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愈
目的经微创手术制备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动物模型,以减少手术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材料经关节镜对12只猕猴双侧关节上下腔进行关节面钻孔术,造成骨软骨缺损模型,对其缺损位置进行定位和记录.结果 12只猕猴24侧关节均在关节镜下进行了关节功能面的骨软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并进行了缺损部位的定位.结论经关节镜建立猕猴关节面缺损模型是一种仅有微小创伤的方法,有助于减少手术本身造成的实验误差.
作者:王旭东;杨驰;邱蔚六;蔡协艺;哈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病例进行复习统计,以了解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原因、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10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进行诊断和分类,运用不同手术入路,均采取开放复位做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并对治疗时机及结果进行分类.根据治疗后3个月的骨折愈合好坏,张口度、咬合等功能恢复情况,面部畸形的整复效果及并发症的消失程度,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3种.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优良者104例,占96.3%;差者4例,占3.7%.结论熟悉局部解剖,正确的诊断,及时准确的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是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成功的
作者:赵平;徐兵;史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移植自体耳廓软骨块修复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与修复机制.方法于12只猕猴获取一定量的自体耳廓软骨块,经关节镜植入关节骨软骨缺损区;4周、8周、12周和24周后经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修复情况.结果术后8周,关节面缺损区基本与正常组织平齐.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复区软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代之以成纤维细胞构成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I型胶原呈现弱阳性.结论软骨块移植可修复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但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样组织,随时间推移,逐渐成为纤维组织.
作者:杨驰;王旭东;邱蔚六;蔡协艺;哈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Comfort义齿粘附剂(Comfort-DA) 的临床效果.方法测定10名患者使用粘附剂前后,新旧全口义齿的大咬合力及咀嚼效能,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主观评价.结果无论义齿基托与粘膜密合或不密合,所研制的粘附剂均可提高义齿的大咬合力,但仅后者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咀嚼效能得到显著改善;多数患者认为此粘附剂可提高义齿的固位、稳定及咀嚼力,粘附时间为6 ~ 8 h.结论所研制的粘附剂可显著提高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
作者:赵克;程祥荣;陈群;李四群;高少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点. 方法对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1)物理检查见肿块位于颈中份胸锁乳突肌下淋巴链平面(平面Ⅲ),质软,活动好.甲状腺正常.(2)超声检查显示位于颈侧部界限清楚的囊性肿块和同侧甲状腺内的原发病灶.结论转移至颈淋巴结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可以表现为囊肿型,高分辨率的超声仪可以发现隐匿型甲状腺癌.
作者:王建华;张艳萍;王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10名腭化构音患者语音训练前后语音清晰度的变化,初步探讨腭化构音的训练方法.方法腭化构音患者10名,年龄4~14岁(平均9.7岁);其中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良好患者4名,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患者6名.所有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循序渐进的语音训练,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语音清晰度检查.结果腭化构音多累及辅音中舌尖前音/s/,/z/,/c/,舌尖中音/d/,/t/,舌尖后音/sh/,/zh/,/ch/及舌面音/j/,/q/,/x/.腭化构音患者语音治疗后语音清晰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腭化构音是构音器官异常运动所产生的异常语音,并使语音清晰度降低,需通过语音训练重建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而腭化构音训练的关键在于平展舌体和解除习惯性舌后缩.
作者:李青云;袁文化;王国民;蒋莉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静安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探索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新措施.方法上门检查800例60~74岁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指数和标准参照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结果龋病患病率为80.15%,牙龈炎患病率为66.42%,牙周病患病率为32.38%,牙列缺损患病率为88.13%,牙列缺失患病率为16.25%,楔状缺损患病率为54.63%.结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较差,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提示:在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老人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实施预防、康复治疗.
作者:杨蒙燕;周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灯盏花胶囊对白斑、扁平苔藓上皮异常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患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志愿者45例,采用复方灯盏花胶囊治疗3个月,以云芝糖肽、维生素A为阳性对照组,作治疗前后临床局部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测定值观察对比.结果复方灯盏花治疗后, 79.2%患者上皮异常增生分级有减轻,症状改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均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复方灯盏花胶囊具有防止白斑和扁平苔藓癌变的作用,对细胞动力学的积极影响是其抗癌机制的基础之一.
作者:周曾同;张水龙;唐国瑶;金芝贵;赵亦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外来儿童的龋病发病情况.方法按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1052名外来儿童的龋病进行调查.结果乳牙患龋率85.8%,龋均4.61;恒牙患龋率6.45%,龋均1.4.结论上海市普陀区外来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仍处较高水平,防治是
作者:周立静;顾玲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学生采用离子增补酸性氟磷酸盐(APFI)凝胶防龋的效果.方法选取城乡4所小学2 918例6~13岁的小学生,按学校以班、组为单位随机抽样分成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2 160例,采用APFI凝胶防龋;对照组758例,不用APF1凝胶.相同时间观察两组的患龋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患龋率降低52.3%,新增龋均降低60.14%,P<0.01;第一恒磨牙新患龋率降低52.43%,新增龋均降低65.52%(P<0.01).结论采用APFI凝胶防龋,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郭金陵;金辉;段亚光;黄孝清;祖凤香;吴汉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以口腔医务工作者为调查对象之一,对其患龋率、牙周病及自我保健意识进行调查,并与普通人员作比较.方法对6520名市民的患龋率、牙周病及自我保健意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目前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偏于治疗,对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教育重视不够;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口腔医疗工作也是治疗大于预防.结论口腔医务工作者应清醒认识到,口腔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应尽快侧重于预防.
作者:王秀云;徐培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猕猴颞下颌关节功能面骨软骨全层缺损后的自然修复能力以及修复组织的性质.方法 12只猕猴24侧关节,于关节镜下在关节结节后斜面和/或髁突前斜面进行钻孔,造成直径3mm、深度5mm,同时穿透关节软骨全层和软骨下皮质骨,并深入骨髓腔的圆柱形缺损.术后4周、8周、12周和24周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4周即出现损伤区纤维组织性部分修复;随时间推移,损伤区仍为纤维组织修复;12周后缺损区基本与正常周围组织平齐,局部出现钙化组织.免疫组化染色Ⅱ型胶原染色不明显,Ⅰ型胶原有不同程度的染色.结论单纯软骨下骨钻孔术能修复关节面骨软骨的全层缺损,只是修复组织为大量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纤维软骨样组织的混合体,与正常关节软骨有差别.
作者:王旭东;杨驰;邱蔚六;蔡协艺;哈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被誉为世纪恶魔的艾滋病正在全球肆虐.根据国家新资料,我国于1985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人.截止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6 08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 111例,死亡584例.据专家估计,至2000年底,全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过60万人,这不能不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包括口腔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警惕和重视.本文介绍了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关的主要口腔粘膜损害、交叉感染途径及治疗原则,旨在帮助口腔医务工作者对艾滋病的临床及研究进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作者:周来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患者牙龈炎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114例病例,分为成人组和青少年组.成人和青少年组又各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初戴固定矫正器2个月后检查牙龈,进行牙龈指数(GI)测定,从而比较成人与青少年患牙龈炎的比率.结果成人组牙龈炎患病率低于青少年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青少年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实验组患病率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人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腔卫生的保健好坏,对正畸治疗患者牙龈炎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家长,应配合督促儿童保持口腔卫生.
作者:虞红;费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口腔正畸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已证明,牙列不齐矫治的佳时间在12~14周岁[1].部分牙列不齐患者往往因种种因素错过矫治的黄金时间.笔者近几年用烤瓷固定修复法诊治了30例个别前牙错位但不宜作正畸治疗的患者,疗效基本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宏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儿童在替牙期出现上中切牙间隙,一般随着 牙齿萌 出会自行消失,但有部分却无法消失,需行矫正治疗。本文对前来就诊的155例中切牙间隙患 者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王尚才;朱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它与口腔鳞癌的关系也已受到关注.目前研究认为,高危型HPV的E6、E7蛋白分别作用于p53和Rb,继而影响其它调节因子,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引起细胞恶变.本文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改变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曹俊;章月星;张志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天然型无机骨(NNB)复合人工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方法在30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3周、6周、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片观察,并对HE染色切片行计算机定量分析.结果复合骨与NNB相比,同期成骨量大;6周时复合骨成骨面积尚不如自体骨,而12周时已接近自体骨水平,空白缺损则始终未能修复.结论复合骨生物相容性好,效果明显优于NNB,远期与自体骨相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作者:蒋欣泉;潘可风;刘世勋;马贵骧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