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FGF复合NNB无机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蒋欣泉;潘可风;刘世勋;马贵骧

关键词:天然型无机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复合人工骨, 颌骨缺损, 动物实验, 兔
摘要: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天然型无机骨(NNB)复合人工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在30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3周、6周、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片观察,并对HE染色切片行计算机定量分析.结果复合骨与NNB相比,同期成骨量大;6周时复合骨成骨面积尚不如自体骨,而12周时已接近自体骨水平,空白缺损则始终未能修复.结论复合骨生物相容性好,效果明显优于NNB,远期与自体骨相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52例上海市普陀区外来儿童龋病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外来儿童的龋病发病情况.方法按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1052名外来儿童的龋病进行调查.结果乳牙患龋率85.8%,龋均4.61;恒牙患龋率6.45%,龋均1.4.结论上海市普陀区外来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仍处较高水平,防治是

    作者:周立静;顾玲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端粒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端粒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有逆转录功能的核糖核蛋白酶,端粒酶在维持端粒长度,阻止细胞衰亡,使细胞无限增殖,以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均能检测到,因此可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而端粒酶活性抑制剂很有希望应用于肿瘤治疗.本文对端粒酶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娄佳宁;周曾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附108例病例报告)

    目的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病例进行复习统计,以了解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原因、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10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进行诊断和分类,运用不同手术入路,均采取开放复位做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并对治疗时机及结果进行分类.根据治疗后3个月的骨折愈合好坏,张口度、咬合等功能恢复情况,面部畸形的整复效果及并发症的消失程度,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3种.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优良者104例,占96.3%;差者4例,占3.7%.结论熟悉局部解剖,正确的诊断,及时准确的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是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成功的

    作者:赵平;徐兵;史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口腔根尖片持片器研制及临床应用

    随着口腔科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牙片的使用越来越多,目前根尖片拍摄方法大多存在操作较烦琐、根尖片的质量难以保证及易造成交叉污染等缺点.作者参照国外根尖片拍摄方法优点[1]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研制出根尖片持片器,现将其研制及临床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春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喷磨预处理牙釉质对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目的观测釉质经空气喷磨预处理后对树脂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对30颗离体牙的牙釉质进行喷磨、喷磨加酸蚀、单纯酸蚀后粘结树脂,测定其剪切强度.用方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酸蚀加空气喷磨,并不影响常规的树脂与釉质的粘结强度.但单独的空气喷磨,可提高树脂与釉质的粘结强度.结论临床上可采用空气喷磨预处理牙釉质,不必再行常规的酸蚀处理牙釉质.

    作者:陶岚;徐晓;崔智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深切怀念许国祺教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下颌中切牙牙中牙1例报告

    患者男性,7岁.家长诉:左下前牙1998年12月脱落后3个月长出1颗畸形牙齿.1999年8月30日此牙疼痛伴牙龈肿胀来我科就诊.

    作者:汪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口腔内窥镜诚征临床试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草珊瑚口腔膏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兖州市6520名市民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目的以口腔医务工作者为调查对象之一,对其患龋率、牙周病及自我保健意识进行调查,并与普通人员作比较.方法对6520名市民的患龋率、牙周病及自我保健意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目前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偏于治疗,对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教育重视不够;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口腔医疗工作也是治疗大于预防.结论口腔医务工作者应清醒认识到,口腔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应尽快侧重于预防.

    作者:王秀云;徐培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口腔鳞癌发生的研究进展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它与口腔鳞癌的关系也已受到关注.目前研究认为,高危型HPV的E6、E7蛋白分别作用于p53和Rb,继而影响其它调节因子,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引起细胞恶变.本文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改变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曹俊;章月星;张志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口腔艾滋病的临床及研究进展

    目的被誉为世纪恶魔的艾滋病正在全球肆虐.根据国家新资料,我国于1985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人.截止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6 08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 111例,死亡584例.据专家估计,至2000年底,全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过60万人,这不能不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包括口腔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警惕和重视.本文介绍了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关的主要口腔粘膜损害、交叉感染途径及治疗原则,旨在帮助口腔医务工作者对艾滋病的临床及研究进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作者:周来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开封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德正齿科新技术服务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牙胚发育过程中Smad 2分子的表达与分布变化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特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 2在人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变化,探讨Smad 2在牙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人牙胚发育各期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d 2分子的表达.结果 Smad 2在牙胚发育的各个时期存在特异的时空分布模式,其分布与TGF-β有相似之处.结论首次观察到Smad 2信号分子在人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Smad 2作为TGF-β细胞内信号分子,可能参与上皮-间充质的信号诱导,同时也参与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以及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

    作者:何文喜;牛忠英;赵守亮;陈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海市静安区800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静安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探索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新措施.方法上门检查800例60~74岁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指数和标准参照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结果龋病患病率为80.15%,牙龈炎患病率为66.42%,牙周病患病率为32.38%,牙列缺损患病率为88.13%,牙列缺失患病率为16.25%,楔状缺损患病率为54.63%.结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较差,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提示:在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老人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实施预防、康复治疗.

    作者:杨蒙燕;周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层粘连蛋白在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中的免疫定位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牙髓修复中的免疫定位和分布特征.方法在大鼠第一磨牙制备单面洞,分别观察3d、15d和30d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情况.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N的免疫反应.结果术后3d,修复性牙本质尚未形成.牙髓内成牙本质细胞呈阳性染色,前期牙本质为弱阳性.术后15d,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和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的出现,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和牙髓细胞免疫染色呈阳性.术后30d,已形成的修复性牙本质内LN染色阳性,免疫活性特别集中于修复性牙本质与牙髓交界处,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染色呈强阳性.结论 LN的分布特征提示,在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过程中,LN可能是牙髓细胞附着的一个有利因素.

    作者:陈智;樊明文;张旗;边专;彭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恒牙列早期深、浅下颌角前切迹与颅面形态的相关研究

    目的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及统计学分析,探讨下颌角前切迹深度与颅面形态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昌地区恒牙列早期深、浅下颌角前切迹患者各21例,根据角前切迹深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每位患者均摄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角度及线距项目各22项,对两组患者间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角前切迹组较浅角前切迹组下颌角显著增大,下颌支及下颌体长度以及下颌体高度减小.两组相比,深角前切迹组下颌骨明显顺时针旋转,颏部位置明显后移,面角显著增大,前面高也显著增大.结论深角前切迹患者下颌骨大小发育不足,顺时针旋转明显,面部垂直生长倾向显著.对深角前切迹患者在矫治设计时应采用针对高面角的治疗原则.

    作者:吴建勇;张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复合树脂修复牙体失败的原因分析

    应用高强度复合树脂(光固化)修复Ⅰ、Ⅱ类洞,色泽接近天然牙色,操作简便,但对牙髓组织有刺激性,经一段时间后,常有患者诉牙齿敏感等症状.本文就本科1994~1999年经门诊复合树脂修复后出现各种症状的21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秦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内镜移植软骨块修复颞下颌关节面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移植自体耳廓软骨块修复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与修复机制.方法于12只猕猴获取一定量的自体耳廓软骨块,经关节镜植入关节骨软骨缺损区;4周、8周、12周和24周后经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修复情况.结果术后8周,关节面缺损区基本与正常组织平齐.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复区软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代之以成纤维细胞构成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I型胶原呈现弱阳性.结论软骨块移植可修复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但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样组织,随时间推移,逐渐成为纤维组织.

    作者:杨驰;王旭东;邱蔚六;蔡协艺;哈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复方灯盏花对白斑、扁平苔藓上皮异常增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灯盏花胶囊对白斑、扁平苔藓上皮异常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患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志愿者45例,采用复方灯盏花胶囊治疗3个月,以云芝糖肽、维生素A为阳性对照组,作治疗前后临床局部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测定值观察对比.结果复方灯盏花治疗后, 79.2%患者上皮异常增生分级有减轻,症状改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均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复方灯盏花胶囊具有防止白斑和扁平苔藓癌变的作用,对细胞动力学的积极影响是其抗癌机制的基础之一.

    作者:周曾同;张水龙;唐国瑶;金芝贵;赵亦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