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药物依赖者停药后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纵向研究

周旭辉;王绪轶;张四方;谌红献;向小军;刘军;郝伟

关键词:丁丙诺啡, 东莨菪碱, 异丙嗪, 白质, 弥散张量成像
摘要:目的 观察中国南方新近出现的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药物依赖者(BSP依赖者)停药后脑白质完整性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对16例BSP依赖者停药后第3天、第1个月以及第2个月各向异性分数(FA)进行了自身前后对比研究,并设立18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停药3dBSP依赖者额叶(14,48.- 16;28,-26,46)、胼胝体(18,30,-14;- 14,26,-12)、顶叶(-50,-26,26)、颞叶(-46,-40,6;34,- 62,8)区域白质FA值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与停药3d相比,BSP依赖者停药1个月白质FA值没有变化,停药后2个月部分脑区白质FA值有所增高,包括左侧额上回(-20,50,18)、右侧额中回(30,- 20,44)以及右侧顶下小叶(38,-30,34),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比停药2个月BSP依赖者与正常对照组,先前受损严重的脑区额叶、胼胝体、顶叶、颞叶区域白质FA值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BSP滥用导致白质完整性的损害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前额叶等受损脑区在停药2个月后可得到部分恢复,但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抑郁模型大鼠再应激后海马细胞支架蛋白的改变

    目的 研究抑郁模型大鼠接受再次急性和慢性应激后细胞支架微管系统的动态性改变,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CUMS组(CUMS+生理盐水),氟西汀组(CUMS+氟西汀),急性再应激组(CUMS+氟西汀+药物清洗期+急性游泳应激),CUMS再应激组(CUMS+氟西汀+药物清洗期+CUMS).实验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并使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乙酰化微管蛋白(Acet-Tub),酪氨酸化微管蛋白(Tyr-Tub),微管结合蛋白2(MAP-2)及磷酸化微管结合蛋白2(phospho-MAP-2).结果 (1)CUMS再应激组糖水偏好[ (43.38±7.84)%],总行程[(859.21±653.62)cm],运动平均速度[(2.05±0.60)cm/s]及直立次数[(0.12±0.30)次]均减少,与对照组及CUMS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再应激组行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氟西汀组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CUM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 CUMS再应激组Acet-Tub表达升高[(244.24±8.90)%],Tyr-Tub表达降低[ (30.92±11.00)%],与对照组及CUMS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AP-2的表达与对照组及CUM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hospho-M AP-2的表达减少[(24.75±8.83)%],与对照组及CUMS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再应激组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氟西汀组各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UM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动物再次暴露于CUMS后,其行为和微管动态性损害更严重,同时伴随微管相关蛋白磷酸化的变化,提示临床抑郁症的发生以及复发的町能机制.

    作者:杨灿;王高华;王惠玲;刘忠纯;王晓萍;朱志先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质子波谱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和丘脑神经生化代谢物质的特点以及利培酮治疗的影响.方法 在22例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和经8周利培酮治疗后,采用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检测前额叶和丘脑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完成NAA/Cr值、Cho/Cr值的计算.对照组的30名正常男性进行相同指标的检测.患者组每次1H-MRS检测的同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临床症状和执行功能.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左侧前额叶、左侧丘脑的NAA/Cr值均低于对照组[(1.37±0.33),(1.61±0.38);(1.46±0.35),(1.71±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 t=2.36,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各代谢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左侧前额叶NAA/Cr变化值与PANSS总分变化值、阴性症状分变化值、错误应答数变化值、持续错误数变化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0.48,-0.42,-0.40,均P<0.05),与分类数变化值、概念化水平变化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0.42,均P<0.05).结论 前额叶和丘脑的神经元损害可能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时便存在,利培酮短期内应用可能并不能对生化代谢物质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段惠峰;甘景梨;史振娟;杨家明;张东卫;蒋战魁;高存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视觉模拟测量和利克特测量用于评价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的比较

    目的 比较“视觉模拟测量”和“利克特测量”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的评价,选择相对适合的测量尺度.方法 横断面现场调查的方式,利用先前研制的“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中的19个问题,104例患者分别使用“连续型”和“离散型”视觉模拟测量进行回答,另有110例患者使用5级“典型的”和5级“形式的”利克特测量进行回答.信度分析采用克拉巴赫α系数,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结果 除心理领域外,症状和社会领域得分,以及量表总分方面,“连续型”和“离散型”视觉模拟测量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均高于5级“典型的”和5级“形式的”利克特测量.“视觉模拟测量”比“利克特测量”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方面更占优势.每个条目与其所属领域得分间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在0.4以上,使用“视觉模拟测量”可以获得更高的相关性.“视觉模拟测量”在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了3个因子,其结果与量表预想的症状、心理、社会三个领域大体一致;“利克特测量”在量表结构效度方面,结果并不理想.结论 测量精度越高,性能评价越好.如果患者不需要他人辅助完成量表,优先选择“视觉模拟测量”.

    作者:张艳宏;刘保延;刘志顺;何丽云;王丽平;刘泓;陈真;宋桂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抑郁焦虑症状与生命质量关系的路径分析

    目的 考察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生命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江苏省某3所高校23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等问卷进行现场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7.0作路径分析.结果 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对抑郁、焦虑有直接正向性影响( sβ=0.145,0.130; P<0.01),对生命质量4个领域有直接负向性影响(Sβ=-0.251~-0.287; P<0.0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对抑郁有直接负向性影响(Sβ=-0.089~-0.421;P<0.0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对焦虑有直接负向性影响(Sβ=-0.096~-0.298; P<0.0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模型Ⅱ的拟合指数为x2/df=1.674,P=0.187,RMSEA =0.017,RMR=0.052,GFI=1.000,AGFI=0.994,NFI=1.000,RFI=0.995,IFI=1.000,TLI=0.998,CFI=1.000,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生命质量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作用.

    作者:朱相华;赵后锋;李娇;李林;杨永杰;王亚萍;孙东鹏;李群;耿德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单次氯胺酮注射对孕鼠子代认知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单次氯胺酮注射对孕鼠子代在空间认知能力、探索能力方面的行为学改变.方法 3月龄SD同胞雌大鼠12对,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N),小剂量氯胺酮组(K1),临床麻醉剂量氯胺酮组(1K2),大剂量氯胺酮组(1K3),与同龄SD同胞雄鼠4只按雌雄比例2∶1同笼交配受孕.K1、K2、K3组在孕鼠敏感致畸期(6~15d)的第10天分别以3,8,20 mg/kg行尾静脉单次注射氯胺酮,N组单次注射生理盐水2ml.在孕鼠子代20d时进行旷场实验测试(记录新生大鼠在中央格停留时间(S)和2min内穿越的格子数)和洞板实验(计数5min内大鼠伸入洞的次数).结果 旷场试验中,N、K2、K3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分别是(2.45±1.23)s,(6.42±2.50)s,(6.41±2.19)s.与N组比较,K2组和K3组新生大鼠在中央格停留的时间明显高(F=13.42,P<0.01),K1组无明显增高[(3.27±1.74)s,t=1.33,P>0.05)].K1、K2、K3组穿越格子数减少[(15.33±6.81)个,(13.75±5.93)个,(16.92±6.54)个,F=4.24],差异有显著性(P<0.05).洞板试验中,各组间比较,孕鼠子代的探洞次数差异无显著性(F=2.17,P>0.01).结论 相当于临床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单次静脉注射能影响孕鼠子代的空间认知能力;但对其探索认知能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于俊芳;蒋奕红;岳毅刚;林高翔;田小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海洛因依赖者三维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三维人格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PQ)分别对100例海洛因依赖者及113例正常人进行测评比较,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评,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TPQ问卷的NS和HA维度得分分别为[(18.07±4.13)分,(16.06±5.13)分],高于正常对照组[(16.22±4.88)分,(13.98±6.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D维度得分为(17.22±3.18)分,低于对照组(18.27±3.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洛因依赖者SCL-90总分及9项因子得分的平均值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以躯体化、强迫、抑郁及精神病性较为突出;海洛因依赖者的TPQ问卷HA维度得分与SCL-90问卷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旱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243、0.201、0.2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具有特殊的人格特征,且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乔聚耀;宋思佳;高琦;马渝根;李妮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顶叶与情景记忆加工的研究进展

    众多的研究已经证实,前额叶及颞叶参与了情景记忆加工过程[1-3].在过去的20年,大部分学者认为顶叶并没有参与情景记忆的加工,这是由于顶叶损伤的患者并没有像额叶或颞叶内侧面损伤一样出现明显的情景记忆障碍.不过自从Wilding等[4]研究发现顶叶可能参与了情景记忆加工过程,广大学者才开始关注顶叶与情景记忆的关系.近几年包括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以及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研究,证实在情景记忆加工过程中均明显激活了顶叶[5-6];不过,部分神经心理学研究却提示顶叶损伤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记忆障碍[7].

    作者:席春华;朱幼玲;肖晶晶;汪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对成人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相关脑结构的初步研究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和行为学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全脑容积及情绪记忆成绩,以探讨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相关脑区形态学特点.方法 32名健康年轻人参加实验.试验过程包括情绪记忆行为学检测和磁共振扫描两个阶段,其中行为学检测包括记忆编码和再认,并记录行为学成绩.利用3.0T磁共振采集伞脑容积数据.采用VBM5对全脑容积进行分割,获得脑灰质、脑白质和脑脊液容积.运用SPM5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情绪图片再认正确率较中性图片正确率高(t=5.08,P<0.01),增强效应明显(△Pr=0.12±0.01);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相关脑区包括双侧杏仁核、额叶背外侧、额中回、前额叶背内侧、梭状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眶回、中扣带回,并与双侧杏仁核容积率显著相关(左:r=0.564,P<0.01,右:r=0.541,P<0.01).结论 从脑形态结构水平证实了杏仁核等相关脑区是参与情绪记忆的重要脑结构,进一步扩展了功能成像的相关研究结果.

    作者:宋文;王海宝;徐丽艳;潘豪;吴津民;余永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鞘内注射CREB反义寡核苷酸对坐骨神经结扎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反义寡核苷酸(ODN)对坐骨神经结扎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C57BL/6雄性小鼠24只,体质量20 ~25g,随机分为4组(n=6),生理盐水组(NS组),CREB同义寡核苷酸组(S组),CREB错义寡核苷酸组(M组),CREB反义寡核苷酸组(A组).制备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模型,造模后第1~6天,4组分别鞘内给予生理盐水5μl、同义寡核苷酸5μg/5μl、错义寡核苷酸5μg/μl、反义寡核苷酸5μg/5μl,每天1次.于造模前、后第1,3,5,7,10,14,17,21天测量CCl小鼠同侧足底机械刺激痛阈值(PWMT)和热辐射刺激潜伏期(PWTL).结果 A组小鼠1~7d内的疼痛阈值维持在基础值水平[第7天,PWMT:(0.81±0.20),(1.00±0.19)g,P>0.05;PWTL:(5.96±0.69),(6.93±1.08)s,P>0.05].在小鼠CCI后的第10天,A组损伤侧足出现疼痛[第10天,PWMT:(0.56 ±0.19),(1.00±0.19)g,P<0.05;PWTL:(3.93±0.28),(6.93±1.08)s,P<0.05],但是与NS组[第10天,PWMT:(0.56±0.19),(0.37±0.08)g,P<0.05; PWTL:(3.93±0.28),(3.14±0.45)s,P<0.05]、S组、M组相比,疼痛明显减轻,并且持续到术后第21天.结论 在CC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阶段连续鞘内注射CREB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完全抑制给药期内痛行为表现,并且在停止给药后15d仍有明显缓解疼痛的作用.

    作者:薄靳华;顾小萍;孙晓凤;张娟;张伟;刘晓杰;马正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的心理理论能力比较

    目的 比较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理论能力与正常儿童父母间的差异,试图为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缺陷可能存在遗传因素提供神经认知方面的间接证据.方法 通过使用电脑程序版的“yoni”测验和一套神经心理学测验,对32例自闭症患者和32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心理理论能力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自闭症组儿童父母的冷心理理论得分[( 22.75±5.01)分,(22.56±5.63)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热心理理论得分[(23.06±5.12)分,(25.63±4.47)分,P<0.01]、复杂情感得分[(10.13±4.14)分,(14.87±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热心理理论能力存在缺陷,为自闭症儿童在心理理论方面的缺陷可能存在遗传因素提供了神经认知方面的间接证据.

    作者:杨利芹;汪凯;朱春燕;张玉凤;吕心怡;曹慧;常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药物依赖者停药后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纵向研究

    目的 观察中国南方新近出现的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药物依赖者(BSP依赖者)停药后脑白质完整性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对16例BSP依赖者停药后第3天、第1个月以及第2个月各向异性分数(FA)进行了自身前后对比研究,并设立18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停药3dBSP依赖者额叶(14,48.- 16;28,-26,46)、胼胝体(18,30,-14;- 14,26,-12)、顶叶(-50,-26,26)、颞叶(-46,-40,6;34,- 62,8)区域白质FA值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与停药3d相比,BSP依赖者停药1个月白质FA值没有变化,停药后2个月部分脑区白质FA值有所增高,包括左侧额上回(-20,50,18)、右侧额中回(30,- 20,44)以及右侧顶下小叶(38,-30,34),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比停药2个月BSP依赖者与正常对照组,先前受损严重的脑区额叶、胼胝体、顶叶、颞叶区域白质FA值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BSP滥用导致白质完整性的损害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前额叶等受损脑区在停药2个月后可得到部分恢复,但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作者:周旭辉;王绪轶;张四方;谌红献;向小军;刘军;郝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趋化因子配体2中和抗体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中和抗体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160~180 g)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 control IgG组(Ⅳ组)和骨癌痛+CCL2中和抗体组(Ⅴ组).术后第10~12天,每天1次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或control IgG( 10 μg/15μ1).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5d,7d,10 d,14 d,21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痛敏阈值(PMWT).另取30只大鼠,分组同前(n=6),术后14d取材,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 (1)痛行为学:术后10d,14 d,21 d,Ⅲ组大鼠PMWT分别为:(1.78 ±0.38)g,( 1.70±0.17)g,(1.35±0.07)g;Ⅳ组大鼠PMWT分别为:(2.99±0.67)g,(2.52±0.75)g,(1.13±0.07)g;Ⅴ组大鼠PMWT分别为(5.88±0.66)g,(7.81±0.75)g,(6.19±0.53)g.与Ⅲ组相比,Ⅴ组大鼠PMWT值明显升高(P<0.01),Ⅳ组大鼠PMWT值无明显变化(P>0.05).(2)免疫荧光染色:术后14d,Ⅲ、Ⅳ、Ⅴ组大鼠脊髓背角Iba-1的MOD值分别为(151.3±10.8),(149.2±10.6),(74.5±5.0);与Ⅲ组相比,Ⅴ组大鼠MOD值明显升高(P<0.01);Ⅳ组大鼠MOD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能显著减轻胫骨癌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并能抑制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作者:申文;徐幼苗;陈晏;柳娇;岳冬梅;袁燕;梁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癫痫大鼠海马NF-κB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癫痫大鼠海马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随给药时间的变化规律及NF-κB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核蛋白中NF-κB p65在不同时点( 14d、21d、28d、35d)及PDTC干预癫痫大鼠后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PCR及ELISA检测TNF-α、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在PDTC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NF-κB p65在癫痫大鼠海马核蛋白中含量于14d开始增高,持续至28d,35d后恢复至14d水平;PDTC干预后,NF-κB 165在干预组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分别为[(0.54±0.07)、(0.65±0.08)、(0.78±0.10)、(0.78±0.10)],低于模型组[(1.20±0.11)、(1.42±0.14)、(1.88 ±-0.16)、(1.25 ±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内TNF-α、IL-1β mRNA分别为[(1.34±0.13,0.81±0.17)、(1.64 ±0.17,1.56 ±0.20)、(2.03±0.16,1.65±0.18)、(1.40±0.10,1.30±0.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DTC干预后显著降低TNF-α、IL-1β mRNA的表达[分别为(0.96±0.1,0.57±0.07)、(1.36±0.15,1.09±0.18)、(1.47±0.14,1.25±0.16)、(1.12±0.12,0.85 ±0.12)],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检测海马组织内TNF-α、IL-1β蛋白含量与上述结果相似.结论 癫痫发作可诱发海马组织NF-κB的核转位及TNF-α、IL-1β的表达,PDTC能明显抑制癫痫诱发的NF-κB核转位及TNF-α、IL-1β的表达.

    作者:刘国军;黄建敏;李雪斌;蒙兰青;黄瑞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慢性肝炎患者病耻感及其对交往焦虑、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调查门诊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病耻感状况并分析其对病人交往焦虑、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48名乙型(CHB)、41名丙型慢性肝炎(CHC)和29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病例组完成自编慢性肝炎病耻感问卷,3组均完成交往焦虑量表(I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明应对方式问卷( SCSQ)自评.结果 CHB和CHC两组阳性率高的病耻感题目为求职中被排斥(81.2%,75.6%)、病情保密(72.9%,75.6%)、被社会歧视(66.7%,56.1%)和择偶中被歧视(60.4%,61.0%),阳性率低为与同病者一起压力小(35.4%,31.7%)和同病才能理解(33.3%,26.8%),各题目阳性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2.41±0.45) GSES评分和CHC(2.49±0.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对照组(2.780.52) (F=4.648,P=0.011);病耻感非正常感进入CHB组IAS回归方程(B =4.861,校正R2 =0.106),同病才能理解进入CHC组IAS回归方程(B=6.745,校正R2 =0.113);消极应对分(B=-0.424)、被社会歧视(B=-0.359)和与同病者一起压力小(B=-0.274)进入CHB组GSES回归方程(校正R2=0.280).结论 慢性肝炎病人存在明显病耻感,并可能是造成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下降、交往焦虑程度增加的因素.

    作者:洪春霞;魏钦令;程敏锋;王相兰;韩自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伴慢性疼痛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伴慢性疼痛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认知行为治疗组和非认知行为治疗组,各30例.认知行为治疗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米氮平治疗,非认知行为治疗组单用米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12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定抑郁、焦虑和慢性疼痛的严重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伴慢性疼痛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慢性疼痛与生存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506~-0.676,P<0.01).治疗第12周末,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36.82±7.93)分、HAMA(8.26 ±3.13)分、VAS(4.35±0.52)分以及WHO.QOL-100各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65.71±17.29)分,(92.36±13.55)分,(77.91±12.26)分,(78.33±12.81)分,(81.79±12.43)分,(18.95±11.91)分,(19.98±11.56)分]与入组时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非认知行为治疗组比较,上述各项评分变化均差异有显著性(t=3.020~9.761,P<0.01).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抑郁和焦虑,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振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正念防复吸疗法对女性戒毒人员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正念防复吸疗法对女性劳教人员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劳动教养管理所4个大队的戒毒人员120名,每队30人.以大队为单位,采用掷硬币法将4个大队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成员接受正念防复吸疗法,对照组不参加.用五因素正念量表和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测量正念水平和稽延性戒断症状,用t检验、x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来处理数据.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正念在观察(F=27.87,P=0.000)、描述(F=15.10,P=0.000)维度以及正念总分(F=12.05,P=0.001)上,组间和时间有交互作用,干预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稽延性戒断症状在渴求症状(F=7.53,P=0.007)和睡眠症状(F=4.40,P=0.038)两个维度上,组间和时间有交互作用.干预组的睡眠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前(5.7±4.0)分,干预后(3.5±3.1)分;对照组前测(4.3±3.6)分,后测(3.7±3.5)分.躯体症状(F=14.89,P=0.000)在干预前后有所改善.各个指标的组间主效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正念防复吸疗法能够提高正念水平、改善戒毒者的睡眠症状.隔离戒毒可以改善戒毒者的症状.

    作者:田唤;范存欣;罗春花;曾红;武晓艳;马绍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焦虑障碍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基础.T2DM在发病上不仅与生理病理学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长期的慢性心理应激可以造成IR的发生,并促进T2DM的发生及发展[1-2].国内抗焦虑药物治疗对血糖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多,但心理行为干预对糖代谢尤其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 HBCI)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S)等评价胰岛功能的先进、可靠的指标,以探讨焦虑障碍与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心理行为干预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艾比拜·玉素甫;朱筠;巴哈尔古丽·艾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试论“知己知彼”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有着不同的假设、原理、目标和手段.然而在提升求助者的自我意识水平和环境意识水平来重建其心理健康上,即使是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也保持普遍一致的观点.“知己知彼,反应适当,真实和谐,悦纳进取”是邓云龙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标准进行的归纳和解读.“知己知彼”内涵清晰、外延广泛,层次分明.“知己知彼”是对不同心理咨询理论共同目标的概述,有利于心理咨询实践研究的开展.本文针对“知己知彼”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作者:张婕;邓云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军校新生急性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军校新生急性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构建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急性应激反应之间的路径模型.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应对方式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SRS),对584名军校新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各因子得分较低,其中认知改变较重[(0.21±0.21)分],病理改变较轻[(0.053±0.114)分].②急性应激反应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显著相关(P<0.01).③消极应对(路径系数=0.130)、状态焦虑(路径系数=0.002)和特质焦虑(路径系数=0.005)直接影响新牛的急性应激反应,同时,自我效能感(路径系数=- 1.292)通过状态焦虑间接影响急性应激反应,自我效能感(路径系数=-7.465)以及社会支持(路径系数=-0.294)都通过特质焦虑间接影响急性应激反应.结论 军校新生急性应激反应受消极应对、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直接影响,其中消极应对方式是导致急性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鹏;石蕊;朱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与父亲参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父亲参与与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以及自编调查问卷,对1246名16~72月龄的正常儿童进行调查,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社会适应能力与父亲参与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控制母亲、儿童、家庭因素外,发现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与父亲参与时间正相关(β=0.05,P=0.03),父亲参与时间解释12%的社会适应能力变异;亲子活动中游戏与作业能力(β=0.09,P<0.01)、集体活动能力(β=0.06,P<0.05)相关,讲故事与交流能力(β=0.07,P<0.05)、自我管理能力(β=0.06,P<0.05)相关,其他活动与独立能力(β=0.07,P<0.05)、作业能力(β=0.06,P<0.05)相关.结论 父亲参与的时间和活动方式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性行为相关,父亲的积极参与对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竺智伟;陈维军;朱丽;徐琳;詹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