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吴红雁

关键词:基本药物, 合理使用, 问题
摘要: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药品.2009年8月卫生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其明确提出我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步骤和目标:2009年每个省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同时发布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800名育龄妇女贫血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状况及与贫血发生的相关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方法 对800名育龄妇女进行抽样取血检查,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同时对被检者进行有关因素的咨询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5.33±15.25)g/L,贫血患病率为27.5%.与贫血发生有关的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有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经、体育锻炼、家庭消费状况等因素.结论 调查研究的结果是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影响贫血的主要原因进行预防与控制,尽可能地减少贫血的发病率.

    作者:杨小兰;钟琼莲;叶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

    护生在毕业前实习是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的过程,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阶段[1].为了切实解决临床实习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增强各科室护士长、带教教师及全体护士的带教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我院在260名大专护生的临床实习中采用了持续质量改进(CQI) 教学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2组均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症状总积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70%以上为表浅性[1].目前,术后进行膀胱药物灌注是目前常用的预防肿瘤复发的措施.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对46例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淑霖;张丽;熊伟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子宫局部缝扎法治疗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近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使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尤其是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经常规的按摩子宫、药物促子宫收缩、血管结扎等处理办法无效时,常导致子宫切除[1],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采用子宫局部缝扎法治疗宫缩乏力所致的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玉萍;曹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放置IUD的孕足月剖宫产的住院产妇5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剖宫产未放置IUD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术后24h阴道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分析观察组的带器妊娠、脱落、因症取出及续用率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24h出血量与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放置IUD具有可行性.

    作者:邓明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小肠改良式双重造影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我院采用小肠改良式双重造影检查腹部病变5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44~74岁.患者入选标准:胃肠道出血经其他检查,排除食道、胃、十二指肠和结肠出血者;不明原因的腹痛;腹部肿块需排除小肠受累者;不明原因的发热;胃肠道其他部位的病变需要排除小肠受累者,如胃肠道息肉、皮肤黏膜斑综合征、结肠结核、克伦病等;小肠先天疾病;小肠不全梗阻.排除年老体弱,食道狭窄,贲门、幽门或十二指肠严重溃疡变形,不能插管者,小肠功能性病变不宜用山莨菪碱或胰高糖素等低张药物者.

    作者:陈玉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分娩分式.方法 选择400例脐带绕颈孕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400例无脐带绕颈的孕妇,分析比较脐带绕颈周数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脐带绕颈1周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绕颈2周和脐带绕颈3周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明显升高,阴道分娩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率随脐带绕颈周数增多而增高.

    作者:刘俊红;吴风姣;杨建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200颗患牙)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100颗患牙),试验组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对照组采用开髓后开放引流术,复诊时了解疼痛缓解的情况,对急性根尖周炎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牙髓炎患牙在牙髓压力得到引流后即封入失活剂,比开放引流处理更有效地缓解疼痛.

    作者:赵未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种不同制备工艺在复方苦参止痒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制备工艺在复方苦参止痒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ZTC1+1澄清剂沉淀法的新工艺制备复方苦参止痒液,并与原水醇法制备工艺进行比较.结果 2种工艺制备的样品均稳定、澄明、不混浊、色泽相近,无明显变化,苦参碱的含量相对稳定.结论 吸附澄清剂工艺不仅能够使君药的含量增加,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回收乙醇程序,降低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董振咏;董慧咏;姚爱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60%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1].因此,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显得日益重要.

    作者:雷显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对于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次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现将防治产后抑郁症的综合性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不合理用药问题探讨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药物种类大量增加,有关药物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全面,使得医师对药学信息的有效掌握变得十分困难.由于医师对药学信息的掌握不充分、不及时所导致的用药差错,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研究表明,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5%~10%,其中部分导致了药物不良事件,同时还引起药疗费用的增加和浪费.以往仅靠药师个人的药物信息活动已不能适应临床医疗实际工作的需要,系统的、正式的药学信息服务工作逐渐发展成为药学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的职能[1].

    作者:杨树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给药时间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时间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选择睡前予以中药灌肠,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时间予以灌肠,2组同时应用抗生素,比较2组药物保留的时间、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药物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夜间睡前保留灌肠可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张月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人工流产是妇科常见手术之一,术中疼痛一直为广大妇女所恐惧,并且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人工流产综合征,药物流产虽能减轻一部分妇女的痛苦,但却面临不全流产、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及急诊刮宫可能[1].我院自2006年应用复合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1220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化学发光分析法在抗生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用于抗生素药物质量控制的传统分析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微生物法、电化学法等[1].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低;微生物法操作繁琐,误差较大;电化学法分析过程又过于复杂. 此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其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操作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成为抗生素的主要含量测定手段,但HPLC在测定微量及痕量物质时存在不足,这时便推动了具有高灵敏度的微量、痕量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发展.目前化学发光分析法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艳开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种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2种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利必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非诺贝特联合辛伐他汀,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三酰甘油(TG)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LDL-C、HDL-C及TG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2种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作者:林秋波;潘俊泰;李仲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青少年抑郁症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失调有关[1],其患病率呈年轻化和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严重的负担,届时重度抑郁会成为造成死亡和残疾的第2大原因[2].其中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青春期为5%~8%[3],但目前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又多是沿用的对成人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特殊性,笔者近年来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其治疗和护理的佳方法.

    作者:余强芳;林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消失和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及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HIE安全有效.

    作者:王桂兰;朱明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家庭访视在高血压病家庭护理中的作用

    我社区自2007年开展责任医师制度,使社区中的每个居民都有固定的责任医师或护士负责,要求责任医师或护士了解和掌握所辖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对居民定期家庭访视,建立家庭档案.在家庭访视过程中,经常遇到已明显患病却不表现求医行为的患者,在家庭中及时纠正其健康危险因素,改变其不良行为方式,现将家庭访视在高血压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作者:司秀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