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工作中的使用技巧

张建蓉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儿科, 使用技巧
摘要:静脉输液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常用方法.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在救治过程中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但由于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患儿痛苦,又易损伤浅表静脉,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既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笔者现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工作中的使用技巧,总结如下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治疗.1个疗程(4周)后分别对2组神经系统恢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7、14、28天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28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血压、呼吸稳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癫痫及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高于对照组的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辅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病死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且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古金华;何世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门诊药房咨询服务与合理用药

    合理、正确使用药物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反之,若使用不当,就会减弱药效,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医师合理选药是关键,而患者正确掌握用药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药物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窗口,满足不同疾患群体,不同层次的需要.

    作者:骆惠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是影响人类健康及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症状隐匿,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应该引起高度警惕,早期发现,长期治疗,科学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现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廖金凤;吴阿凤;蔡秀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交通事故,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致残率很高.颅脑外伤易发生脑水肿、昏迷,许多研究认为脑损伤后氧的供应与预后密切相关.高压氧条件下,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而椎动脉血供反而增加,网状启动系统和脑干血流量增加,因此高压氧有利于昏迷患者的苏醒[1],是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重要治疗手段.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高压氧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6例,辅以得当的临床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降低了致残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运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诊治体会

    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诊治较单纯性腹部外伤或烧伤复杂,特别是在早期诊治时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99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烧伤合并腹部外伤患者2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周勇;刘伟杰;周建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352株病原菌进行ESBLs确证筛选,选择18种抗菌药物对其进行药敏实验,并分析其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检出产ESBLs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7株,克雷伯杆菌12株,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d,留置尿管,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泌尿系手术等是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可首选亚胺培南治疗,但应避免滥用,临床应注意避免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皓;兰戴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6例,Ⅰ组剖宫产术前30min给予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Ⅱ组术前不用任何抗生素,术后用药方法同Ⅰ组.Ⅲ组用药方法同Ⅱ组,时间为5d.观察3组术后体温变化、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子宫内膜炎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术后病率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体温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退热时间短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

    作者:唐大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普通儿科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基层医院普通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防治儿科院内感染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普通儿科院内感染的疾病特点与院内感染发病率相关的因素.结果 2006~2008年院内感染率分别是2.4%、1.74%、1.6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5例占50.9%;胃肠道感染59例占35.3%;下呼吸道感染23例占13.8%.结论 有针对性、分类收治患儿,避免接触感染,改善环境卫生,做好健康卫生宣传及医务人员的管理对减少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定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5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10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足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养血、温经通络中药口服;对照组应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观察2组疗效、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5%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的左、右足背动脉平均速度、内径、血流量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右侧内径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飞;杨海英;韩新玲;彭国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糖尿病大鼠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及厄贝沙坦干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在糖尿病大鼠血浆中的变化及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30只Wistar雄性大鼠为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54只随机分为糖尿病未干预组及糖尿病干预组各27只.糖尿病干预组给予厄贝沙坦灌胃,其余2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4周,给药前后测定血糖及血浆UⅡ水平.结果 用药前后各组大鼠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鼠U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干预组用药后UⅡ降低(P<0.05),且低于糖尿病未干预组(P<0.05).结论 UⅡ系统活化可能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受到RAS系统的调控.

    作者:何涛;戴红艳;李晓鲁;池一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药源性低血压研究进展

    药源性低血压或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是指由于药物的使用导致动脉血压降至90/60mm Hg(1mm Hg=0.133kPa)的一种情况.对于某些高血压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血压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同时出现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即使动脉血压并未降至90/60mm Hg时也视为药源性低血压.

    作者:罗玉英;雷招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气囊导尿管留置患者尿液外溢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气囊导尿管由于其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美观,引流通畅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减轻患者痛苦和避免并发症,笔者通过对气囊导尿管留置患者尿液外溢的原因进行探讨,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晓霞;王亚宁;马风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工作中的使用技巧

    静脉输液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常用方法.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在救治过程中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但由于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患儿痛苦,又易损伤浅表静脉,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既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笔者现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工作中的使用技巧,总结如下 .

    作者:张建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86例AMI患者经12个月的随访,观察AMI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及血浆BNP浓度变化,并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周志兰;韩凤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的妇幼专门机构于1961年建议,早产儿的概念应为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而出生体质量<2 500g的婴儿应统称为低出生体质量儿.将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g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根据早产儿的成熟程度选择不同喂养方法.

    作者:唐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风险管理是指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作者:余学燕;杨凤琴;计永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子宫腺肌病164例诊断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时引起的良性疾病.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使其临床漏诊率高,并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功能性子宫出血.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白月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目的 研究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对300例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及女性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间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患者SDS评分高于小学文化程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患者常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

    作者:包广亮;自孝海;李守彦;许光安;于飞;孙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例老年晚期无手术及化疗指征的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天1次,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有效率为41.67%,临床受益率为58.33%;中位无疾进展时间为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1年生存率为63.2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占66.67%;药物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疹及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应用于老年晚期不能手术和化疗的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国林;林伟;王继成;陆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与体位关系的研究

    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之一,对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因此,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体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等.我科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对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彦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