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测意义

单晶;孟艳英;王曙照;金瑞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46 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组、失代偿组;22例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LPS,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结果 对照组、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血清LPS与 TNF-α依次明显升高.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内内毒素生成和吸收增多,其血清 LPS、TNF-α生成和吸收增多,细菌易位的发生率增加,可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的护理对策

    肺心病是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结构和功能异常,致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肥厚与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室功能不全的心脏病[1],是临床的常见病.此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急性期紧急多变,临床上需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作者:景燕萍;聂玉梅;张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 PAgT采用比浊法,AT-Ⅲ采用发色底物法,D-D和Fib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脑梗死患者组100例,与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上述4个项目的 检测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组AT-Ⅲ为(80.01±11.3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Fib和PAg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可以将AT-Ⅲ、D-D、Fib和PAgT作为脑梗死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辛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压疮的防治

    压疮初称为席疮,再发展称为褥疮,现称之为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它是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疡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之一[1].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非典型心肌梗死12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ECG)特征.但老年患者常缺乏典型症状,极易误诊误治.笔者对我院2003-2007年住院的12例老年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1 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62~78岁,中位年龄70岁.其中高血压病4例,冠心病2例,高血脂症1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糖尿病2例,2例发病前无其他疾病.

    作者:陆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64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是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潜在严重并发症, 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减退, 常合并感染、肝肾功能不全, 在治疗过程中常因用药不当、运动和饮食不合理造成低血糖.

    作者:张淑贵;龚莹;焦亮;蔡可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高血糖、高血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RAA)水平,探讨是否RAAS的激活是2者共同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06例正常人、112例单纯糖代谢异常患者、101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27例糖代谢异常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RAA水平和活性. 结果3组醛固酮水平均明显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IGM常组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肾素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醛固酮水平与空腹血糖、肾素、收缩压、血管紧张素Ⅱ高度相关.结论 高血糖和原发性高血压同样存在RAAS的激活,组织水平干预醛固酮应该成为血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一个治疗目标.

    作者:王霞娟;卜瑞芳;顾敏峰;蒋艳敏;沈泓;许岚;邓振霞;吴小庆;黄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谷维素引起荨麻疹1例分析

    患者,女,32岁,因经常失眠、疲乏,心悸于2008年4月5日来我院就诊.经检查无阳性发现,故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给予口服谷维素、地西泮药物治疗,嘱在晚睡前服用地西泮5mg,谷维素10mg.服药后1h突然感觉皮肤刺痒,胸腹部出现红色丘疹和斑块,用手指搔抓时瘙痒加剧,丘疹和斑块迅速遍及全身随即就诊,详细追问病史,既往未用过谷维素,近日也未服用过其他药物,亦未进特殊食物.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酐134~707μ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灌肠、足浴)和对照组30例(给予爱西特口服).疗程40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血肌酐下降及血红蛋白升高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晋中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454例发热患者分别记录性别、年龄、是否在体温≥38℃时采血、血培养次数,采血前2周是否使用抗生素,血培养阳性与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筛选.结果 血培养次数与血培养阳性率有关(OR:2.15,95%CI:1.43~3.23),性别、年龄、体温,采血前2周是否使用抗生素与血培养阳性结果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反复多次血培养有助于提高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

    作者:罗淼;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陈梅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治疗

    由于医学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逐年延长,全球老龄化是一种趋势.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已进入老龄社会.与年龄有关的疾病逐年增加,并以心血管、脑血管、呼吸道、肿瘤等慢性疾病为主.这些疾病造成长期卧床引发坠积性肺炎发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原因复杂,在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肺炎造成的医疗成本及病死率仍然很高.

    作者:李智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合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例护理体会

    我科曾成功抢救1例复合外伤(急性失血性休克,双侧开放性血气胸,胸壁裂伤,肺破裂,肝破裂,胃破裂,肠破裂,膈肌破裂;颈部外伤:气管裂伤,多处软组织裂伤;肢体外伤:左肱动脉闭塞血栓形成,正中神经横断裂,右手肌腱损伤)的患者.全身大小深浅共34个伤口.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廖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妇产科领域医疗纠纷的防范

    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热点.由于妊娠分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妊娠分娩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严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势在必行.目前,发生于妇产科领域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妇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 通过对临床多例医疗纠纷的分析,以及医疗风险的进一步认识,强化技术、理论以及法律观念在妇产科医疗防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兵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换位思考法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换位思考即指人们对各种事物或现象能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随着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护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健康教育效果不令人满意,导致患者的投诉案例不少,严重的导致病情加重,延长治疗时间,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谈脂肪肝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改善,肥胖人数逐渐增多,而且饮酒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多,因此,使脂肪肝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主要前期病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脂肪肝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人们提高认识,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合理用药,合理饮酒,就可以预防,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楚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长期饮酒者血液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长期饮酒者血液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长期饮酒者83例,健康对照者90例,比较两者的血液红细胞中MCV、MCH、MCHC的变化.结果 长期饮酒者血液中的MCV、HCH值明显高于健康者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值减低.结论 对红细胞中MCV、MCH、MCHC的检测可作为长期饮酒者的一个监测指标.

    作者:李晓鹏;王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疗养院保障人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分析及应对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疗养院保障人员职业倦怠对圆满完成疗养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江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2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液2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能够抗炎,缓解气道痉挛,减轻肺氧化损害,明显改善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李成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胆囊癌的CT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5位[1],以往术前误诊率较高,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CT和MRI的广泛应用,术前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5例,分析其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果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用专用溶剂稀释后为无色的透明溶液,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果糖注射液是一种能量和体液补充剂,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两者的药物说明书上均未说明双方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姜华萍;余知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头皮静脉注射的技巧

    老年患者由于衰老,其静脉管 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浅易滚动,不易固定,容易刺破,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由于这些特殊情况给静脉输液增加了困难.笔者只好选择头皮静脉注射.现将技巧报道如下.

    作者:江丽娜;陈永庆;仇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