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静;顾玲娣
儿童在替牙期出现上中切牙间隙,一般随着 牙齿萌 出会自行消失,但有部分却无法消失,需行矫正治疗。本文对前来就诊的155例中切牙间隙患 者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王尚才;朱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端粒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有逆转录功能的核糖核蛋白酶,端粒酶在维持端粒长度,阻止细胞衰亡,使细胞无限增殖,以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均能检测到,因此可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而端粒酶活性抑制剂很有希望应用于肿瘤治疗.本文对端粒酶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娄佳宁;周曾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岁.家长诉:左下前牙1998年12月脱落后3个月长出1颗畸形牙齿.1999年8月30日此牙疼痛伴牙龈肿胀来我科就诊.
作者:汪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楔状缺损牙牙合接触力学特征及其与楔状缺损牙临床状况的关系,探讨牙楔状缺损形成的原因.方法采用临床物理检查和石膏模型测量,确定楔状缺损牙轴倾度、磨损指数、牙缺失等指标;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自行编制软件程序及硬件系统,测试被检光牙合片,分析并提取楔状缺损牙接触牙合力、面积、接触点牙合应力等数据和图形信息.结果楔状缺损牙牙合接触数据和图形符合创伤牙合特征,42.97%轴倾度增大,96.09%有不同程度的磨损,46.29%前牙缺失,57.03%后牙缺失;楔状缺损牙中接触牙合力增大者占78.91%.结论研究结果说明,牙轴倾度增大、牙列不完整和牙齿磨损导致的牙合力异常分布,可能是楔状缺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作者:汤叔禹;李敏;金观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猕猴颞下颌关节功能面骨软骨全层缺损后的自然修复能力以及修复组织的性质.方法 12只猕猴24侧关节,于关节镜下在关节结节后斜面和/或髁突前斜面进行钻孔,造成直径3mm、深度5mm,同时穿透关节软骨全层和软骨下皮质骨,并深入骨髓腔的圆柱形缺损.术后4周、8周、12周和24周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4周即出现损伤区纤维组织性部分修复;随时间推移,损伤区仍为纤维组织修复;12周后缺损区基本与正常周围组织平齐,局部出现钙化组织.免疫组化染色Ⅱ型胶原染色不明显,Ⅰ型胶原有不同程度的染色.结论单纯软骨下骨钻孔术能修复关节面骨软骨的全层缺损,只是修复组织为大量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纤维软骨样组织的混合体,与正常关节软骨有差别.
作者:王旭东;杨驰;邱蔚六;蔡协艺;哈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灯盏花胶囊对白斑、扁平苔藓上皮异常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患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志愿者45例,采用复方灯盏花胶囊治疗3个月,以云芝糖肽、维生素A为阳性对照组,作治疗前后临床局部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测定值观察对比.结果复方灯盏花治疗后, 79.2%患者上皮异常增生分级有减轻,症状改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均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复方灯盏花胶囊具有防止白斑和扁平苔藓癌变的作用,对细胞动力学的积极影响是其抗癌机制的基础之一.
作者:周曾同;张水龙;唐国瑶;金芝贵;赵亦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天然型无机骨(NNB)复合人工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在30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3周、6周、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片观察,并对HE染色切片行计算机定量分析.结果复合骨与NNB相比,同期成骨量大;6周时复合骨成骨面积尚不如自体骨,而12周时已接近自体骨水平,空白缺损则始终未能修复.结论复合骨生物相容性好,效果明显优于NNB,远期与自体骨相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作者:蒋欣泉;潘可风;刘世勋;马贵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患者牙龈炎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114例病例,分为成人组和青少年组.成人和青少年组又各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初戴固定矫正器2个月后检查牙龈,进行牙龈指数(GI)测定,从而比较成人与青少年患牙龈炎的比率.结果成人组牙龈炎患病率低于青少年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青少年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实验组患病率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人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腔卫生的保健好坏,对正畸治疗患者牙龈炎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家长,应配合督促儿童保持口腔卫生.
作者:虞红;费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活髓切断术治疗深龋乳磨牙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2例年龄在3~8岁儿童的深龋乳磨牙45颗行活髓切断术,术后跟踪随访(1)/(2)a、1a、2a.结果术后1a随访45颗接受治疗的深龋乳磨牙,临床及X线片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a随访42颗牙,失访3颗牙,临床成功率为95%,X线片成功率为88%.失败原因为内吸收、充填体折断脱落未及时就诊而引起牙髓炎症.结论活髓切断术用于乳牙深龋确实为一种可靠、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应注意定期拍摄X线片复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王晓丽;杨丕山;于英;孙善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是头颈部癌瘤放射治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因剂量大、放射治疗前病灶牙处理不当而致,一般抗感染治疗难以控制.1978年1月~1997年8月,我科与高压氧治疗科共收治22例头面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16例)和放射性溃疡(6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胡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推广应用双力矫治技术.方法应用国产Broussard托槽矫治各类错牙合,介绍该矫治技术的矫治特点、方法及步骤.结果以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为依据,说明矫正治疗取得的效果.结论该技术应用各类辅簧插入垂直槽沟中,采用轻力,适于各类错牙合的矫治,能使牙齿三维方向移动,精确排列至正常位置,操作简便,易于临床应用.
作者:曹惠菊;龚方方;潘晓岗;唐国华;李达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口腔正畸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已证明,牙列不齐矫治的佳时间在12~14周岁[1].部分牙列不齐患者往往因种种因素错过矫治的黄金时间.笔者近几年用烤瓷固定修复法诊治了30例个别前牙错位但不宜作正畸治疗的患者,疗效基本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宏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植入软骨细胞修复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修复组织的质量.方法经关节镜对12只猕猴的髁突和(或)关节结节进行钻孔,造成骨软骨缺损模型;将软骨细胞悬液与人工基质材料Pluronic-F127混合形成复合物,经关节镜注入颞下颌关节面缺损区;4周、8周、12周和24周后经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修复情况.结果软骨细胞移植术后,关节面缺损均得到了修复,修复组织内为分化良好的软骨细胞,并随时间推移排列逐渐有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修复组织Ⅱ型胶原染色明显.结论关节镜导向下的细胞移植术是切实可行的.软骨细胞移植能修复关节面骨软骨缺损,修复组织接近正常的关节软骨组织.
作者:王旭东;杨驰;邱蔚六;周晓健;蔡协艺;哈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及统计学分析,探讨下颌角前切迹深度与颅面形态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昌地区恒牙列早期深、浅下颌角前切迹患者各21例,根据角前切迹深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每位患者均摄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角度及线距项目各22项,对两组患者间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角前切迹组较浅角前切迹组下颌角显著增大,下颌支及下颌体长度以及下颌体高度减小.两组相比,深角前切迹组下颌骨明显顺时针旋转,颏部位置明显后移,面角显著增大,前面高也显著增大.结论深角前切迹患者下颌骨大小发育不足,顺时针旋转明显,面部垂直生长倾向显著.对深角前切迹患者在矫治设计时应采用针对高面角的治疗原则.
作者:吴建勇;张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