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睡眠剥夺致大鼠咬肌肌球重链蛋白异构型改建

倪以亮;陈晨;任晓莉;吴高义;丁凤;陈磊

关键词:慢性睡眠剥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肌, 肌球重链蛋白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睡眠剥夺( CSD)因素作用下咬肌肌纤维肌球重链蛋白( MyHC)异构型的变化,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的致病机制。方法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慢性睡眠剥夺组( CSD)、正常笼养组( CC)、大平台对照组( TC),每组60只。每组根据实验时间不同分别分为3个亚组:7 d、14 d、21 d组,每个亚组20只。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DAB法检测咬肌肌纤维MyHC异构型构成比;应用Westem Blot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咬肌组织MyHC异构型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SD 7 d组MyHC-Ⅰ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0.314±0.005,0.134±0.005),MyHC-ⅡA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7.960±0.465,7.090±0.564),MyHC-ⅡB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2.840±0.054,2.580±0.054)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SD 14 d组咬肌深浅部MyHC-Ⅰ型肌纤维(0.284±0.005,0.106±0.015)与CSD14d组MyHC-ⅡA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7.030±1.045,6.050±0.976),MyHC-ⅡB型深浅部肌纤维(3.680±0.548,3.850±0.457)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SD 7 d组大鼠咬肌MyHC-Ⅱ型肌纤维明显减少,而MyHC-Ⅰ型增加,随着CSD时间的继续延长,大鼠咬肌MyHC-Ⅱ型肌纤维数量会有所增加,MyHC-Ⅰ型数量则减少。 CSD 21 d组咬肌深部MyHC-Ⅱ型和MyHC-Ⅰ型肌纤维数量与正常水平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D 21 d组咬肌浅部两种肌纤维数量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使咬肌肌纤维MyHC表型发生改变,肌纤维MyHC异构型的改变可能是睡眠剥夺致TMD中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之一。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情绪调节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效应

    目的:考察认知情绪调节的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效应,以及社会支持在该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大学生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湖南省某高校24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认知情绪调节的消极策略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中介作用显著(β=0.17, t=8.43, P<0.01),中介效应等于0.28×(0.18-0.05U),社会支持(U)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调节作用显著(β=-0.05, t=-2.47, P<0.05),当U变化一个单位时,中介效应变化0.05个单位。结论生活事件通过消极策略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而消极策略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增高而减少。

    作者:吴晓薇;罗兴伟;李欢欢;赵伟;王湘;黄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反社会人格高危人群反应抑制的ERP研究

    目的:探讨反社会人格高危人群反应抑制的ERP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Go/Nogo范式,评估健康对照组( n=21)、反社会人格高危组(CD +AP)( n=18)和品行障碍组(CD)( n=18)反应抑制加工时间进程的ERP特点,主要分析三个组N2和P3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的特点。结果行为学数据显示健康对照组Nogo正确率[(93.13±2.71)%]显著高于CD组[(87.51±2.82)%, P<0.01]和CD +AP组[(85.63±2.45)%, P<0.01];ERP 数据显示,CD +AP 组的N2nogo[(-1.824±1.64)μ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36±2.93)μV, P<0.01],且P3nogo[(5.52±2.79)μ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1.26±4.92)μV, P<0.01];CD组P3nogo[(5.20±3.17)μ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11.26±4.92)μV, P<0.01]。结论 N2nogo和N2d通常发生在反应抑制的早期阶段,是冲突监控的敏感指标;P3nogo和P3d通常发生在反应抑制的晚期阶段,是行为抑制的敏感指标。可见,CD +AP组的冲突监控和行动抑制都明显受损,可能与反社会行为及冲动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关慕桢;廖扬;任慧娟;刘旭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西酞普兰对成年孤养大鼠认知功能及皮层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典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对孤养导致的认知损害的改善作用与内在机制。方法60只8月龄的成年SD大鼠随机分组,分别予以群养(4只/笼)和孤养(1只/笼)6周。从孤养的第3周开始,孤养大鼠被随机分为孤养+西酞普兰组(西酞普兰10 mg/kg腹腔内注射)和孤养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持续4周后,分别使用新奇认知实验、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来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皮层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和褪黑素含量。结果孤养组认知指数(0.48±0.15)比孤养+西酞普兰组(0.71±0.05)以及群养组(0.73±0.13)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孤养组皮层的tau蛋白在丝氨酸396(3.94±0.74)、198/199/202(0.88±0.11)位点均出现过度磷酸化,经过西酞普兰干预后,tau蛋白丝氨酸396(2.31±0.24)及198/199/202(1.56±0.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得到改善。与群养组相比,孤养组糖原合酶3β的总含量(1.12±0.09)明显增高,且其非活性位点9位丝氨酸(0.47±0.11)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孤养组糖原合酶3β活性升高,西酞普兰可以部分逆转糖原合酶3β的总含量(0.87±0.08)以及非活性9位点丝氨酸(0.80±0.07)上的变化。与孤养组相比,西酞普兰干预可以增加皮层褪黑素水平[(359.54±18.80)pg/ml vs (418.15±18.72)pg/ml, P<0.05]。结论西酞普兰可以改善孤养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及皮层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西酞普兰增加了皮层内褪黑素水平,从而负性调控了糖原合酶3β活性有关。

    作者:公卫刚;任庆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疆官兵心理应激、情绪调节方式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情绪调节方式与新疆部队官兵(以下简称“驻疆官兵”)职业倦怠的关系,为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疆官兵757名,进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测评研究。结果(1)独生子女驻疆官兵躯体化[(6.34±4.86)分]、自我评价[(7.66±4.16)分]、消极怠工[(5.00±3.51)分]3个因子得分及职业倦怠总分[(28.60±15.82)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官兵[(5.34±4.51)分,(6.89±4.28)分,(4.25±3.22)分,(25.73±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04,2.384,2.950,2.446;P<0.05或0.01)。有训练伤史驻疆官兵成就感、躯体化、消极怠工3个因子得分及职业倦怠总分显著高于无训练伤史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71,3.676,4.222,3.469;P<0.01)。高训练期望官兵职业倦怠总分及5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一般训练期望、训练期望无所谓2组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心理应激、认知重视、自我安慰、训练期望、情感求助对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t=14.518,8.241,-4.332,2.990,-2.695;P<0.01)。(3)认知重视在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比为18.8%;自我安慰在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比为4.4%。结论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因独生子女、训练伤史、训练期望而异,认知重视、自我安慰在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丁魁;孟新珍;刘晓明;秦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栏目简介:临床研究

    主要刊登行为医学与脑科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中应用研究稿件。临床应用研究涉及各科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问题,可从以下角度或方面开展应用研究。

    作者:冯学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与重大疾病负担相关。大多数患者接受传统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不能获得症状缓解,因此对临床医生而言仍是精神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难治性抑郁症治疗的研究,提示目前该病的疗效仍不容乐观,但其治疗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新型快速抗抑郁药、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其他药物、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深部脑刺激、有氧运动、光照疗法等,每种治疗策略均有其优缺点和特殊的研究价值。一线治疗策略的高度未缓解率使得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抗抑郁药、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其他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手段相结合成为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岳秀宁;刘正福;叶兰仙;王霁阳;任丽娜;张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睡眠剥夺致大鼠咬肌肌球重链蛋白异构型改建

    目的:观察慢性睡眠剥夺( CSD)因素作用下咬肌肌纤维肌球重链蛋白( MyHC)异构型的变化,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的致病机制。方法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慢性睡眠剥夺组( CSD)、正常笼养组( CC)、大平台对照组( TC),每组60只。每组根据实验时间不同分别分为3个亚组:7 d、14 d、21 d组,每个亚组20只。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DAB法检测咬肌肌纤维MyHC异构型构成比;应用Westem Blot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咬肌组织MyHC异构型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SD 7 d组MyHC-Ⅰ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0.314±0.005,0.134±0.005),MyHC-ⅡA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7.960±0.465,7.090±0.564),MyHC-ⅡB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2.840±0.054,2.580±0.054)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SD 14 d组咬肌深浅部MyHC-Ⅰ型肌纤维(0.284±0.005,0.106±0.015)与CSD14d组MyHC-ⅡA型咬肌深浅部肌纤维(7.030±1.045,6.050±0.976),MyHC-ⅡB型深浅部肌纤维(3.680±0.548,3.850±0.457)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SD 7 d组大鼠咬肌MyHC-Ⅱ型肌纤维明显减少,而MyHC-Ⅰ型增加,随着CSD时间的继续延长,大鼠咬肌MyHC-Ⅱ型肌纤维数量会有所增加,MyHC-Ⅰ型数量则减少。 CSD 21 d组咬肌深部MyHC-Ⅱ型和MyHC-Ⅰ型肌纤维数量与正常水平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D 21 d组咬肌浅部两种肌纤维数量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使咬肌肌纤维MyHC表型发生改变,肌纤维MyHC异构型的改变可能是睡眠剥夺致TMD中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倪以亮;陈晨;任晓莉;吴高义;丁凤;陈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食蟹猴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的建立及习得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无创条件下建立食蟹猴的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 DEC)模型的方法并分析其行为习得规律。方法6只成年雄性食蟹猴,实验时利用特制猴椅进行清醒固定,其头部可自由活动,以500 ms、80 dB的纯音作为条件刺激( CS),100 ms、5 psi的束状氧气流刺激角膜作为非条件刺激( US),通过CS、US的反复配对训练其建立DEC,每个训练期120次,每日两个训练期。在此过程中,使用红外线反射探测法记录食蟹猴的眼睑活动,并对条件性眨眼反应( CR)、惊吓反应( SR)数据进行离线分析。结果6只食蟹猴中有4只完成了全部的DEC的训练过程,其中有3只动物成功习得DEC,CR率均值在后一个训练期达到(64.67±2.00)%,(P<0.01);有1只动物仅在第1个训练期表现出较高的习得率(85.00%),而后每个训练期的CR率都很低,均值仅为18.16%,未能成功建立DEC模型。4只食蟹猴的SR发生率均较低,平均值为5.47%。结论虽然食蟹猴的DEC行为训练易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无创和适当制动的条件下,食蟹猴可以成功建立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

    作者:李蕊;严芳;杨颖珊;洪传绪;陈冠人;吴海英;田朝阳;隋建峰;吴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内源性睾酮与视空间能力

    本文探讨内源性睾酮水平对于视空间能力表现的影响。2014年以“视空间能力,睾酮,性别差异”为关键词,通过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论文46篇进行整理综述。终纳入35篇相关论文,男性视空间能力任务表现优于女性,睾酮水平在男性视空间能力优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影响包括两方面:组织作用和激活作用,其中睾酮的激活作用因具有可逆性而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到目前为止,睾酮对视空间能力影响的研究多数为行为学水平,采用的空间任务主要包括心理旋转任务、虚拟导航、现实场景任务等,一种非线性相关关系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新研究指出今后应深入探讨视空间能力的相关神经机制,采用ERP及MRI等相关实验技术,进一步评估内源性睾酮水平对相关神经基础的影响。

    作者:盖琼;孙月吉;孙文恒;王凡;沙莉;郑亚;姜月;徐国庆;沈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童年受虐对成人抑郁症患者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对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106人,使用儿童受虐问卷( 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评定儿童期受虐状况、抑郁严重程度、焦虑严重程度;根据儿童受虐问卷评分将受试者分为受虐组(38例),无受虐组(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瘦素水平。结果依据CTQ评分结果,106例入组患者中38例(35.85%)有儿童期受虐史。儿童期受虐组与无受虐组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比、HAMD-24总分、HAMA总分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受虐组的血浆瘦素水平[(4.989±2.820)μg/L]低于无受虐组[(7.324±4.941)μg/L, P<0.05]和正常对照组[(9.811±7.353)μg/L, P<0.01],无受虐组的血浆瘦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对血浆瘦素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儿童期受虐导致血浆瘦素水平下降可能是成年后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汪卫华;隋云川;刘丽;赵汉清;李光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聚集素基因 rs11136000位点多态性与白族人群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聚集素( clusterin,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多态性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群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大理州白族人群中筛选LOAD患者109名作为病例组,和同期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120名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PCR及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检测技术测定研究对象CLU rs11136000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应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CLU rs11136000位点等位基因(C、T)及基因型(CC、CT、TT)频率(C:65.60%,T:34.40%,CC:38.53%,CT:54.13%,TT:7.34%)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9, P=0.216;χ2=2.805, P=0.246);②病例组血清总胆固醇( T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08, P=0.013)。结论 CLU基因rs11136000可能并非白族人群LOAD的易感基因;LOAD患者血清TC高更为常见。

    作者:罗红玉;王丽霞;刘永磊;杨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栏目简介:系统综述

    为提高杂志刊载的综述论文质量,《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系统综述”栏目主要刊载定性系统综述和定量系统综述(即meta分析)两种格式的文章。版面:3~5版;篇幅:不超过10000字。

    作者:张敬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本刊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1.总体要求:中英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以250个实词左右为宜。2.文题:①文题为短语形式,可以为疑问句,但不能是陈述句和否定句;②用词宜少,以10~15个词为宜;③少用或不用冠词;④尽量避免多个“of”连用。

    作者:冯学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脑影像学的鉴别作用

    鉴别单双相抑郁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挑战,综述近年来脑影像学在鉴别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方面的发展,寻找识别双相障碍的生物学标志,以利于更好的优化临床决策。检索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选取“单相抑郁”或“重性抑郁症”、“双相抑郁”、“磁共振成像”“模型”等为检索词。目前直接比较单双相的结构及功能影像学研究均很少,大部分研究提示双相障碍较单相抑郁的脑损害更重,其脑结构及功能环路损害涉及不同脑区,影像学特征建模识别两组疾病的准确率较高。需要更多的直接比较单双相障碍的脑影像学研究,影像学作为客观的生物学鉴别标志是一个可行的研究领域。

    作者:刘海燕;姚志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7~11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正常儿童汉字语义加工发展的N400比较

    目的:对7~11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和正常儿童汉字任务ERP进行研究,探讨ADHD与正常儿童语义加工发展特点的差异。方法两组儿童为ADHD 83例、正常儿童93名,7~11岁分五个年龄组。实验采用ERP 汉字刺激任务(相关、不相关及假字三种条件)。结果 ERP的N400波幅及潜伏期比较:(1)语义相关:7岁正常儿童N400波幅高于11岁[(-10.67±4.39)μV,(-4.62±3.55)μV;P=0.005];8岁ADHD高于其他组[(-10.77±6.66)μV, F=2.54, P=0.046]。10岁、11岁正常儿童潜伏期较8岁组延长[(342.9±52.5)ms,(351.8±62.1)ms,(311.7±33.1)ms, P<0.05],11岁ADHD儿童潜伏期长于其他组[(391.7±82.2)ms, P=0.033]。(2)语义不相关:10岁正常儿童N400波幅高于其他组[(-16.67±7.98)μV, P=0.014], ADHD组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与正常组N400潜伏期各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假字条件:9岁正常儿童N400波幅高于其他年龄[(-16.08±7.14)μV, P<0.05],11岁ADHD儿童N400波幅高于7、9、10岁[(-18.81±10.58)μV, P<0.05]。8、9岁正常儿童潜伏期较短[(319.1±26.1) ms,(319.6±24)ms;P<0.05],ADHD儿童潜伏期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HD于语义相关条件的N400波幅与潜伏期分别在8、9岁明显变化,假字在11岁明显发展,均晚于正常儿童1个以上年龄段。 ADHD儿童语义加工和正字法认知的能力发展迟缓。 N400能较好反映儿童早期语言认知能力,有较好早期诊断具有价值。

    作者:赵方乔;董选;沈惠娟;陈琳;江凯华;董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本刊指示性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规范

    一、指示性摘要适用范围指示性摘要为介绍论文主题范围与内容梗概的一种摘要,用于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指出(说明)论文的主要议题和结果(结论)。2016年本刊理论类研究论文或非研究原著类论文,如专题述评、研究与思考、系统综述、学术讨论类文稿,使用指示性摘要。

    作者:张敬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年专题组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角色压力源、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心理授权三者之间关系。方法于2014年2月至10月,应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心理授权问卷、职业倦怠问卷、角色压力源问卷调查辽宁省锦州市三所医院的护理人员420名,对护理人员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及职业倦怠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平均得分(59.58±18.30)分,心理授权平均得分(38.87±7.05)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与护理人员心理授权中自主性( r=-0.25~-0.34, P<0.05)和自我效能( r=-0.08~-0.53, P<0.05)之间呈负相关,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与护理人员角色压力源中角色模糊( r=0.17~0.43, P<0.05)和角色超载( r=0.07~0.46, P<0.05)之间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04)、文化程度(β=-0.237)、工作年限(β=-0.334)、自主性(β=-0.152)、自我效能(β=0.127)、角色模糊(β=0.284)、角色超载(β=0.325)是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角色压力源、心理授权能够预测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减少护理人员的压力源、给予心理授权来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

    作者:姜兆权;张会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神经生长液改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评估

    目的:应用多项量表评估中药神经生长液( Nerve Growth Decoction,NGD)改善老年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方法共100例老年PD患者分为NGD用药组(7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多巴丝肼治疗的基础上,用药组加用NGD口服液(1剂/d,分两次口服),30 d为一疗程;间隔1~2周进行第二疗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2部分( UPDRSⅡ)、第3部分(UPDRSⅢ)、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NMSQuest)、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 PDQ-39)及Schwab&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Schwab),比较NGD用药组与对照组及NGD用药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1)经2个月NGD治疗后,NGD用药组ADL、Schwab、PDQ-39及NMSQuest评分[分别为(27.78±10.54)分,(0.87±0.14)分,(26.07±19.18)分,(9.95±4.70)分],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34.15±13.88)分,(0.77±0.21)分,(37.47±24.05)分,(13.46±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GD用药组治疗前UPDRSⅡ、UPDRS Ⅲ、ADL、Schwab、PDQ-39S及NMSQuest评分[分别为(10.68±7.15)分,(23.79±16.64)分,(33.96±14.06)分,(0.77±0.21)分,(36.96±24.26)分,(11.96±5.17)分],与治疗后比较[分别为(8.50±6.40)分,(16.79±13.48)分,(27.78±10.54)分,(0.87±0.14)分,(26.07±19.18)分,(9.95±4.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结论老年PD患者在多巴丝肼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GD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多种量表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PD患者和作为中药疗效的判断指标。

    作者:王军;汤海艳;黄焕新;魏其林;郝传铮;顾晓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本刊中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通常中文摘要以不超过400字为宜。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陈述的主语,应以第三人称的语气书写。

    作者:冯学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