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穿刺切吸椎间盘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4例体会

周文彬;周树立

关键词:经皮穿刺切吸术, 髓核, 腰椎间盘突出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2004-2008年我科应用经皮切吸腰椎间盘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50岁,病程3个月~3年.单纯L4~5椎间盘突出16例,L4~5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椎间盘膨出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及MRI检查,临床体征与CT及MRI检查结果相一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小儿静脉输液不顺从性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影响小儿静脉输液不顺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100例门诊输液患儿进行调查登记,分析不顺从原因.结果 不顺从患儿共67例,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输液部位等.结论 改善输液环境,提供心理护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以减少小儿静脉输液不顺从的发生.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医学院校修订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分析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指导图书馆管理服务,规范图书馆从业者行为,协调馆读关系、馆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我国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已经历了约20年,社会条件和图书馆的信息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1)信息环境发生急剧变革.近年我国网络化普及程度大为提高,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1].(2)图书馆馆藏结构和服务方式的变化.传统的纸质文献已逐渐地演化为印刷型与电子版文献;图书馆服务方式也相应改变,如以前的闭架借阅改为开架借阅.

    作者:贾向春;李娜;戎文慧;郝凤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严重危及产妇生命.1 护理对策建立完善的孕产妇抢救组织,针对高风险的产妇建立孕产妇抢救机构,配备人力、物力,当有孕产妇需抢救时能快速组织产科、儿科、麻醉科及护理技术骨干组成的抢救小组参加抢救工作;加强全体产科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监测、护理,特别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训练,要求全体产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危重病情的抢救常规,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加强各种急救药品、设备、药品的管理,做到定位、定量,放置完好率达100%.

    作者:姜凤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800名育龄妇女贫血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状况及与贫血发生的相关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方法 对800名育龄妇女进行抽样取血检查,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同时对被检者进行有关因素的咨询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5.33±15.25)g/L,贫血患病率为27.5%.与贫血发生有关的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有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经、体育锻炼、家庭消费状况等因素.结论 调查研究的结果是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影响贫血的主要原因进行预防与控制,尽可能地减少贫血的发病率.

    作者:杨小兰;钟琼莲;叶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低就医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低就医率的原因.方法 对2009年6月-2009年12月糖尿病专科门诊就医及住院的糖尿病已婚男性患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统计.结果 造成低就医率的原因来自于患者和医师两方面.结论 正确面对糖尿病性ED,全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需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樊春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1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给药、用药指导和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等,对照组不予以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等调查.结果 干预组用药依从性由干预前18.6%提高到干预后的62.7%,血压达标率由13.6%提高到57.6%,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药物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个体差异、时辰药理学、药剂学等,临床药师参与医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与用药依从性呈正相关.

    作者:钟永基;李伟忠;刘伟浩;谢亨银;张伟标;罗明;许广宏;刘佛添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液袋在手术俯卧位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液袋在手术俯卧位中运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0例颈椎、胸腰椎后路需取俯卧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取俯卧位时采取液袋保护,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手术结束时及术后 2~4h、12h观察两颧骨及额部局部皮肤受压情况.结果 试验组压疮1、2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液袋可减少手术俯卧位导致的压疮发生.

    作者:肖献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无心无头畸胎1例分析

    患者,21岁,孕1产0,于孕10周时首次常规产前检查B型超声发现宫内双胎妊娠,其一胎儿存活,相当于孕10+周,另一胚芽停育,相当于孕8+周.1个月后B型超声复查所见:双胎之胎儿1形态、结构发育正常;胎儿2股骨长1.6cm,未见胎儿颅骨光环、上肢及心脏搏动声像,胎儿全身被囊性多房性包块包裹,宽3.2cm,胸腔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宽0.6cm,脐部见一稍强回声团向外凸出,大小1.3cm×1.0cm,边界清,有包膜;超声提示:胎儿2为无心无头胎儿,合并淋巴水囊瘤,脐膨出,胸腔积液,相当于孕14+周.

    作者:王玉莹;张秀丽;邓燕梅;周锦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分流加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8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在我国为常见病,每年新发病例高达数十万,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外科治疗,其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及难治腹水,是困扰当今外科界的难题.因此临床上术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我院采用分流联合断流术对符合条件的48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麦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执业药师在药剂科应发挥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医院药剂科工作在医疗工作中的位置与作用正在不断的提高与深化,将跳出单纯药品供应的范围,涉及到临床用药的管理与监护、合理用药的设计与监督等.这期间执业药师作用将是指导、推进更高层次的医药结合过程.将对公众生命和健康负责,保障人们享受高质量药学服务.

    作者:关玉琴;周彩虹;刘建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护理体会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起病更急剧,病死率高[1].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于2009年11月收治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旭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放置IUD的孕足月剖宫产的住院产妇5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剖宫产未放置IUD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术后24h阴道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分析观察组的带器妊娠、脱落、因症取出及续用率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24h出血量与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放置IUD具有可行性.

    作者:邓明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后预防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氯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59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3例,转复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氯沙坦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2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和左房内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心房颤动复率后再复发,减小左房内径,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作者:卢文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孕期用药与胎儿畸形的关系探讨

    胎儿出生缺陷有2%~3%是由药物引起的,妊娠期所用药物一般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孕期用药引起胎儿畸形多发生于孕12周内,以8周内影响大.此期胎儿正处于胎盘相继分化和联合阶段,各个系统尚未完全形成.妊娠>4个月,胎儿各器官已形成,此时药物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在发育迟缓和功能方面的缺陷.同一种药物在妊娠早期可能影响刚开始发育的心脏,中晚期影响骨髓、牙齿或呼吸中枢等.现将对胎儿有影响的一些药物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

    骨盆环是一个骨性环,是由髂骨、耻骨、坐骨组成的髋骨连同骶尾骨构成的坚韧骨环,后方有骶髂关节,前方有耻骨联合[1].骨盆骨折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分为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由于骨盆的解剖特点,不稳定型骨折症状重,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常伴有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肿、多发性骨折、腹腔盆腔脏器损伤,病情变化迅速.如果护理不当,伤残率及病死率很高.我院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贺贵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70%以上为表浅性[1].目前,术后进行膀胱药物灌注是目前常用的预防肿瘤复发的措施.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对46例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淑霖;张丽;熊伟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体温分析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置换术(TKA)后患者体温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91例施行初次TKA患者中施行单侧TKA 72例,施行双侧TKA 19例.测量围手术期患者每天腋下体温,比较术前和术后体温的差异.结果 单侧TKA组术前体温(36.36±0.20)℃,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2天,为(37.14±0.53)℃.术后第6、7天患者体温>37.5℃者分别占20%、14%,术后4~7d内有3d体温>37.5℃者占13%.双侧TKA组术前体温(36.35±0.17)℃,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1天,为(37.17±0.48)℃.结论 初次TKA的术后体温高峰一般出现在术后1~3d,从术后第4天起,体温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双侧TKA与单侧TKA相比,术后体温反应出现较早,峰值也高.

    作者:潘晓;储小兵;徐瑞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观念在带教护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观念在带教护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抽查76名实习护生,分别在实习前后对她们进行整体护理的认知调查和对护理能力的自信性改变的调查.结果 在护生实习期间应用整体护理观念指导护校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后,使护生对整体护理观念的认知程度以及自信心程度显著提高,与实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生实习期间应用整体护理观念指导护校实习生的临床带教,符合护理理论教育模式的变革,并且能培养适合于新的护理模式需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作者:邓淑红;熊艳;黄孟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人工流产是妇科常见手术之一,术中疼痛一直为广大妇女所恐惧,并且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人工流产综合征,药物流产虽能减轻一部分妇女的痛苦,但却面临不全流产、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及急诊刮宫可能[1].我院自2006年应用复合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1220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X线床边摄影分析

    医院X线床边摄影,以简便、快捷、高效的优点不宜搬动的患者带来方便,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了方便,深受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笔者将X线床边摄影的经验与技巧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