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刘巧风;王惠珍;潘冰

关键词:丙泊酚, 妇科手术, 无痛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00例需要行妇科手术者根据其意愿随机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150例,笑气吸入麻醉组(B组)150例及无任何干预组(C组)100例,比较3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妇科门诊手术时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可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普通儿科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基层医院普通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防治儿科院内感染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普通儿科院内感染的疾病特点与院内感染发病率相关的因素.结果 2006~2008年院内感染率分别是2.4%、1.74%、1.6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5例占50.9%;胃肠道感染59例占35.3%;下呼吸道感染23例占13.8%.结论 有针对性、分类收治患儿,避免接触感染,改善环境卫生,做好健康卫生宣传及医务人员的管理对减少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定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6例,Ⅰ组剖宫产术前30min给予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Ⅱ组术前不用任何抗生素,术后用药方法同Ⅰ组.Ⅲ组用药方法同Ⅱ组,时间为5d.观察3组术后体温变化、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子宫内膜炎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术后病率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体温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退热时间短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

    作者:唐大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Ⅰ类切口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生素物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9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其用药种类、用药时间、药物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生素率达79.12%,平均用药时间4.18d,术前用药69例,术后用药3例;用药合理占61.8%,不合理用药占26.8%.结论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种类不当及用药过度等问题,丞需加强监管.

    作者:周甘平;周舍典;蔡静月;李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上颌窦癌误诊1例

    患者,女,45岁,左侧上颌牙阵发性疼痛20d就诊.自述20余天前出现左侧上颌牙疼痛,呈阵发性发作,向颞部放射,有时自觉左侧头痛,午睡及夜间疼痛较甚,自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疑为┼Ⅴ牙髓病变,予以开髓治疗多次未奏效,于2周前拔除,但术后症状加剧.患者创口基本愈合,上颌磨牙无龋坏及叩击痛.左侧面颊部肿胀,鼻旁轻度压痛.患者1个月前曾有鼻出血数次,鼻塞及张口受限,经服用中西药后好转.无流脓、鼻涕及近期发热症状.行CT检查为上颌窦癌.

    作者:谭晓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风险管理是指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作者:余学燕;杨凤琴;计永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的妇幼专门机构于1961年建议,早产儿的概念应为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而出生体质量<2 500g的婴儿应统称为低出生体质量儿.将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g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根据早产儿的成熟程度选择不同喂养方法.

    作者:唐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层部队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方法和体会

    基层部队疫情防控工作是直接关系广大官兵身体健康,确保部队战斗力和内部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当前国内和局部地区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型流感、禽流感、肺鼠疫等疫情,笔者多次组织并参与驻地部队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现将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生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Smartcare智能化脱机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Smartcare(SC)智能化脱机的安全性.方法 准备撤机的37例患者应用SC脱机,分别监测脱机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pH值、PaO2、PaCO2、乳酸(Lac)值,进行脱机前后的比较.结果 SC脱机前后pH值、PaO2、PaCO2、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智能化脱机能够保持血气稳定.

    作者:成永晖;曹相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加强护理专业课教学的几种教学方法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重点内容,为临床实习、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针对临床护士的工作特点,采用角色扮演、案例示范、重点突出、注重临床实践等几种方法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建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工作中的使用技巧

    静脉输液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常用方法.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在救治过程中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但由于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患儿痛苦,又易损伤浅表静脉,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既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笔者现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工作中的使用技巧,总结如下 .

    作者:张建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5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10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足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养血、温经通络中药口服;对照组应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观察2组疗效、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5%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的左、右足背动脉平均速度、内径、血流量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右侧内径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飞;杨海英;韩新玲;彭国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门诊药房咨询服务与合理用药

    合理、正确使用药物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反之,若使用不当,就会减弱药效,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医师合理选药是关键,而患者正确掌握用药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药物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窗口,满足不同疾患群体,不同层次的需要.

    作者:骆惠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糖尿病大鼠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及厄贝沙坦干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在糖尿病大鼠血浆中的变化及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30只Wistar雄性大鼠为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54只随机分为糖尿病未干预组及糖尿病干预组各27只.糖尿病干预组给予厄贝沙坦灌胃,其余2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4周,给药前后测定血糖及血浆UⅡ水平.结果 用药前后各组大鼠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鼠U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干预组用药后UⅡ降低(P<0.05),且低于糖尿病未干预组(P<0.05).结论 UⅡ系统活化可能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受到RAS系统的调控.

    作者:何涛;戴红艳;李晓鲁;池一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吸痰方法的应用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与外界的接触愈加密切,各种意外创伤患者越来越多,尤其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气管切开术成为救治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实施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吸痰方法,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都有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如下.

    作者:潘文波;陈当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疗效好、用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东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早期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5年5月-2009年8月收治60例足月妊娠产妇,产后用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孝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正畸矫治的疼痛分析与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要求矫治的错颌畸形患者日益增多.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正畸治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作为正畸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反应,影响到患者对正畸治疗的接受及配合程度,关系到正畸疗效,因而正畸治疗中疼痛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1 正畸疼痛发生的原因疼痛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反应.正畸治疗中牙齿疼痛与不适症状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生理过程.

    作者:黄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诊治体会

    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诊治较单纯性腹部外伤或烧伤复杂,特别是在早期诊治时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99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烧伤合并腹部外伤患者2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周勇;刘伟杰;周建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是影响人类健康及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症状隐匿,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应该引起高度警惕,早期发现,长期治疗,科学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现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廖金凤;吴阿凤;蔡秀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9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CEA、CA199、CA125均高于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癌、胃癌和胰腺癌患者CA153高于良性消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AFP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结肠癌、直肠癌CEA阳性率为52.8%,胰腺癌CA199阳性率为93.1%肝癌AFP阳性率为89.5%.结论 CEA、 AFP、CA153、CA125、 CA199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张斓;邹前芽;王建宇;涂平;郭玮;郭菊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