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宏
目的 了解徐州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 于2006-2007年随机抽取徐州市10所学校,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调查5130例,并给予集体驱虫,分析防治效果.结果 总感染率为13.02%,共检出肠道寄生虫13种,集体驱虫后,3个月后复查,总感染率为4.89%,检出肠道寄生虫12种.结论 有效的集体驱虫干预是降低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重要方法.
作者:冯建革;张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时间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选择睡前予以中药灌肠,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时间予以灌肠,2组同时应用抗生素,比较2组药物保留的时间、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药物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夜间睡前保留灌肠可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张月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盐源县家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季节性,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首先分析11年内的发病是否有1个平均角存在,在此基础上求出各年的平均角ā,标准差s、显示集中趋势的r值,作圆形分布的F检验,求高峰发病月(日)和95%的可信区间.结果 盐源县HFRS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每年的2~10月,高峰发病日期的95%可信区间为1月27日-8月16日.发病率<30/10万和>100/10万的年份经统计无季节性(P>0.05).结论 在冬季开展消灭宿主动物和预防注射将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张甫国;陈先美;张建华;卫大英;南磊;张正纯;毛玉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色超声及心功能变化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量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黄维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脂联合珠子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脂联合珠子肝泰胶囊治疗.治疗前后每月复查肝功能,观察乙型肝炎(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脂联合珠子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保肝抗纤维化作用,同时可调控免疫,升高白细胞,且联用时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低就医率的原因.方法 对2009年6月-2009年12月糖尿病专科门诊就医及住院的糖尿病已婚男性患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统计.结果 造成低就医率的原因来自于患者和医师两方面.结论 正确面对糖尿病性ED,全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需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樊春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黄体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叶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2%和92.3%,对照组分别为50.0%和76.9%,2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对促进胚胎发育,维持妊娠发展起到显著疗效.
作者:唐洪权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占孕妇的1%~5%,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防护知识及早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顺利渡过妊娠期.我院妇产科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近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956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科别、用药目的 、药物名称、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56张处方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1张占12.7%,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处方835张占87.3%.抗菌药物处方多的是儿科313张占32.7%.问题处方191张占20.0%.结论 针对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抗菌药管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作者:李风军;时敬新;安彩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状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由于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为50%,而直接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病死率为1%~5%[1],因此宜早期治疗.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3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试验前测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CIMT和粥样硬化斑块.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贝尼地平4mg,每天1次;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每晚1次,贝尼地平4mg,每天1次,控制血压及强化降脂.血压不达标者,加用氢氯噻嗪12.5~25mg,每天1次.治疗6个月后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2组均可降低CIMT和消退颈动脉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组较A组CIMT降低和颈动脉斑块消退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后可显著降低CIMT,并可以明显消退颈动脉斑块.
作者:赵静茜;晋万强;王有森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竹节人参提取物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治疗组用竹节人参提取物灌胃处理,4周后观察3组再灌注4h后左心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血中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LVSP和±dp/dtmax增高(P<0.05和P<0.01);SOD和GSH-Px活性增高,MDA含量减少,LDH、α-HBDH和CK均降低(P<0.05和P<0.01).结论 竹节人参提取物对LIR后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向道成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在我国为常见病,每年新发病例高达数十万,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外科治疗,其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及难治腹水,是困扰当今外科界的难题.因此临床上术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我院采用分流联合断流术对符合条件的48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麦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2组均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症状总积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1%~3%,致残率高达30%.但跟骨骨折中85%~90%均为跟骨关节内骨折.跟骨形态不规则,具有多个关节面,因此,跟骨骨折类型复杂,复位固定难度大,治疗上应予重视.我院自2005年9月-2009年9月对24例跟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氨氯地平是新一代钙离子拮抗剂,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慢通道)进入细胞.临床证明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现将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黄正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置换术(TKA)后患者体温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91例施行初次TKA患者中施行单侧TKA 72例,施行双侧TKA 19例.测量围手术期患者每天腋下体温,比较术前和术后体温的差异.结果 单侧TKA组术前体温(36.36±0.20)℃,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2天,为(37.14±0.53)℃.术后第6、7天患者体温>37.5℃者分别占20%、14%,术后4~7d内有3d体温>37.5℃者占13%.双侧TKA组术前体温(36.35±0.17)℃,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1天,为(37.17±0.48)℃.结论 初次TKA的术后体温高峰一般出现在术后1~3d,从术后第4天起,体温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双侧TKA与单侧TKA相比,术后体温反应出现较早,峰值也高.
作者:潘晓;储小兵;徐瑞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 12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预防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出生24h内给予苯巴比妥钠预防性治疗.结果 预防组HIE、惊厥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苯巴比妥不仅是作为控制HIE时惊厥的首选药物,而且可以作为新生儿窒息时的预防性用药,可减少HIE以及颅内出血和惊厥的发生.
作者:刘付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放置IUD的孕足月剖宫产的住院产妇5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剖宫产未放置IUD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术后24h阴道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分析观察组的带器妊娠、脱落、因症取出及续用率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24h出血量与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放置IUD具有可行性.
作者:邓明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职工定期体检的目的是早期发现病情,早期治疗.现将职业性体检及应注意的问题和职业性有害因素报道如下.1 职业性体检职业性体检是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职业性体检包括上岗前体检、在岗定期体检和离岗后体检3大类.
作者:孙焕如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