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福东;马玉霞;李长江;闫少茹;刘颖;郑淑红;刘闻尚
目的 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1年)的哮喘患者的肝脏B型超声检查异常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156例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的肝脏B型超声检查结果、血糖、血脂及身高、体质量值.结果 肝脏B型超声检查阳性的共21例,总患病率为13.5%.男性患者B型超声阳性率>女性,肝脏B型超声结果阳性者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均比B型超声阴性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肝脏可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曾雯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以患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病变为特征的小儿头、面、颈部发育畸形的常见病,发病率为0.3%~2%[1].
作者:周晓南;曲昌锋;陆平;赵延峰;郭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病变,如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往往造成患者并发症多、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我科自2007年5月-2009年11月共收治截瘫患者18例,经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门诊处方存在问题,探讨合理用药方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1 406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书写存在问题的处方134张,主要表现为年龄未注明、无性别、涂改无签名、无临床诊断等;不合理用药处方125张,主要表现为给药次数、给药剂量、选择药物、联合用药、重复给药等方面不合理.结论 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药学专业理论及<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赖晓云;陈祖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42)和普罗帕酮组(n=42).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2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时间.结果 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万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笔者用小儿退热汤加减治疗疱疹性咽峡炎4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小儿退热汤组成及用法金银花10g、连翘5~10g、柴胡3~5g、黄芩3~5g、生石膏15g、僵蚕3~5g、蝉衣3~5g、仙鹤草5~9g、大黄3g、玄参3~5g、麦冬3~5g、丹皮3~5g、牛黄0.6g.将药物先用冷水浸泡30min,煎沸10min,取第1和第2次药汁兑和.
作者:胡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慢性传染病,而咯血又是肺结核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4h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300ml为大量咯血,<100ml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大咯血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失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作者:张菊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维拉帕米缓释片降压疗效比较.方法 将我院218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A组)110例和维拉帕米缓释片组(B组)108例,比较2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 治疗后平均血压和平均心率均低于治疗前;A组平均血压和平均心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85.8%显著高于B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拉释片对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疗效,且耐受性好,可作为高血压一线用药.
作者:岳惠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传统术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由于病程长,部分患者合并浅静脉血栓,手术治疗受限.针对此情况,笔者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2004年10月-2008年7月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血栓段两侧远端结扎后剥脱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焕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口服甘露醇治疗便秘86例,效果好、安全、简单易行,患者乐于接受,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动态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分为低危险组24例,中危险组23例,高危险组21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CRP和Fib值;观察UAP患者出院时CRP和Fib与入院时比较结果.结果 UAP患者的CRP与Fib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UAP患者的CRP和Fib值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Fib水平与UAP的危险级别的增加而增高,CRP和Fib水平升高的UAP患者是近期心脏病发作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护.
作者:任国庆;付红霞;牛海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引起,多系原发感染后的复发.原发感染后病毒就在三叉神经节内长期潜伏下来,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患感冒、肺炎、疟疾等热病之后,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即可复发.
作者:张彬;庞荣;贾海波;董素亭;李焕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男,45岁,主因间断心悸2年,加重20h,于2008年7月30日9: 30入院.入院查体:T 36.2 ℃、P 148次/min、R 20次/min、BP 100/70 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作者:陈淑霞;薛华;吕妍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联合血液稀释对兔耳再植后凝血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B(镇痛)组,C(稀释)组,D(镇痛联合稀释)组.动态监测手术前后血儿茶酚胺、术后凝血指标及再植成活率.结果 A、C(非镇痛组)手术后儿茶酚胺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稀释组)较A、B(非稀释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有所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酯原时间(APTT)均有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植成活率D>B>C>A.结论 镇痛联合血液稀释在降低应激和逆转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再植肢体血液循环方面,比单独各自应用效果理想.
作者:张涛;丁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床旁应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观察治疗前后体温、痰菌、胸部影像学(X线胸片或胸部CT片)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痰细菌学转阴率显著提高;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炎症吸收加快.结论 应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奕;卓安山;冯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商品名:舒利迭)治疗,对照组予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剂(商品名:必可酮)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0.5%和总有效率94.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4.2%和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量(PEF)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且使用方便.
作者:左振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LA组)45例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组(OA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切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A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切口感染率均少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作为阑尾炎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壁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国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脑外手术巾是脑外科手术的敷料,主要是保护手术的切口无菌.笔者运用脑外手术巾于肠道梗阻的手术,特别是在术前无法进行清洁肠道的直肠肿瘤手术和术中又要进行根治肠吻合的手术.
作者: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54例初治淋巴瘤患者(治疗组)和30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SF水平.结果 54例淋巴瘤患者铁蛋白检测水平(888.84±88.2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35±34.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瘤晚期(Ⅲ~Ⅳ期)患者铁蛋白检测水平(1 293.31±647.47)ng/ml高于淋巴瘤早期(Ⅰ~Ⅱ期)患者(343.68±168.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瘤患者常规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完全缓解(CR)组化疗前SF水平(691.18±646.79)ng/ml明显低于非完全缓解(NR)组化疗前水平(1 199.44±648.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瘤患者SF检测水平明显升高,且淋巴瘤越晚期及治疗效果越差者SF检测水平越高,提示监测观察淋巴瘤患者SF的变化有助于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于云平;任翠爱;崔景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抗菌药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排序,金额序号与用药人次数(DDDs)序号的比值排序对2004-2008年抗菌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使用率较高,其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合理用药仍是主流,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临床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崔颖;潘国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