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跃美
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定理是解释专业化生产的原因的重要理论.不同的生产单位,生产同样的物品,只要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成本,各自选择成本较低的专业来生产,然后在市场交易可以互相得益[1].
作者:王子锐;梁胜翔;曹雯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为真实了解及掌握昆明市不同级别、不同专科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发生及病原菌种类、抗生素使用状况,为进一步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组织开展昆明地区医院感染、抗生素使用状况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并分析.结果:2009年8月10日昆明地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2%;其中市级综合医院、区级综合医院、县级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儿童妇幼机构、传染病专科、精神病专科、厂矿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3%、4.1%、5.3%、2.2%、1.3%、2.5%、6.3%、8.4%;昆明地区抗生素使用率53.0%,治疗用药率60.9%,预防用药率21.5%,治疗+预防用药率17.6%;抗生素一联应用占57.0%,二联占39.8%,三联占总用药3.1%.结论:昆明地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可反映本地的真实现状.
作者:赵云;杨云鸿;王蕊;杨鸣春;赵怡鸿;冯燕;金跃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与窦性心律相比,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死率增加32倍[1].恢复窦性心律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改善血流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静脉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和静脉推注呋塞米(速尿)对急性胰腺炎病例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35例,入院当天遵医嘱即给予羟乙基淀粉静脉输注,在输注羟乙基淀粉的同时静脉推注呋塞米.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结果:入院当天,成人羟乙基淀粉用量通常为1 000~2 000ml,保证液体出入量正平衡,入院次日开始逐渐减少其用量.患者的胰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全身并发症分别为4%和7%,胰腺手术率和住院病死率均为4%.结论:早期容量复苏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关键.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和静脉推注呋塞米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转归.患者液体出入量和生命体征是急性胰腺炎护理观察的重点.
作者:黄颖琼;田丰;陈友岱;丁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炎症,以夏秋季发病率高[1].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虽然国内、国际屡拟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但目前仍存有广泛的争议.现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豚鼠皮肤刺激性实验,以了解其安全性.方法:以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方法,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涂于白色豚鼠背部正常或破损去毛区皮肤,观察其产生豚鼠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豚鼠完整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 对豚鼠破损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在给药后1h和24h均>0.5分,但<2.99分,48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0.5分.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豚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h刺激性消失.
作者:于葆华;盛国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肠外营养(TPN)是长期无法进食的患者维持生命和疾病康复的必要措施.但临床实践发现,长期输入TPN的患者可能出现糖代谢紊乱,这将造成患者治疗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并给患者的康复造成巨大威胁[1,2].
作者:杨梅;吴玉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手术切口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也就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我院2003年1月-2009年6月实施麦氏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3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贫血中,除溶血性贫血(HA)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活性增高外,再生障碍性贫血(AA)、缺铁性贫血(ID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LD活性均有变化,故笔者对MA、IDA和AA 3种贫血观察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盛凤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男,46岁.入院前2h饮白酒150ml,之后出现排尿困难,下腹胀痛,无胸闷、憋气、心悸、肢体麻木及四肢乏力,院外未作诊治,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胡成用;任正兴;桑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静脉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功能失代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失代偿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硝酸甘油组48例和rhBNP组30例.比较2组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利尿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注射用硝酸甘油和rhBN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缓解呼吸困难和恢复完全平卧休息的症状方面,rhBNP组均显著优于硝酸甘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hBNA组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显著减少(P<0.05);为缓解症状应用静脉内推注呋塞米的剂量,rhBNP组也显著少于硝酸甘油组,此外rhBNP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引起低血压和由此而使用多巴胺的患者比例方面,2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功能失代偿患者,静脉应用rhBNP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利尿药物的使用.
作者:王海燕;薛玉生;郑强荪;张录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索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不同层次学历的护理实习生8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试验组按PBL教学法带教.结果:试验组在教学效果、出科考核成绩、对教师评价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护理临床带教中使用PBL教学法,对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考性有实际意义.
作者:魏玲;周桂容;朱美香;何湘英;张燕;孙春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开展老年人出院回访用药指导,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1例,对照组81例.住院期间用药前后,护士均要讲明遵医嘱所用药物、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等,并进行观察,出院时给予用药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由院医疗服务中心每月进行1次回访,每位患者安排3次.重点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所用药物、药物的作用及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并通过用药知识问卷表对2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结果.结果:试验组在对疾病知识了解、对药物知识了解、不依从方式及不遵医嘱原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老年人出院回访用药指导,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作者:熊英;曹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进展型脑梗死患者60例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应用了巴曲酶(DF-521)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各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521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检测重症监护病房的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Etest药敏试验测定我院206株菌对12种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在12种抗生素中耐药性低的是亚安培南(10.0%)、头孢他啶(16.0%).结论:亚安培南、头孢他啶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低.
作者:王曙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前药物主要有以下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含化、滴眼、滴鼻、口腔喷雾、直肠或阴道塞入等.现在临床所用的药品,都是制备成一定的合理剂型在临床使用,医师选用适当的药品,适当的剂型,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法(给药途径),适当的用药间隔时间,适当的疗程,用于适当的患者,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作者:袁丽华;陈陆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0例和奎硫平组50例.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2~5mg/d,奎硫平组给予奎硫平200~800mg/d.治疗8周后,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的阴性、阳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奎硫平临床疗效稍优于利培酮治疗患者;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震颤、扭转痉挛、口干、头晕、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但奎硫平组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晋娴;杨轲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和思想变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方式[1],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现代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护理管理也不过短短10余年[2].本病区运用柔性管理的理念,通过2年多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翠色;林雯青;王琼娟;郑锦萍;潘秋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但前间隔旁路因其位于希氏束旁,而具有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度风险.前间隔显性旁路在窦性心律时希氏束电位隐藏于杂乱的A波与V波之间而难于辨别,则更增加了希氏束受损的风险.现将我院2003~2009年6例前间隔显性旁路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何洪月;李秀霞;胡亚力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