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霞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占孕妇的1%~5%,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防护知识及早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顺利渡过妊娠期.我院妇产科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近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指导对老年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实施饮食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进行饮食护理干预,2组均连续观察6个月,记录每位患者的便秘次数.结果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26.8%低于对照组的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周红雁;吴清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起病更急剧,病死率高[1].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于2009年11月收治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旭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指导图书馆管理服务,规范图书馆从业者行为,协调馆读关系、馆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我国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已经历了约20年,社会条件和图书馆的信息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1)信息环境发生急剧变革.近年我国网络化普及程度大为提高,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1].(2)图书馆馆藏结构和服务方式的变化.传统的纸质文献已逐渐地演化为印刷型与电子版文献;图书馆服务方式也相应改变,如以前的闭架借阅改为开架借阅.
作者:贾向春;李娜;戎文慧;郝凤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药品.2009年8月卫生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其明确提出我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步骤和目标:2009年每个省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同时发布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
作者:吴红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近年来我院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中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标上升明显,羊水污染常被认为胎儿窘迫的指标,为产科较常见的症状,是由于胎儿宫内缺氧反射性引起肠蠕动增多和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粪排入羊水中,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征象[1].
作者:彭书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状况及与贫血发生的相关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方法 对800名育龄妇女进行抽样取血检查,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同时对被检者进行有关因素的咨询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5.33±15.25)g/L,贫血患病率为27.5%.与贫血发生有关的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有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经、体育锻炼、家庭消费状况等因素.结论 调查研究的结果是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影响贫血的主要原因进行预防与控制,尽可能地减少贫血的发病率.
作者:杨小兰;钟琼莲;叶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分娩分式.方法 选择400例脐带绕颈孕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400例无脐带绕颈的孕妇,分析比较脐带绕颈周数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脐带绕颈1周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绕颈2周和脐带绕颈3周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明显升高,阴道分娩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率随脐带绕颈周数增多而增高.
作者:刘俊红;吴风姣;杨建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 于2006-2007年随机抽取徐州市10所学校,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调查5130例,并给予集体驱虫,分析防治效果.结果 总感染率为13.02%,共检出肠道寄生虫13种,集体驱虫后,3个月后复查,总感染率为4.89%,检出肠道寄生虫12种.结论 有效的集体驱虫干预是降低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重要方法.
作者:冯建革;张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护士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可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提高健康水平,使其行为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1].笔者针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耳鼻喉科198例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特点进行健康宣教,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清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小肠改良式双重造影检查腹部病变5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44~74岁.患者入选标准:胃肠道出血经其他检查,排除食道、胃、十二指肠和结肠出血者;不明原因的腹痛;腹部肿块需排除小肠受累者;不明原因的发热;胃肠道其他部位的病变需要排除小肠受累者,如胃肠道息肉、皮肤黏膜斑综合征、结肠结核、克伦病等;小肠先天疾病;小肠不全梗阻.排除年老体弱,食道狭窄,贲门、幽门或十二指肠严重溃疡变形,不能插管者,小肠功能性病变不宜用山莨菪碱或胰高糖素等低张药物者.
作者:陈玉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种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利必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非诺贝特联合辛伐他汀,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三酰甘油(TG)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LDL-C、HDL-C及TG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2种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作者:林秋波;潘俊泰;李仲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时稳心颗粒可作为首选中成药.
作者:肖昭元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60%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1].因此,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显得日益重要.
作者:雷显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丁酸脱氢酶(HB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尿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PL患者31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1名(对照组),采用德国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检测2组LDH、HBDH、GGT及尿酸(URIC)水平.结果 观察组LDH、HBDH高于对照组,URI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LDH、HBDH及URIC水平可在临床上对APL具有早期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振胜;林晓燕;金宏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数字X线摄影(DR)的广泛应用,其影像质量远远高于普通X线,胸部DR片通过调节能很好的显示骨质及肺部的病变.因此,对胸部外伤的患者,往往忽略了斜位片的投照价值.但是,只照胸部正位DR片,肋骨骨折的漏诊率很高,加照胸部单侧斜位片或双侧斜位片则明显提高了肋骨骨折的诊断率,甚至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将我科2010年1月-2010年3月投照胸部正位及一侧或双侧斜位DR片的57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燕;桓电钢;陈绍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防治其肠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B组给予基础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0ml(含丙氨酰8.20g,谷氨酰胺13.46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9d.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肠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A组肠功能评分为3分的患者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能够有效防治SAP患者肠功能衰竭的发生.
作者:赵慧敏;黄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医院X线床边摄影,以简便、快捷、高效的优点不宜搬动的患者带来方便,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了方便,深受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笔者将X线床边摄影的经验与技巧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异常心理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康复多个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急症作为急性应急事件会引起患者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其中异常心理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康复整个过程关键因素,尤其是急重患者的异常心理对其治疗和护理的影响更大[1].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笔者对急重症患者中存在的异常心理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莹莹;吴鲤霞;李晓茵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385例根据分期、分型不同情况,选用不同手法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85例,外伤后只感腰部酸胀不适,3~5d内症状逐渐加重,并向下肢放射性麻痛.重者走路困难或卧床不起.腰椎明显侧弯或后凸畸形.患椎旁压痛明显,并伴有向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及附加试验阳性.中央型L5~S1者不能弯腰或板腰.
作者:常卫全;刘朝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