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剖学教学体会

岳攀峰;葛美娜;杨东浩

关键词:解剖学, 教学体会
摘要:现在中国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从事教育的机构与层次很多,笔者现将医学解剖学教学体会总结如下.1 生源分析我校是一所高职高专类的医学院,有统招大专生与中专生,在此笔者主要分析中专的生源及教学.学生完成义务教育时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优秀的学生大多选择重点高中;二是中等的学生大部分选择了普通高中,一小部分读中专进行职业教育;三是还有相当数量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进入社会工作或选择一门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和学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胃肠道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并发症多,患者伤后营养消耗大,因此在积极抢救该类患者的同时,早期给于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代谢状况,纠正负氮平衡[1],对患者的康复、预后及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206例进行早期胃肠营养,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腹式呼吸昏迷患者鼻饲操作的护理体会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中注入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神经内科患者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压迫,患者常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受到影响,呈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患者胸廓的起伏不明显,腹部的起伏明显.意识障碍患者,不能由口腔进食,临床上常需用鼻饲法来配合治疗,保证营养摄入,促进患者康复[1].现对2010年1月-2011年2月我院18例腹式呼吸昏迷患者的鼻饲操作过程,体会如下.

    作者:叶春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交替方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2种阿奇霉素与红霉素交替方案治疗伴有发热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伴有发热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先予红霉素25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d;之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d.对照组用药同上,仅更换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静脉滴注顺序.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热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为(3.0±1.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 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伴有发热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伟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122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检索1994~2011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对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122例,男72例,女50例;其中年龄<10岁101例,占全部病例的82.79%;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30min以内;静脉滴注103例,肌内注射2例,不详17例.不良反应以一般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消化系统类反应及心血管系统等反应为主.结论 细辛脑注射剂可导致不良反应,在儿童中使用更易发生,其不良反应有速发型和多系统损害的特点,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曾聪彦;戴卫波;梅全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婴儿期患儿门诊输液的心理护理探讨

    在门诊输液中,针对婴儿穿刺成功率的问题,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之一.婴儿在静脉穿刺时,首选头部静脉[1],以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主,优点是易于固定、保留时间长.传统观点,婴儿在静脉穿刺时要固定好头部及肢体,以免患儿哭闹或身体扭动,造成穿刺失败,此时常需2~3人进行协助.这样操作不仅浪费人力资源,并且让患儿缺少安全感,在心理上对静脉穿刺形成抗拒,哭闹加剧,加大穿刺失败率.

    作者:陈英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手术室护士压力来源与对策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诊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在医院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广的范畴,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手术室护士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有调查表明,因手术室护士高风险的职业和多种压力的影响,造成护士抑郁症状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我国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群,因此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很重要的.

    作者:杨宝成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病区护士长护理管理体会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具体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和实践者,其操作能力、领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蒋润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室患者大多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使患者难以持续接受每周3次的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室护士不仅要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同时应了解患者的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使其产生信任,缓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和自卑心理,帮助患者建立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心理护理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体会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ERCP不仅是胆道、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而且已成为治疗胆胰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ERCP及其相关治疗的护理亦显得十分重要.2011年1-5月我科实施ERCP+十二指肠乳类切开术(EST)20例,由于做好了检查前、中、后的心理护理及其相关准备,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银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中药辅治创伤性前房出血26例疗效观察

    我科2009年3月-2011年6月采用中药辅治创伤性前房出血2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26例,男23例23眼,女3例3眼;年龄15~50岁,中位年龄33岁.按Cksala分级标准分级,Ⅰ级:前房积血量<前房容积的1/3,位于瞳孔下缘之下18例;Ⅱ级:前房积血量占据前房容积的1/2,超过瞳孔下缘6例;Ⅲ级:前房积血量>前房容积的1/2,甚至充满整个前房2例.

    作者:张红霞;马钢;张勐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胰岛素过敏反应2例

    例1.女,65岁.患糖尿病4年,脑梗死半年,近3个月血糖波动较大,并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既往无明显过敏史,一直服用二甲双胍片,1片/次,每天3次;格列齐特片,每次1片,每天2次.查体:体温36.5℃,呼吸22次/min,脉搏80次/min,血压120/80mm Hg.体质量指数21kg/m2.神清,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无明显异常.监测空腹血糖12~14mmol/L,餐后血糖16~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胰岛素抗体阴性;眼底检查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刘美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B型超声定位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4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分析采用B型超声定位下M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4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19例手术获得成功,死亡2例.手术时间45~180min,平均65min,29例改开放手术.本组肾结石病例单次结石清除359例(85.3%),47例残余结石行二期手术取净,15例残余结石术后3个月经体外震波碎石排出;输尿管上段单次结石清除率为100.0%.结论 MPCNL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并具有创伤小、取石率高、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朱卫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奥替溴铵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3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替溴铵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腹痛、腹泻型IBS患者12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奥替溴铵片40mg口服,每天3次;黛力新1粒晨服.对照组仅予奥替溴铵片40mg口服,每天3次.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替溴铵能有效缓解IBS患者的腹痛、腹泻、腹胀症状,对以腹痛、腹泻、腹胀为主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IBS患者加用黛力新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孙惠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子宫肌瘤术后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如何饮食?这是很多子宫肌瘤患者关心的问题.现将子宫肌瘤术后饮食护理体会如下.(1)子宫肌瘤术后饮食不宜过早,一般在肛门排气后开始饮食少量水,如无不适,可进食流食,如米汤、菜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通食物.(2)子宫肌瘤术后饮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及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作者:王江冉;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降压治疗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 研究降压治疗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高血压病1~2级患者随机分为普萘洛尔组51例和比索洛尔组50例.普萘洛尔组给予普萘洛尔5~10mg,每天3次;比索洛尔组给予比索洛尔5~10mg,每天1次.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采空腹静脉血检查血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普萘洛尔组治疗后TG升高、HDL-C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治疗后TG、HDL-C水平改变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LDL-C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降压治疗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有一定影响,而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血脂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陈俐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煨姜汤方剂防治肿瘤患者化疗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煨姜汤为主的中药方加减对化疗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给予相同的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服煨姜汤方剂,并连续服用5~6个月.观察2组第1~3次、4~6次化疗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胃肠道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煨姜汤方剂能够减轻化疗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不影响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应琴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定量测定与HPV分型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33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分型及HPV DNA定量检测.结果 133例CA患者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治愈93例,复发40例.133例标本中检出HPV DNA阳性131例(98 50%),110例(82 71%)基因型为HPV6/11,12例(9.02%)为HPV16/18,9例(6.77%)为HPV6/11合并HPV16/18.133例标本中检出HPV DNA阳性131例,阳性率为98.50%.HPV16/18和HPV6/11合并HPV16/18型阳性率均低于HPV6/1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病毒载量不同患者的复发率并无明显差异(P>0 05).HPV16/18和HPV6/11合并HPV16/18型复发率均高于HPV6/11型(P<0.05或P<0.01).结论 CA检测HPV DNA能区分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感染,可对CA复发及癌变进行预测.

    作者:潘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为53.33%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俊泰;冼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表现为突然发作性、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高热惊厥发作多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进而导致智力低下,个别患儿发展为癲痫[1].因此,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笔者近年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代运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深静脉导管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血管通路.我科近年对5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深静脉置管,予以血液透析治疗.对其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岳菊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