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张振秋;李伟铭;周翠
目的:制备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考察原花青素在小鼠腹部皮肤的滞留量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局部经皮给药的药动学,探讨柔性纳米脂质体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给药皮肤中原花青素生物滞留量,DAS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72.52±8.63)%,平均粒径167.5 nm,Zeta电位-60.3,多分散指数0.309;在小鼠皮肤中滞留量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结论: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中有效成分能较快渗透进入皮肤,并在皮肤局部较长时间蓄积.
作者:陈燕军;张军斌;熊欣;武惠斌;顼佳音;金日显;郁宝剑;熊维政;黄璐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以及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和黄连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给药组分别于栓塞前15 min和栓塞后2 h,再灌注时ip给黄连素30 m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ip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脑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和P-selectin的表达.结果:黄连素能够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梗死体积以及脑组织ICAM-1,P-selectin的表达增高(P<0.05).其中梗死体积从25%降至17%;I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从平均65%降至35%;P-selectin从平均60%降至30%.结论:黄连素能够通过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的免疫调节机制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害.
作者:甘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优化醒脑静固体制剂中挥发性成分艾片、人工麝香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以球磨法包合艾片和人工麝香;以艾片中龙脑和人工麝香中麝香酮包合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考察环糊精用量、加水量及包合时间对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工艺参数拟合优化并进行验证.结果:佳工艺为龙脑和麝香酮质量-环糊精质量比为1:8,环糊精-水质量比为1:4,包合时间为53 min,龙脑和麝香酮理论包合率分别为98.82%,83.33%;经验证,龙脑及麝香酮包合率分别为97.41%,82.59%.结论:采用球磨法包合,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的艾片、人工麝香-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包合率高,适用于生产.
作者:马勇;杜守颖;黎迎;陆洋;宋逍;陈晓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水朝阳旋覆花Inula helianthus-aquatica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HL-20凝胶色谱、HPLC等色谱学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MS,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水朝阳旋覆花中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7个倍半萜内酯:11α,13-dihydrotomentosin(1),sundiversifolide(2),8-epi-xanthatin-1β,5β-epoxide(3),ivaxillin(4),11,13-dehydroivaxillin(5),1β-hydroxyalantolactone(6),carabrone(7);4个三萜类化合物:taraxasterol 3-O-acetate(8),maniladiol 3-O-palmitate(9),16β-hydroxylupeol 3-O-tetradecanoate(10),arnidiol(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黄火强;闫美娜;朴香兰;崔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综合比较并评价云南不同产地普洱茶的质量.方法:选择3年发酵的普洱饼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没食子酸、咖啡因与(+)儿茶素含量,采用NaNO2-A1(N03),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并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总多糖含量.结果:5个产地普洱饼茶中,没食子酸含量差异较大,思茅产普洱茶含量低为0.308%,大理下关产普洱茶含量高为1.482%;咖啡因含量差异不大,含量均在2.366%~3.750%之间;(+)儿茶素含量均低于0.5‰,以思茅产普洱茶含量低.5个产地普洱茶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也有一定差异,总黄酮含量以思茅产低为2.93%,西双版纳产高为5.94%;总多糖含量以思茅产低为4.35%,大理下关产高为6.18%.结论:不同产地普洱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金裕范;高雪岩;王文全;练晶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二仙汤有效部位群的佳条件.方法:以复方二仙汤中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为指标,以动态法考察D101,DM130,HPD100,HPD400 4种树脂对各指标的吸附和解析性能,优选出适宜的树脂,并进一步优化其吸附与解析条件.结果:D101型树脂较适宜纯化复方二仙汤有效部位群,佳条件为二仙汤调药液比1:1.5,加NaCl调至1.5mol·L-1,以2.5 BV上样,6 BV水洗至近无色,再用5 BV的50%乙醇洗脱,得有效部位群.结论:D101型树脂纯化复方二仙汤有效部位群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赵法兴;张亚梅;郝岗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江香薷醇提物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分析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在佳分析条件下,经毛细管色谱分离、气相质谱分析工作站WILEY/NBS库,NIST02质谱数据库检索,并参照有关文献,共分离出50个峰,鉴定了38个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百里香酚(18.31%),3,13-十八碳二烯-1-醇(10.26%),香荆芥酚(8.60%)等.结论:利用GC-MS分析鉴定江香薷脂溶性成分,具有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江香薷药材成分的分析鉴定.
作者:刘华;李桂生;罗永明;陈钟文;刘文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通脉止痛方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22),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40 m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脉止痛方治疗,以方内各单味药颗粒剂混合开水冲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疗程1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大血流速度(Vs).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63.6%(P<0.05).治疗后两组Vs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更明显(P<0.01).结论:通脉止痛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曹奔放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对栀子的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栀子及其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京尼平、西红花酸、西红花苷等)为近年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栀子在心脑血管系统方面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者主要从抗氧化、抗炎、抑制平滑肌增生、内皮细胞保护、抗凝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基于目前研究方法的不足,认为有必要考虑微环境对体外细胞培养的影响,今后可引入细胞联合培养技术深入研究,并注重综合运用体内外评价方法,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栀子的心脑血管疾病新药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张海燕;邬伟魁;杨军宣;贺娅;宋伟;芦乾;杨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牛耳朵和黄花牛耳朵的鉴定和分类提供解剖学和化学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法和水合氯醛透化法对2种药用植物的根状茎和叶横切面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结构.采用HPLC-UV法进行化学鉴别.结果:牛耳朵和黄花牛耳朵显微特征无明显区别,但是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化学诞生特征鉴别方法可以作为2种药用植物的鉴定方法.
作者:王晓琴;白贞芳;刘勇;肖培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将3~14岁的55例符合过敏性鼻炎标准并且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患儿共55例,分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药物组34例及单纯药物组21例.SLIT+药物组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单纯用药组以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及氯雷他定片对症治疗.2个月回访1次,共随访半年.结果:与单纯用药组相比,半年后SLIT+药物组症状评分(P<0.05)、药物评分(P<0.05)均明显降低,有效率达97.06%;34例SLIT+药物组患儿中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8.8%),没有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症状,减少对症药物的使用.SLI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作者:庄严;王学艳;石海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倍生颗粒对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症状、体征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透前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均检测前白蛋白(Pre-Al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SF)的浓度、血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体重指数(BMI)、SGA评分.结果:治疗组血清Pre-Alb,Alb及SF,IL-6,hs-CRP,BMl,SGA评分与治疗后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倍生颗粒可改善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薛健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建立抗菌消炎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百部、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黄芩苷含量.结果:TLC鉴别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分离效果较好,y=43 887 599.5X-4 893.8,线性范围0.01~0.16 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为1.01%(n=6).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易行,可用于抗菌消炎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玉琼;张译文;刘建华;刘文炜;霍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高脂饮食和中药干预在实验动物能量代谢中的关联性和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d70~d98每天按10 g·kg-1体重生理盐水ig.d98检测刺激性产热,观察2 h肛温变化曲线和温度峰值,计算温度曲线下面积;②阳虚组:d42手术切除肩胛间BAT,余同①组;③脾阳虚组:d49~d98高脂饲料(83%普通饲料,15%甘油三酯,2%胆固醇)喂养;隔日19℃环境喂养,余同②组;④中药组:d70~d98每天按4 g·kg-1体重附子理中汤ig.余同③组.每周测体重1次.以效能体重增长率、效能产热温度峰值、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为参考指标.取BAT测UCP1表达量.结果:①效能体重增长率,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减慢(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加快(P<0.01).②效能产热温度峰值,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体重增长率与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变化程度呈正相关.③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产热曲线下面积增加(P<0.05);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增加(P<0.01).效能体重增长率与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中药组上调UCP1表达量,和阳虚组以及脾阳虚组相比,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温阳健脾中药促使高脂饮食转化为BAT并提高其产热活性.温阳健脾中药上调UCP1在BAT中的表达,通过UCP1的解偶联作用,使BAT分解产热而改善阳虚畏寒的症状.
作者:吴云起;唐汉庆;吴翠松;劳传君;庞广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苦皮藤根皮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分离纯化,通过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celahin B(1),celastrine A(2),celahin D(3),苦皮素E(4),苦皮素A(5),celangulatin C(6),苦皮藤素XIX(7),苦皮素P(8),苦皮素H(9),苦皮藤素Ⅲ(10),苦皮素J(11).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
作者:朱文丽;沈国鹏;张海艳;赵天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钩藤提取液对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取经过基线测定合格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模型组(15 mg·kg-1,sc)、钩藤提取液低剂量(3 g·kg-1,ig)+吗啡组、钩藤提取液高剂量(9 g·kg-1,ig)+吗啡组,每组10只动物,给药5 d.采用倾向性程序训练大鼠,建立位置偏爱模型,观察钩藤提取液对大鼠在伴药箱(白箱)逗留时间的影响.结果:吗啡模型组训练5 d后,大鼠在白箱的逗留时间明显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说明经过5 d训练,大鼠对吗啡形成了位置偏爱.给予钩藤提取液高剂量组(9 g·kg-1)能显著缩短大鼠在白箱的逗留时间(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钩藤提取液能够抑制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抗药物精神依赖作用.
作者:王煜;王景霞;欧丽娜;李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建立护肝片HPLC指纹图谱,为进一步提高护肝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比较不同厂家产品质量的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确认了23个共有特征指纹峰,且方法学实验中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RSD均<5%;不同来源的护肝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护肝片的指纹图谱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朱翔;韩立炜;马伟辰;倪健;吴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建立测定小果博落回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盐酸小檗碱为内标,运行缓冲液为25 mmol·L-1磷酸氢二钠与25 mmol·L-1磷酸二氢钠的混合体系(磷酸调pH为7.0)-甲醇(2.5:1);运行电压18 kV;柱温25℃;检测波长200nm.结果: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4~0.0828mg·mL-1(r=0.999 8);白屈菜红碱的线性范围0.018 8~0.125 6 mg·mL-1(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7%(RSD1.01%)、98.4%(RSD 1.27%).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小果博落回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的测定.
作者:肖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我国中老年人多发的一种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急性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本文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佘学兵;靳玮;张秀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对中药矿物药紫石英的现代研究进行介绍.通过对古代及现代医药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总结了紫石英历代用药演变轨迹及现代全国各地用药概况,探讨了中药紫石英的原矿物来源.自汉代<神农本草经>始载,经过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总结出了现代紫石英的用药理论.现代研究提出了中药紫石英的原矿物来源为矿物萤石(CaF2),这为紫石英的来源考证及质量规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作者研究了不同炮制方法下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并提出了优的炮制条件;总结了不同的测定中药紫石英中氟化钙含量的方法;整理中药紫石英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各种疗效及历版<中国药典>的收载情况.
作者:朱传静;常琳;康琛;李曼玲;罗永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