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娟;刘绍杰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 方法对428只眼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有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后囊破裂31只眼(7.2%),其中并发玻璃体外溢24只眼(5.6%).发生于娩核过程中12只眼(38.7%),吸皮质过程中16只眼(51.6%),其后操作中3只眼(9.7%).发生于囊外摘除手术中20只眼(64.5%),小切口无缝线术中11只眼(35.5%).结论 防止术中后囊破裂并提高处理能力,对于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成功率和术后效果非常重要.
作者:宋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妊娠合并艾滋病的产妇正逐渐增多,如何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特别是产前、分娩、产后的护理及母婴传播阻断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作者:赖定群;黄爱银;关葵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23岁,停经8月,阵腹痛5h,见红2h,于2008年3月5日23:00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LMP):2007年7月22日,预产期(EDC):2008年4月29日.
作者:陈芹;鲁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乌头汤结合西医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61.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好.
作者:何守再;夏世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应用广泛,基本的治疗手段,也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1 穿刺失败的原因
作者:丁朋爱;王维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因胃酸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故名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其溃疡是指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者而言.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诱因
作者:鞠婷;史少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CNP)、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初步分析CNP、CRP浓度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CNP浓度,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NP、CRP浓度升高,且与心脏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陈文益;赵德生;余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病毒感染、青少年易患的面部疾病,较难治疗,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苦恼.一般抗病毒治疗通过口服或肌内注射给药,疗程长、痛苦大.为此,笔者采用中草药治疗面部扁平疣80例,现将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庆锋;梁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前列腺增生是广大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汽化电切已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具有费时短、微创、操作简单、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由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常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术中冲洗用水量大,手术电灼伤致血管开放,致大量灌洗液吸收入血,使血容量剧增而发生水中毒[1],即TURP综合征.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0月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预防水中毒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新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35例老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易感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经过.结果 经治疗后,126例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清洁中段尿培养阴性,1个月后复发5例,死亡4例.结论 老年泌尿系统的易感因素多,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复发,诊断应综合分析病史、症状及辅助榆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杨国林;林伟;王继成;成正凡;刘健;陆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十分罕见.现对我科于1998~2005年治疗的2例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崔楠楠;李勇;苏丽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肝硬化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组与传统治疗方法(限钠和不断增加利尿剂)(用量组)治疗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对148例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定期放腹水,并根据放腹水的量决定使用右旋糖酐的量;B组78例:采用限钠和不断增加利尿剂的用量,达到利尿、消除腹水的目的,根据病情,部分患者间断使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结果 2组患者尿量增加、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改善、住院日,疾病好转率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硬化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治疗难治性腹水降低了治疗费用,减少了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叶晓敏;陈亚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恶性淋巴瘤是60 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外报道老年男性的发病率已经从过去的19/10 万增长到99/10 万,增长速度之快为各年龄阶层之.老年恶性淋巴瘤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一般状态差、基础疾病多、骨髓再生功能低下、肝肾功能异常及治疗引起的心肺并发症等,一直被视为难治性肿瘤,对化、放疗耐受性差,完全缓解(CR)率低,早期死亡率高[1].临床研究[2]发现用异环磷酰胺(IFO)、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和依托泊甙(VP-16)组成的IIVP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的恶性淋巴瘤,能取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易耐受.使用替尼泊苷(VM-26)代替VP-16与异环磷酰胺(IFO)、去甲氧柔红霉素(IDA)组成IIVM方案联合美罗华(利妥普单抗注射液)成功治疗1例77岁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丹;张秀群;苏爱玲;徐燕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苯海拉明注射液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效果.方法 过敏性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布地奈德加苯海拉明雾化吸入组(治疗组)60例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组(对照组)60例.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及一般对症处理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苯海拉明注射液,每次2ml(含布地奈德1.0mg),每次10~15min, 每天3次,连用3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2~0.3mg·kg-1·d-1,连用3d.均观察3d.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加苯海拉明雾化吸入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焦红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黏膜及黏膜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1],黏液分泌少,排痰功能差,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或阻塞,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因此,护士加强对肺炎患儿的观察,并实施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疾病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50例肺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美国标准协会(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C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采用PCEA,C组不给予镇痛药物.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记录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B 2组和C组在PCEA 20、60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 5min,A、B 2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宋正亮;赵新民;唐秀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老年患者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一旦鼻出血,对这些疾病的影响很大.为探讨老年患者鼻出血痛苦小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争取一次止血成功,报道如下.
作者:涂澄宇;何德金;余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的疾病,阴囊水肿为腹股沟疝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我院自2003年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以来,对5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阴囊水肿的老年患者进行了多种方式的临床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红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疏皮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清热祛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中药熏蒸配合疏皮疗法治疗不同部位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结果 痊愈5例(13.9%),显效24例(66.7%),有效4例(11.1%),无效3例(8.3%),总有效率91.7%.结论 中药熏蒸配合疏皮疗法能有效地治疗及缓解PHN,可作为治疗PHN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文胜;高祥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高发性代谢性疾病.虽然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但无法改善血糖的生理性代谢,解决DM并发症问题.自1966年美国第1例胰腺移植,1970年You noszai等全球首例胰岛移植以来,挑战了传统外源性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T1DM),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1].患者通过器官和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内分泌功能,对血糖代谢进行生理性调节,降低DM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可望根治DM.对胰岛移植物进行移植前处理,可以降低移植物免疫原性、提高抗免疫能力、增强胰岛细胞功能和扩大移植物数量.现就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马飞;杨成旺;王万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