过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作者:王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证明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 淋巴瘤以及胃肠道以外有关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并在胃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1].根除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治疗以上疾病的关键手段.目前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是公认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创方法的金标准.但是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如近期消化道出血、服用抑酸药、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等都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有文献报道胃内酸化预处理可消除以上试验误差[2].因此,本研究观察老年患者胃内酸化预处理是否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穆标;刘之武;崔海沫;秦怡男;肖梦宇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腹壁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高分子材料合成补片修补腹壁疝15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6min.手术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恢复快,均在8d内拆线,切口I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排斥反应,局部感染和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无张力疝修术简单易行,痛苦小,应当成为目前疝修术的首选.
作者:朱金林;马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病原菌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研究护理人员干预在医院感染控制上的意义.方法 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病原菌感染情况、感染部位的构成情况,根据监测和分析的结果发现存在的高危因素,并探索相应的护理人员干预措施.结果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病人2210例,682例病人为院内感染者,感染率为30.86%.所有病原菌阳性的标本中,以呼吸道感染率高,380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检出阳性,占所有感染者的55.72%.在682例病原菌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较高;纵向分析发现呼吸道感染率呈现上升的趋势.重症监护病房的病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复杂,医护人员应立即探索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发生较多的地方,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其中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所有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发生率高,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是预防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感染的有效的防控手段.
作者:曾金莺;吕彩霞;吴艳春;李晓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简单的婴幼儿药物保留灌肠方法.方法 先将药物用热盐水(37~38℃)稀释,戴手套,用剪刀剪去头皮针头成斜面,保留导管部分,润滑头皮针前端导管,用注射器(去针)抽吸药液、排气,将头皮针导管轻轻插入18~22cm固定,缓缓注入药物,注药完毕,注入3~5ml温盐水冲管,拔出导管,协助家属给患儿取舒适体位.结果 一次性头皮针(去针头部分)用于婴幼儿(0~3岁)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痢疾300余例,一般灌肠4~6次即可治愈,婴幼儿发热260余例,灌肠后30~60min即可达到降温效果.结论 一次性头皮针用于婴幼儿药物保留灌肠操作方便、刺激小、痛苦小,药物保留时间延长,在肠道充分吸收,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裴晶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将3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加味大承气汤应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大承气汤,可有效改善SAP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老年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并手术治疗证实的89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为急性阑尾炎79例,术前诊断为腹痛待查,腹膜炎,而术后确诊为阑尾炎10例.并发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48例.结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合并症较多,且合并症常表现为主要矛盾,对其应高度警惕,早诊断、早手术.
作者:刘中扣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心理学已被广泛运用到临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无论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接近手术日期时,患者的忧虑达到高峰.由于患者的这种心理变化直接影响了机体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加强,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不能正常的休息睡眠,处于焦虑不安的痛苦状态.皮质类固醇分泌明显增加,从而降低机体抵抗力及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围术期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岳亚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AO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AO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采用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AO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显露充分,复位良好,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谭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升级换代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不断出现.虽已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文件的通知>38号文等相关要求准则,但对抗菌药物滥用之危害的重视远远不够.本研究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对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
作者:罗琦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黄芪联合低剂量环磷酰胺、强的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 年2-6月我院肾病综合征患儿8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8例)和联合治疗组(46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比较两组疗效及两组患儿水肿平均消退时间;检测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儿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50.00%和91.30%)显著高于常规组(28.94%和73.68%).联合治疗患儿水肿消除缓解率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患儿较常规组患儿血浆总蛋白升高,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降低.结论 黄芪联合环磷酰胺、强的松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环磷酰胺、强的松治疗.
作者:谭红线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引起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为血管结扎不牢固16例(38.1%)、漏扎出血血管13例(31.0%)、引流不畅8例(19.0%)、凝血功能障碍5例(11.9%).37例患者经二次手术抢救及清除血肿,所有患者均经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引起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血管结扎不牢固、漏扎出血血管、引流不畅、凝血功能障碍等,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操作,提高操作水平,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病情,减少颈部活动等护理措施,以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陈艳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对1例儿科门诊婴儿就诊过程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家长、医生、医院在患儿就医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并呼吁关注儿童用药,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根据患儿杨某2011年5月12日-2011年6月3日在我院就诊的16张电子处方信息,并与患儿家长交流,对患儿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不愿让患儿住院实施规范治疗,频繁更换医生,造成患儿治疗不连续、不规范,用药变更频繁,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患者缺少就医常识,医生过于偏重个人用药经验,医院在患者IC就诊卡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等方面监管不够,儿童用药安全存在隐患.
作者:张传军;冯建忠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部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和临床特点,探讨高频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39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100例健康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行常规腹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切面扫查,记录淋巴结形态、大小及数量,对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右中下腹淋巴结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儿童脐周淋巴结的比例显著高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及纵径/横径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陈慧明;张丽范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预防体会.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全程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80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源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急性荨麻疹急诊处理策略.方法 分析10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结果.结果 急性荨麻疹约9.5%引起过敏性休克,留观过程约5%出现血压下降,均给予积极抢救病情平稳.结论 急性荨麻疹以Ⅰ型变态反应多见,发病迅速,除引起患者极度不适的瘙痒、皮疹外,其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休克,有生命危险,需留院观察,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李然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微创治疗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但腹腔镜术中需要充入CO2来建立气腹,近年来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而无气腹条件下施行腹腔镜手术是对气腹下手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和完善,它可以消除气腹对患者和操作的不利影响.
作者:李莉;黄华勇;谭俏菊;何姿;蒋民鸣 刊期: 2011年第33期
随着生活的快速发展,临床化学检验数据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是影响临床化学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了保证各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这是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保证[1-3].
作者:张治文;肖丽娜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