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佳宁;周曾同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点. 方法对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1)物理检查见肿块位于颈中份胸锁乳突肌下淋巴链平面(平面Ⅲ),质软,活动好.甲状腺正常.(2)超声检查显示位于颈侧部界限清楚的囊性肿块和同侧甲状腺内的原发病灶.结论转移至颈淋巴结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可以表现为囊肿型,高分辨率的超声仪可以发现隐匿型甲状腺癌.
作者:王建华;张艳萍;王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灯盏花胶囊对白斑、扁平苔藓上皮异常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患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志愿者45例,采用复方灯盏花胶囊治疗3个月,以云芝糖肽、维生素A为阳性对照组,作治疗前后临床局部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测定值观察对比.结果复方灯盏花治疗后, 79.2%患者上皮异常增生分级有减轻,症状改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均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复方灯盏花胶囊具有防止白斑和扁平苔藓癌变的作用,对细胞动力学的积极影响是其抗癌机制的基础之一.
作者:周曾同;张水龙;唐国瑶;金芝贵;赵亦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Comfort义齿粘附剂(Comfort-DA) 的临床效果.方法测定10名患者使用粘附剂前后,新旧全口义齿的大咬合力及咀嚼效能,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主观评价.结果无论义齿基托与粘膜密合或不密合,所研制的粘附剂均可提高义齿的大咬合力,但仅后者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咀嚼效能得到显著改善;多数患者认为此粘附剂可提高义齿的固位、稳定及咀嚼力,粘附时间为6 ~ 8 h.结论所研制的粘附剂可显著提高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
作者:赵克;程祥荣;陈群;李四群;高少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是头颈部癌瘤放射治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因剂量大、放射治疗前病灶牙处理不当而致,一般抗感染治疗难以控制.1978年1月~1997年8月,我科与高压氧治疗科共收治22例头面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16例)和放射性溃疡(6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胡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测釉质经空气喷磨预处理后对树脂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对30颗离体牙的牙釉质进行喷磨、喷磨加酸蚀、单纯酸蚀后粘结树脂,测定其剪切强度.用方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酸蚀加空气喷磨,并不影响常规的树脂与釉质的粘结强度.但单独的空气喷磨,可提高树脂与釉质的粘结强度.结论临床上可采用空气喷磨预处理牙釉质,不必再行常规的酸蚀处理牙釉质.
作者:陶岚;徐晓;崔智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特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 2在人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变化,探讨Smad 2在牙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人牙胚发育各期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d 2分子的表达.结果 Smad 2在牙胚发育的各个时期存在特异的时空分布模式,其分布与TGF-β有相似之处.结论首次观察到Smad 2信号分子在人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Smad 2作为TGF-β细胞内信号分子,可能参与上皮-间充质的信号诱导,同时也参与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以及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
作者:何文喜;牛忠英;赵守亮;陈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端粒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有逆转录功能的核糖核蛋白酶,端粒酶在维持端粒长度,阻止细胞衰亡,使细胞无限增殖,以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均能检测到,因此可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而端粒酶活性抑制剂很有希望应用于肿瘤治疗.本文对端粒酶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娄佳宁;周曾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及统计学分析,探讨下颌角前切迹深度与颅面形态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昌地区恒牙列早期深、浅下颌角前切迹患者各21例,根据角前切迹深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每位患者均摄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角度及线距项目各22项,对两组患者间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角前切迹组较浅角前切迹组下颌角显著增大,下颌支及下颌体长度以及下颌体高度减小.两组相比,深角前切迹组下颌骨明显顺时针旋转,颏部位置明显后移,面角显著增大,前面高也显著增大.结论深角前切迹患者下颌骨大小发育不足,顺时针旋转明显,面部垂直生长倾向显著.对深角前切迹患者在矫治设计时应采用针对高面角的治疗原则.
作者:吴建勇;张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活髓切断术治疗深龋乳磨牙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2例年龄在3~8岁儿童的深龋乳磨牙45颗行活髓切断术,术后跟踪随访(1)/(2)a、1a、2a.结果术后1a随访45颗接受治疗的深龋乳磨牙,临床及X线片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a随访42颗牙,失访3颗牙,临床成功率为95%,X线片成功率为88%.失败原因为内吸收、充填体折断脱落未及时就诊而引起牙髓炎症.结论活髓切断术用于乳牙深龋确实为一种可靠、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应注意定期拍摄X线片复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王晓丽;杨丕山;于英;孙善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它与口腔鳞癌的关系也已受到关注.目前研究认为,高危型HPV的E6、E7蛋白分别作用于p53和Rb,继而影响其它调节因子,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引起细胞恶变.本文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改变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曹俊;章月星;张志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天然型无机骨(NNB)复合人工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在30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3周、6周、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片观察,并对HE染色切片行计算机定量分析.结果复合骨与NNB相比,同期成骨量大;6周时复合骨成骨面积尚不如自体骨,而12周时已接近自体骨水平,空白缺损则始终未能修复.结论复合骨生物相容性好,效果明显优于NNB,远期与自体骨相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作者:蒋欣泉;潘可风;刘世勋;马贵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口腔固定矫治中托槽脱落的原因.方法患者38例, 粘接托槽1 303个,其中方托槽325个,Begg托槽978个.粘接剂分别为津京釉质粘接剂、TF非调和粘接剂和3M光固化树脂.结果托槽总脱落率为54.3%(707/1 303),AngleⅠ、Ⅱ类托槽脱落率相近(分别为54.3%和54%);下颌托槽脱落率为63.8%(451/707),上颌托槽脱落率为36.2%(256/707).统计学分析,光固化与津京釉质粘接剂和TF非调和粘接剂比较,脱落率差别非常显著(χ2值分别为24.39和8.63, P<0.01),而后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χ2 =1.48,P>0.05).结论托槽粘合成败,受多因素影响.3种粘接剂比较,以光固化树脂的脱落率低.
作者:潘慧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外来儿童的龋病发病情况.方法按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1052名外来儿童的龋病进行调查.结果乳牙患龋率85.8%,龋均4.61;恒牙患龋率6.45%,龋均1.4.结论上海市普陀区外来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仍处较高水平,防治是
作者:周立静;顾玲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移植自体耳廓软骨块修复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与修复机制.方法于12只猕猴获取一定量的自体耳廓软骨块,经关节镜植入关节骨软骨缺损区;4周、8周、12周和24周后经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修复情况.结果术后8周,关节面缺损区基本与正常组织平齐.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复区软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代之以成纤维细胞构成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I型胶原呈现弱阳性.结论软骨块移植可修复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但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样组织,随时间推移,逐渐成为纤维组织.
作者:杨驰;王旭东;邱蔚六;蔡协艺;哈綨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