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斯琴;关凤丽
皮质类固醇问世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给很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但若使用不当亦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目前许多外用药物都含有皮质类固醇,很多患者为图方便随便滥用,结果却使病情加重,导致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的发生.另外掺入皮质类固醇的化妆品亦可导致面部皮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现将笔者近2年搜集的14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赵庆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手术效果.方法 对具有子宫切除指征确定无恶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8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同期指征相近的经腹子宫切除术38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阴式子宫切除术组疗效优于腹式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小于腹式子宫切除术组(P<0.01).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痛苦少、不留体表瘢痕,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作者:包斯琴;关凤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2组患者治疗时间、降糖药物和饮食与治疗前保持不变,并给予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6 100mg,肌内注射,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0.4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5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μg,口服,每天3次.结果 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尺、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VC)和腓、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阿魏酸钠注射液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青员;张永林;徐书灿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护理服务正在从以疾病为主,转向以促进健康为主;从以单个患者为主,转向以人群为主.护理工作方式也从被动执行医嘱,转向主动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这就要求护理教育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能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独立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新一代护理人才为目标.笔者结合临床护理教学谈几点体会.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内分泌常见病,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各个器官,有时与某些疾病症状相似,易延误诊治.现就6例误诊病例予以分析.
作者:郭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胸腔套管插管法闭式引流及胸腔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范美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1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81例予板蓝根冲剂治疗.2组均给予退热、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高于对照组的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前国内ICU普遍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我院自2004年引入此技术以来,我科开始采用此方法来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并定时监测血糖,同时根据血糖值调节泵速.绝大多数患者在使用微量泵后24h内血糖达到满意控制,且安全、有效.报道如下.
作者:景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也是促使家长带患儿就诊的首要原因.其病因复杂,尤其是<1周的新生儿(即早期新生儿)其处于疾病的高发期,而许多症状表现常不典型,易被家长及医务人员忽视,且临床鉴别较为困难,而对于呕吐及早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本文对194例新生儿呕吐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世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开展,改变了传统开放手术外科治疗方式,具有切口小、患者痛苦少、治疗彻底等优点.我院2006年8月-2009年1月实施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425例,现就其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赵兵;刘文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对我院3年来地高辛血药浓度检测进行分析, 通过药物浓度检测,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地高辛药物浓度,0.5~2.0ng/ml为有效治疗浓度范围. 结果检测146例,80.8%血清地高辛药物浓度在(0.5~2.0ng/ml)有效治疗浓度范围,8.3%(>2.0ng/ml)达中毒血药浓度,10.9%(<0.5ng/ml)低于低有效浓度.结论 血清地高辛药物浓度检测对于地高辛的安全使用甚为重要,检测血药浓度可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建宇;邹前芽;张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偏多,而接受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也明显高于一般手术患者.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在2005年1月-2006年10月对2 884例>60岁老年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术前健康状况:合并1种疾病为68.7%,合并2种疾病为41.1%,合并3种疾病为33.3%,多合并6种疾病;(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6%;(3)术后病死率为2.9%[1].
作者:邹永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对经PTCA术的16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平均血压和心率的观察.结果 PTCA术后股动脉血浆ET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冠状窦血浆ET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平均血压和心率在PTCA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浆ET水平升高可能与PTCA时缺血缺氧有关,并且可能是PTCA后冠状动脉收缩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彦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脑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而脑出血又是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其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2].我科1998年1月-2009年2月,救治了14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吕建飞;黄才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0例用美能联合苦参素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113例用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联合谷胱甘肽(阿拓莫兰)稀释后静脉滴注,均每天1次,4周为1疗程,观察有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降低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能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细胞纤维化、促进肝细胞生长修复、防止肝硬化发生的作用.
作者:钟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女,67岁.因头痛、呕吐1d,意识模糊3h入院.1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持续性头痛,以颈枕部为著,呕吐胃内容物,为非喷射状,量约300ml.四肢活动自如,血压正常,无发热、抽搐、腹泻等.
作者:赵红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有机磷农药属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植物保护,为主要的一组农药.近年来,随着有机磷农药的广泛使用,中毒患者有增多趋势.我院自1999~2007年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100例.
作者:逯锁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男,80岁,2006年5月因间歇性无痛性血尿1个月入院,B超检查显示膀胱三角有一0.8cm×0.5cm大小肿物,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确诊为膀胱癌,建议行手术治疗.
作者:肖建利;张丽芳;刘巧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大多数采用根治或改良根治术,现将我院2005~2008年,乳腺癌患者65例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檀燕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雷莫司琼和托烷司琼预防术后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20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在开始缝皮前静脉注射雷莫司琼(R组,n=40)0.3mg、托烷司琼(T组,n=40)5mg、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40)5ml.观察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作比较.结果 在术后24h内和48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R组(17.5%、32.5%)和T组(15.0%、30.0%)明显低于C组(40.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莫司琼和托烷司琼均可显著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于预防恶心呕吐两者疗效相当.
作者:文公堂;周菊;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