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阁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2HRZE/4HR方案:异烟肼(H)0.3g、利福平(R)0.45g、乙胺丁醇(E)0.75g,均每天口服1次;吡嗪酰胺(Z)0.5g,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0.4g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于治疗15、30d后复查胸腔积液吸收情况,并于治疗结束时复查胸部X线及B型超声检查,观察胸膜增厚和包裹情况.结果 治疗组15、30d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有效率为85.0%、95.0%优于对照组的47.5%、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胸膜增厚和包裹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7.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岳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支原体检测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401例不孕不育患者为观察组,72例正常妇女及37例正常男性为对照组.取女性宫颈分泌物及男性精液、前列腺液或脓液,采用培养法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 观察组分离出解脲支原体,包括解脲型、人型、解脲型与人型混合感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可引起不孕不育.
作者:张桂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2007年9月-2008年8月对26例髋关节疾患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笔者采取了科学的护理与指导,效果满意,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晓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就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和治疗,以供参考.
作者:赖成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完善,飞机、火车、公交车和私家车剧增,车祸致颅脑外伤简称脑外伤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并不少见,我们对这类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翠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酸反流入食管所致的炎性病变,临床症状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多见.症状轻者产生黏膜糜烂或水肿,重者会引起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还有个别患者会出现食管下段黏膜上皮的改变,原来复层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它被称为Barrett食管,为癌前病变,所以对烧心,反酸等症状,绝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安永亮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1例新诊断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强化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变化,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变化.结果 治疗后短期内患者血糖接近正常,血清hs-CRP、瘦素明显下降(P均<0.01),无发生低血糖者.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可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血清hs-CRP及瘦素水平,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及抗炎作用.
作者:葛淑芝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攀枝花市居民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门诊及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体质量指数超标、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史、有生活事件和喜食甜食为危险因素(OR>1),吃白肉、多吃蔬菜和适当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OR<1).结论 在社区人群中,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体质量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文豪;范建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的至克里斯多弗医院,由桑德斯博士创立.该运动确立了现代临终关怀模式,其目的在于给临终患者减轻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使之在有限的时间内,安详、舒适并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旅程的后一站.其研究范围包括组织形式(病危医护病院)、治疗(姑息疗法)和护理(临终监护)3个方面.我科将临终关怀护理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素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组血糖、血脂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WB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WBC与FBG(r=0.18,P<0.05)、TG(r=0.20,P<0.01)、LDL-C(r=0.17,P<0.05)呈正相关.结论 白细胞升高与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异常相关,血糖、血脂及白细胞总数升高有可能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性升高.
作者:杨孟雪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常见,也是目前AOPP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近2年我科收治的69例AOPP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郑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服用美西律,治疗4周为1个疗程.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室性早搏有效率74.0%,症状改善有效率86.0%,优于对照组的52.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好.
作者:吕留强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许多人的观念认为护理质量仅仅是打针、发药以及各种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生活服务是否周到等,但是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质量的范畴已不仅仅是基础护理的内涵,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1].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作者:刘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佐治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为8周.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黏滞性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方妙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今年4月份开始,本市暴发手足口病流行,在流行期间我院共诊治儿科患者12 139人次,其中诊断手足口病患者2 031例.由于实施了有效的门诊管理与积极的防控措施,杜绝了该病在医院的交叉感染.
作者:王幼亮;陈利华;卞兴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全国著名老中医,儿科专家王静安国医大师,医德高尚,业精歧黄,名誉全国.现将王老治疗泄泻的临床体会简要如下.
作者:赵彤;徐元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宫血宁胶囊对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子宫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就诊的怀孕妇女1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98例、对照组40例及空白组30例.3组患者服药方式相同,孕囊排出后,试验组加服宫血宁胶囊,对照组加服益母草冲剂,空白组不另加药,比较3组出血量及天数.结果 试验组出血量多于月经量1倍的患者及平均阴道出血天数少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79.6%高于对照组70.0%和空白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宫血宁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子宫出血疗程短、作用强、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关凤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孕妇孕中期产前筛查对发现染色体病及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意义.方法 对孕中期孕妇5 306例血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进行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亚单位(Free β-hCG)定量测定.对高危孕妇进行高危咨询,核准孕妇信息的准确性,排除假性高危.建议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孕妇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建议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高危孕妇做彩超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筛查5 306例孕妇,21-三体综合征高危者99例,18-三体综合征高危者24例,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高危者38例,共计161例高危,高危率占3.03%.结论 孕中期母体血清筛查能有效降低缺陷儿出生率,对预防出生缺陷及人口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封纪珍;李彦根;狄素兰;王熙;杨会欣;潘雪娇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内科临床常用纤溶酶治疗脑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高凝血症等疾病.纤溶酶是一种从蝮蛇蛇毒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因其是一种蛋白酶制剂,有一定抗原性,所以根据药物说明书的要求临床使用前必须做皮试,现将一种简易配制皮试液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吴春香;任永利;李兆辉;吴程华;李芝静;何立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终因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病死率高.针对本病的目前治疗方法阐述如下.
作者:胡杰 刊期: 2009年第21期