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的应用研究

温伟标;周立新;李轶男;誉铁鸥;方滨;黎文研

关键词: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 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炎性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的患者25例, 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13例)、对照组(12例), 血液净化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连续72h高流量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液净化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内治疗时间短,28d病死率低,其中ICU内治疗时间比较,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血液净化组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和MARSHALL评分以及TNF-α、IL-6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能够有效的清除机体内的非特异细胞因子,具有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峡库区0~6岁儿童亚临床佝偻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0~6岁儿童亚临床佝偻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三峡库区0~6岁儿童3 034例,采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结果 BALP≤200U/L者1219例,BALP在>200~250U/L者1562例,BALP>250U/L者252例.结论 三峡库区6岁以下儿童亚临床佝偻病患病随年龄的增长呈降低趋势;贫困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以及女童活动量小于男童等因素可能是引起亚临床型佝偻病男女有明显差异的原因.

    作者:余秀兰;饶钒;易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口腔溃疡常见病因及治疗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一般认为超过10%,可以发生于男女老幼,以中青年多见.其为一般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害,可以自愈,可以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黏膜.

    作者:程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人合理用药探讨

    老年人由于内脏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差,易患我种疾病.同时,老年患者的药物分布、代谢、清除等因年龄增长而衰退.因而才年人药物治疗应严格地掌握适应证,对有并发症者用药尤需谨慎,尤其是联合用药方面,就考虑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S-100β和MBP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S-100β和MBP在不同病情程度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按Hunt-Hess分级分为3组,其中A组(Hunt Ⅰ~Ⅱ级)18例,B组(Hunt Ⅲ级)14例,C组(Hunt Ⅳ~Ⅴ)8例.另外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ml,对照组抽血1次.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和MBP的含量.结果 A组患者血中MBP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或P<0.01),S-100β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C组患者S-100β和MBP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S-100β和MBP含量可以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预后情况.

    作者:杨福义;于海明;杨文佳;杨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为原料制砀中药全新制剂,它的出现发言为了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克服了传统中药生物利用度低、起效慢等缺点,在产病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者:王珠劳;李新平;王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的患者25例, 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13例)、对照组(12例), 血液净化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连续72h高流量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液净化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内治疗时间短,28d病死率低,其中ICU内治疗时间比较,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血液净化组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和MARSHALL评分以及TNF-α、IL-6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能够有效的清除机体内的非特异细胞因子,具有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作者:温伟标;周立新;李轶男;誉铁鸥;方滨;黎文研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康复护理及训练

    腰椎爆裂性骨折多由创伤所致,特别是突发的自然灾害,我院在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中共收治伤员近4 000例.这些伤员中,椎骨骨折患者较多,而腰椎爆裂性骨折占整个椎骨骨折患者的80%左右,致残率非常高,很多患者对预后和功能的恢复非常担心.现将康复护理及指导报道如下.

    作者:郑小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也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酯药,可显著降低高酯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其不良反应亦引起临床的注意.

    作者:苏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进口和国产氯吡格雷对PCI术后的血小板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比较进口和国产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及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83例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40例)和进品氯吡格雷组(43例).2组患者均于术前3d开始服用氯吡格雷(泰嘉)75mg 每天1次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每天1次.随访6个月,比较2组间PCI术后的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结果 进口和国产氯吡格雷对PCI术后的血小板功能的抑制无显著差异; PCI术后6个月内,2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 进口和国产氯吡格雷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能有效的预防术后急性和亚急性的支架内血栓的形成,表明两者药效相似.

    作者:段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我院医护人员对不良药物反应监测认知度调查

    目的 调查江油市903医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识程度,为该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ADR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对问卷各项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概念和上报内容基本明确,但上报意识淡漠,对上报程序和专业机构了解不够.结论 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识度直接影响ADR的上报率,有必要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认识程度,提高ADR的上报率.

    作者:何娅;代勇;李金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7例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因素诱发,多个脏器受累的疾病,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病情复杂,严重而凶险,进展迅速,由于缺乏特异性治疗,其预后差,病死率达50%以上,2003~2008年我院收治1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召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早期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MTX 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内滴注,次日给予米非司酮50mg,疗程3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血β-hCG、B超等,如血β-hCG下降幅度≤15%,则重复1个治疗周期.结果 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成功率为86.8%.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较小,血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时间为7~23d,平均(14.6±5.5)d,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为7~45d,平均(28.5±12.5)d.结论 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早期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门诊处方质量抽查存在问题与分析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诊疗行为,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按照<处方管理方法>[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等文件的要求,笔者对门诊药房2008年1~12月8 768张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唐秀能;梁秀群;王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卒中的因素与预防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脑卒中的病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位居第三.脑卒中的患病率,在德国约为 127 000人/年,意大利为112 000人/年,英国为101 000人/年,西班牙为89 000 人/年,法国为78 000人/年,其中75%为首次发生脑卒中.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脑卒中的治疗尚不尽人意,因此,脑卒中的预防非常重要,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动脉高血压、心肌梗死、心房纤颤、糖尿病、胆固醇水平增高、颈动脉疾病及吸烟、饮酒,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李智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血清MP-IgM阳性患儿,均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20~35mg·kg-1·d-1,疗程为7~14d.对末梢白细胞计数增加、CRP升高、痰细菌培养阳性的细菌感染者,选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对肺外并发症同时采用对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6例患儿中20例均痊愈,4例症状明显减轻后自动出院,2例无效.结论 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但因其用药时间较长,通常为1~3周,故儿科临床应用红霉素时,需综合考虑患儿的耐受程度,酌量应用,以免引起较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党林蓉;伍国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控制中医疗废物管理对策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其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危害性是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其危害缘于以下特点:(1)含有感染性物质,可引发感染性疾病;(2)具有遗传毒性或者药物毒性;(3)含有锋利物,易刺伤人体导致感染.

    作者:张世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贫血、产后无奶、产褥感染、身体虚弱,严重者可引起闭经或丧失劳力,及时处理可降低产妇病死率,产后24h出血≥500ml,作为产后出血指征.产后出血多发于产后2h内,出血量可占24h出血总量的1/3~1/2,此时是识别与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期.

    作者:唐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死亡2例

    自1991年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国内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LC以创伤小、手术相对安全、术后患者疼痛轻以及康复快等特点为广大胆石症患者所接受.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技术的娴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少,手术因素直接引起的死亡病例更为罕见.但是高龄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肺疾患的患者围手术期非手术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病例逐渐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在此对我院自2001年开展LC以来,非手术并发症导致死亡的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天3次,观察4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90.4%)高于对照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7.9%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任鹤民;刘阳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配合心理护理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配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U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在中心门诊要求取IUD的妇女1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术前1h均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组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观察2组术中不良反应和一次性取器的成功率及宫颈软化及扩张情况.结果 对照组提取器困难率25.00%,高于治疗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的心理护理对提取宫内节育器的成功率和减少患者痛苦有重要作用.

    作者:包小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